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烦恼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成长烦恼

当童心遭遇创伤

举报/反馈
2007-11-09 15:38:00Yoka时尚网-《时尚健康女士》

  误区4:孩子已经这样了,所以他要怎么样我都依他

  当孩子遇到创伤事件,家长往往会感到非常痛苦和内疚,觉得自己没能保护好孩子。这样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反应的时候,家长就会觉得很难再对孩子提任何要求。

  专家解惑:要尽量维持孩子正常的生活秩序

  事发之后,不可能要求孩子一开始就和原先一样。在让孩子有充分安全感的前提下,应逐步进行,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在最初的时候,最主要的处理方法是要避免孩子和父母或主要抚养人分离,让孩子尽可能和最亲近的亲人在一起。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保证,必要时可以和孩子一起睡觉。如果要短时离开要提前告诉他,并把他托付给他熟悉的、可以信赖的成人。

  在事发后的急性期内,还不能恢复上学、上幼儿园时,要尽量维持家里正常的作息起居,给他安排有规律的、适当的活动,比如看书、玩玩具、外出购物等。对孩子既要认真对待,又要保持常态的生活方式。

  在初步稳定之后,可以采用“分步走”的方式帮助孩子恢复正常。比如如果孩子不敢上学,第一次可以先带他到学校门口,下一次到建筑物中走走,再下一次进教室,家长陪他待半天。这样循序渐进,直到完全恢复正常。

  专家回答:根据经验,一般孩子经过1~2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恢复。从临床上看,80%~90%的孩子在1个月内可以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即能够正常上学、上幼儿园。只有极个别的孩子会有长期的反应,需要长期的治疗。有个别孩子反应严重,不得已的时候需要少量、短期用药,比如抗抑郁的药或帮助睡眠的药,以帮助孩子渡过最严重、最震惊的阶段。

  误区5:孩子还说不清楚,所以没法进行心理治疗

  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还小,不会把自己表达清楚,所以即使受到创伤,也没法进行心理治疗。其实孩子虽然语言表达能力差,但内心感受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行治疗。

  专家解惑:

  对儿童心理治疗有很多方法

  对儿童的心理治疗往往会采用游戏的方式。比如可以让孩子画画,然后让孩子谈发生了什么,同时保证你很爱他。对于一群受到同样遭遇的孩子,可以做集体的绘画工作坊,这样的集体治疗能够让孩子从群体中获得力量。

  还可以“过家家”。有的孩子会去攻击他的娃娃。这是正常反应。通过这种表达他会觉得事情是在他的控制力之内,并且宣泄了不良的情绪。

  此外,家长和校方还可以针对意外事件的性质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比如孩子经历了火灾,可进行消防演习。

  专家回答: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可以先在家里看各种品种的狗的画片,然后给孩子买毛绒玩具的狗,进而外出看别人家的狗,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还可以鼓励孩子摸一下。同时,也要教给孩子防备常识,比如如果狗过来攻击可以蹲下装作捡石头的样子,马上跑进附近的建筑物里关上门等。如果万一被咬,一定不要让狗咬到头颈部(如果真的遇到疯狗,被咬到头颈部后再打疫苗可能也不能防止狂犬病)。

  医学专家提示

  正当世界的不同区域遭遇台风、地震、战乱等等天灾人祸的时候,周围看似平静的日常生活也难免会潜伏着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也许我们不能担保给孩子一个完全没有阴影的童年,但是,只要我们具备相应的知识,避免陷入由于无知带来的误区,即使意外发生,我们也能够帮助孩子走出阴影,让欢笑重新回到孩子的生活之中。

  我们都希望给孩子一个玫瑰色的童年,一片无忧无虑的天空,有时,我们甚至有一种错觉,似乎在我们的羽翼之下,他们就真的能对生活中的各种不幸免疫。但是,意外事件之所以是意外,就是因为它超出人的预期。当童心遭遇创伤,我们可能会一时手足无措——我们知道如何给孩子营养配餐,知道从剑桥英语到珠心算等各种各样的培训课程,或许还熟知哪些地方有翻斗乐——可对意外的伤害事件,我们还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啊!

  由于不了解,我们就可能有各种想当然的误区,影响了我们在事发之后的正确处理。为此,《时尚健康》特别采访了曾在2004年参与过某幼儿园师生遭到意外袭击后的危机干预工作的刘津博士,为我们破解误区提供专业指导。

  专家提示:预防第一

  在防灾方面,国内的教育需要加强。比如学校里,应该定期进行防灾演习。

  从家长的观念上,也要知道不是“有我在,孩子不会有问题”。要培养孩子遇事不慌、懂得求助、懂得利用资源的能力。在平时可以和孩子讨论,如果和父母失散怎么办,想好可能的应对措施。这样可增加孩子的应对能力和挫折承受力。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许可不得转载。)

(实习编辑:邓碧琴)

2/2下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