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探密热门话题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理探密热门话题

公共拖鞋效应对人际的影响

举报/反馈
2013-05-17 01:49:0299健康网

  在人际关系网络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互为“公共拖鞋”和“更衣箱”的角色。上周和大学寝室伙伴聚会,他们就是你111号更衣箱的拖鞋;这周和公司同事吃饭,他们就是你168号更衣箱的拖鞋;下周和杭州过来的网友见面,他们就是你258号更衣箱的拖鞋。反之亦然,你也是他们在888号更衣箱中的一双拖鞋。

  之所以这么比喻,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在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属性都是开放的。你的容错性(也可以称为“包容性”)越强,与不同类型的人群(俗称的“三教九流”)交往就越多,社交网络就越开放。于是你就发现自己可以穿的“拖鞋”到处都是,再不会有“光脚找鞋”的尴尬。

  而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作为一种长期多次博弈的关系结构,人际关系中的“公共拖鞋”型个体会更受到博弈对手的欢迎。

  来看个例子:

  A和B,A和C都是长期多次博弈的关系。(如果没有学过博弈,可以将博弈简单理解为“交易”。)

  B对A的容错性70分,而C对A的容错性为90分,而A对B和C的容错性都是100分。(满分100分)

  每博弈一次,A就要牺牲自己的30%差异性来包容B;同样的,A只需牺牲自己的10%差异性来包容C。

  博弈次数越多,相比之下,A就要牺牲越多自己的差异性来包容B(每次牺牲30%,剩余差异性的就是70%的N次方)。久而久之,A和B之间的差异性就越来越小(10次交易之后,0.7的10次方约等于0.02825,即差异性不到3%)。而差异越小,双方继续下一次博弈(或者称为“交易”)的动力就越小,长久以往,多次博弈就会不复存在。

  既然能够预见到这种情况,因此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某一方容错性小,从博弈对手角度来看,其自身的发展和选择就会受限,就可能有更多的潜在损失,因此也就不愿意和容错性小的一方进行交易和往来。久而久之,容错性小的一方就会在人际交往中慢慢被疏远和孤立,最终导致社交障碍。

  怎么把自己的容错性变大些?我一直没有找到好的答案,直到有一天,我和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聊天。他说,最受欢迎的小朋友是这样交朋友的:

  1、我和你好,我也要和她(他)好;

  2、如果你愿意我和她(他)好,那我就对你更好!

2/2下一页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