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塑造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性格塑造

从小培养独立性 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举报/反馈
2012-02-28 01:06:0039健康网

  培养孩子的自理与独立能力的好处

  帮助孩子动作技能更协调。吃饭、穿衣,洗脸、整理玩具,实际上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部分。让孩子动手做这些事,能增进肌肉发展和动作协调,也能提高孩子题解决的能力。

  养成孩子负责、独立的态度。2-3岁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伴随而来的是自信与成就感。孩子有了自信,学习愿望就会较强,效果也会更好;同时,还能从小培养起孩子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培养独立性的关键:

  尊重孩子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不愿意做的事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笨蛋”、“没出息”等;

  不要过度保护

  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学走路时,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从兴趣上培养

  小孩子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想让孩子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培养孩子独立性易走入误区

  对孩子“闹革命”觉得烦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他不再被动地听任成人摆布,他对成人的指示和安排有越来越大的选择性。

  尤其是两岁之后的孩子,就开始闹独立,经常说“让我自己来——”不让喂,吃饭要自己吃,但又不会正确用勺,撒得满脸满身;当成人帮他把被子叠起来时,他偏要“自己来叠”,只好重新打开,让他自己来……有时候还会故意做一些成人禁止过的事情。

  这些都是孩子在“闹独立”的具体表现。闹独立常常使成人感觉很“烦”,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孩子独立人格的发展。

  培养独立性不等于“不管”

  培养独立性并不是任其发展,应教育孩子使其懂得初步的是非观念和行为规范,并且再让他们逐渐学会约束自己。如果让孩子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会使孩子执拗任性,独断专行,不能和别人和睦友好相处。这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将使孩子很难适应将来的工作,将来的社会。

(责任编辑:周菌)

2/2下一页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