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资讯 > 科研发现

塑化剂—无处不在的隐形杀手!

举报/反馈
2019-05-28 00:50:10生物谷

  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Toxicological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DEHP)及其替代品DiNP或会对雌性小鼠的生殖系统产生长期影响,且还会大幅降低其怀孕的比例(最高可达到50%)[1],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前几年台湾曾爆发过的塑化剂事件(即塑化剂被非法加入食品和饮料中)和去年11月份的西凤酒塑化剂超标事件(西凤酒中两项塑化相关化学添加剂:邻苯二甲酸异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的含量均接近限定标准的三倍)。

  那么塑化剂到底是什么呢?塑化剂也被称为增塑剂,其是化工合成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酞酸酯类的统称,在塑料生产加工时经常添加,有利于塑料制品增加柔韧性,延展性,更便于加工制造,减少破损率,降低生产成本[2]。塑化剂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塑料、橡胶、餐具、香水、指甲油、电线等上万种产品中,其具有一定毒性,对人类机体健康能够产生各种危害,而且塑化剂存在于每个人身边,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摄入体内。比如厨房用的保鲜膜经过加热后会散逸出大量的邻苯二甲酸二酯(一种增塑剂)。

  塑化剂的种类很多,包括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BPA)、脂肪族二元酸酯、脂肪酸酯、苯多酸酯、多元醇酯、环氧烃类、烷基磺酸酯等。我们常说的塑化剂主要是指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该类化合物一般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油状黏稠液体,属脂溶性物质,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主要包括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等。

  塑化剂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多种危害,比如引发癌症、降低生育力、引发小孩性早熟等等,研究人员通过进行动物实验(主要是啮齿动物)、体外细胞实验或回顾人体暴露水平的调查方法,发现DEHP有类雌激素效应、肝毒性、肾毒性、可能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可能造成机体心血管系统障碍,甚至致癌的风险。而且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PAEs)作为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干扰激素合成、分泌、结合和代谢,具有抗雄激素和拟雌激素样活性,其主要毒性效应包括生殖发育毒性、胰岛素抵抗、肥胖、神经行为发育异常、哮喘过敏性疾病,甚至内分泌系统相关肿瘤[3]。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多种塑化剂成分会对机体健康产生影响,2014年美国辛辛那提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就通过研究发现,男性尿液中的双酚A(BPA)的水平或有望成为前列腺癌的标记,且低水平的双酚A暴露可能会导致非恶性和恶性前列腺细胞出现细胞变化,因此利用尿液中的双酚A水平或能提前预测前列腺癌的发生[4]。2015年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让雌性实验鼠进行接触性双酚S测试后,会引起其出现心律不齐的反应,这表明,双酚S与双酚A对人类健康或会产生“极其相似”的影响。特别是双酚S会干扰心肌细胞内钙的存储方式,由此会引发钙流失和额外吸收,转而会影响心率失常[5]。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在生命早期接触低剂量激素干扰物(塑化剂成分)会导致肝脏基因表达改变,影响肝脏功能,增加成年阶段肥胖及其他代谢疾病的易感性。2016年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杂志上刊文对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的代谢暴露水平、BBP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雄性生殖发育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者指出,BBP 可以引起肝脏肿大,具有明显的类雌激素效应、睾丸毒性、胚胎毒性、可以引发血清中睾酮减少、促卵泡激素增加及子宫增大,并影响性别分化等;此外,儿童多动症湿疹等也与胎儿期暴露BBP具有相关关系,BBP的暴露可能对人的神经行为及生理病理产生影响[6]。

  此前发表在The FASEB Journa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胎儿发育期间,暴露于BPA中或许可以永久性地改变小鼠子宫的基因组,而这些改变或可影响小鼠机体中受雌激素调节的基因的表达,同时这些改变也会引发雌激素相关疾病的发生,比如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骨质疏松症、前列腺癌、神经变性疾病、肥胖及乳腺癌的发生[7]。2017年,来自中国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为塑化剂DEHP的致癌可能性提供了新的证据,并揭示了塑化剂可能通过刺激肝癌细胞的炎性反应、激活NFκB信号通路导致癌细胞增殖和生存能力增强[8]。作为一种环境类雌激素,双酚A会诱导神经系统相关的学习和记忆障碍,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尚未探明其生理机制,来自合肥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就通过研究阐明了双酚A干扰大脑功能的神经生理机制,为临床评测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突破口[9-10]。

