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打小报告对孩子的心灵成长有何影响?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家时,父母长辈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于是孩子会同样想借助老师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中心地位。很多时候,孩子打小报告的目的并不是让老师惩罚其他人,只不过是想借机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罢了。
沈家宏:打报告的孩子很可能会受到老师的鼓励,可能会受到其他同学的羡慕,可能会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这个行列,于是更多的孩子成了老师的耳目,于是更多的孩子成了另外一些孩子不安全感、不信任感的来源。
再则,打报告的孩子会以揭发别人的缺陷或污点为乐,看到他人被批评或被惩罚时更会觉得是罪有应得,在内心里有感受到一种平衡或释放,由此会升起一种快感,从此这些孩子内心就失去了同情,失去了接纳,失去了宽容,失去了温情。
应该怎样引导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沈家宏建议:对于打小报告的孩子,要保护孩子的帮人之心,告诉孩子这种方法可能会帮不到对方,可以用尊重对方的方式来直接表达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如:“上厕所不洗手会生病”或“糖吃多了牙会长虫”等尊重的方式直接向对方表达,而不是采用向老师打报告的方式来间接或借助第三方来表达。
对于被打报告的孩子,要告诉他打他报告的那个同伴是想帮助他改掉不好的习惯,是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让同伴看到对方的爱,这样他的心中也会充满爱。
正确引导孩子的小Tips:
1、用简洁的话语对孩子表示肯定。“我很高兴你告诉我。”这会满足孩子想要获得注意的需要,既肯定了他,也不是在表扬那种打小报告的行为。
2、别太以孩子为中心。从出生起,孩子俨然就成了家里的“小太阳”,这样很容易使他们形成依赖思想。要教育他们:宝宝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爸爸妈妈也有啊,如果宝宝只顾自己,那爸爸妈妈的事情就没法做了。
3、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可以在家里一起玩模拟告状游戏:比如爸爸把图贴反了,可以引导孩子帮爸爸正过来;爸爸把桌子弄脏了,告诉孩子,可以提醒爸爸注意,并跟爸爸一起把桌子擦干净,而不是向妈妈告状。这样,可以让他们体会到,这样解决问题的效果要好于打小报告。
4、给孩子一点小挫折。有些孩子在同龄小朋友中很强势,他们像“小大人”一样,总觉得自己比其他小朋友优秀,做什么事都喜欢指挥别的小朋友,这样就很容易形成骄傲心理。可以有意的给他们安排一些比较艰巨的任务,让小困难不时挫一挫他们的傲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其实跟别的小朋友一样,也有做不来的事情。
5、用幽默来将大事化小。用一种生动而夸张的方式来回答那个打小报告的孩子:“哦,不!你是认真的吗?他真的那样做了?他可能在和你开玩笑!”通常,这种回答会让他们的冲突变得微不足道,而那个打小报告的孩子会感到跟你说这件事情很愚蠢。
6、让孩子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对于爱打小报告的孩子,家长要告诉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和优点,应该多学习其他小朋友的优点,对于小朋友的缺点也要尽量包容,要学会处理与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不能只知告状。
(责任编辑:周菌)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心理科
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