2010-11-08 来源:
翻身床由床架和上下两个床片组成。病人睡在翻身床上可翻转180°,保持仰卧或俯卧位,使身体前后轮流受压。
1.大面积烧伤。
2.躯干后侧或臀区烧伤。
3.背、腰、臀区慢性溃疡或褥疮。
4.躯干后侧或臀区手术。
1.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病情不稳定。
2.颈部明显肿胀,吸入性损伤较重,早期未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
3.婴幼儿烧伤。
4.伴有呼吸功能障碍,未行气管切开或机械通气。
5.病情危重,躁动不安,或处于昏迷状态。
6.全身应用冬眠药物,神志不清。
1.体表凹陷部位垫好棉垫,减少隆起部位受压,仰卧位翻俯卧位时,棉垫置于两肩关节内侧,下腹区,髌骨上方和下方;俯卧位翻仰卧位时,棉垫置于两肩胛冈上下外侧,腰区,骶髂关节外侧。
2.头额区(或枕区)放置小棉垫,身体上下半区各放置大片敷料和棉垫,四肢处于内收位。
3.移开上、下肢托板和便盆。
4.放置上(下)床片,拧紧床端固定螺母,确认上下床片夹紧后,上下肢外侧各绑一保护带以防翻身时肢体滑出或身体坠落,去除床片支撑架。
5.两名操作人员分立床两端,调整输液管或尿管位置,拔出转盘的弹簧插销,告之患者准备翻身,两人协同配合,旋转180°翻身。
6.翻身后立即插入弹簧插销,固定支撑架,解除固定带,旋下固定螺母,搬开床片。
7.移去翻身敷料,放好四肢托板,保持四肢外展位。
1.保持翻身床清洁,患者下床后需清洗干净,擦拭(海绵垫浸泡)消毒后再应用于另一患者。
2.床片垫以厚海绵垫,以重量较轻的大孔泡沫海绵垫为佳,既可避免压伤皮肤,又有利于两床片夹紧,翻身时身体不易下滑。
3.翻身前向患者解释清楚,减少其顾虑和恐惧,取得合作。
4.两床片务必保持足够夹紧压力,防止翻身时体位移动或下滑坠床。
5.翻身旋转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适当快速可减少身体移动。
6.首次翻身至俯卧位维持时间不宜超过2h,待病人适应后,再逐渐延长时间。
7.俯卧位时切勿头低足高位,以免加重头面部水肿。
8.仰卧时,足底应垫以蹬板,保持足背屈位;俯卧时,双足尖伸入床垫边缘以下,避免足下垂畸形。
9.注意观察俯卧后的呼吸、心率及神志改变,如有异常,立即翻身仰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