  加拿大在全世界范围内率先宣布双酚A有毒,禁止含有双酚A的婴儿奶瓶进口、销售和打广告。随后,美国、欧盟和中国等国家纷纷禁止婴儿用品中使用双酚A,并且限制其他产品中双酚A的含量;随后商家纷纷放弃双酚A,开始BPS、BPF等跟双酚A化学性质类似的物质替代双酚A。2018年发表在Current Biology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在研究双酚A对小鼠生殖状况的影响时发现,BPS等双酚A的替代品或许并不安全,双酚A替代品和双酚A都会扰乱幼鼠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更可怕的是,双酚A和这些替代品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即使彻底清除环境中的BPS和双酚A,其对小鼠生殖细胞的影响都会延续到第3代才能消除[11]。

  由此可见,增塑剂对机体健康确实会产生多方面的健康危害,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或减少塑化剂的接触呢?1)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制品(特别是餐饮环节);2)避免和减少饮用塑料桶装水,塑料瓶装水 (欧洲国家大多使用玻璃瓶和玻璃杯);3)避免和减少发泡快餐饭盒;4)多排毒勤洗手;5)少吃动物性脂肪,塑化剂在水中溶解度较低,但却易溶于有机溶剂和油中,日上生活种尽量减少摄入动物性脂肪,降低接触塑化剂的风险。

  目前我国目前环保型塑化剂品种相当匮乏,其中生物可降解的环保型塑化剂品种更是罕见,因此就有研究人员提议推广环保型塑化剂,并重视对健康风险潜在危害性较大的环境激素类塑化剂的污染,他们建议要建立限制邻苯类塑化剂残留量的国家标准,将邻苯类塑化剂有机污染物纳入环境监测目标化合物检测范围,在动态监测中及时分析、跟踪、监测和评估;同时还应制定严格的审查和限制含邻苯类塑化剂的塑料制品及橡胶制品使用范围的法规,强制限制用于医学用品、儿童和孕妇、食品包装及与人体有密切接触的塑料制品中不得使用邻苯类塑化剂物质。国家也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布局发展环保型塑化剂产业链集群,通过政府主导和政策倾斜扶持,促进环保型塑化剂产业发展,从源头上遏制含邻苯类塑化剂污染,保障人类健康。

  参考资料:

  【1】Chiang C,Flaws JA. Subchronic Exposure to Di(2-ethylhexyl) Phthalate and Diisononyl Phthalate During Adulthood Has Immediate and Long-Term Reproductive Consequences in Female Mice. Toxicol Sci. 2019 Apr 1;168(2):620-631. doi:10.1093/toxsci/kfz013

  【2】赵晓卫. 从塑化剂事件引发的对我国食品安全性问题的思考 [J]. 食品安全导刊, 2018,15:14-15

  【3】周钰涵,张蕴晖. 邻苯二甲酸酯暴露与人群健康 :流行病学和机制研究新证据[J]. 环境与职业医学,2019,36(4):295-299

  【4】Pheruza Tarapore,Jun Ying,Bin Ouyang,et al. Exposure to Bisphenol A Correlates with Early-Onset Prostate Cancer and Promotes Centrosome Amplification and Anchorage-Independent Growth In Vitro,PLoS One,March 3,2014,doi:10.1371/journal.pone.0090332

  【5】Gao X, Ma J, Chen Y, et al. Rapid responses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for low-dose bisphenol S on ex vivo rat hearts and isolated myocytes: evidence of female-specific proarrhythmic effects.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2015 Jun;123(6):571-8.doi:10.1289/ehp.1408679

  【6】Wang X Y, Dai J Y, Zhang H X. Effect of butyl benzyl phthalate on male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Toxicity. Sci Sin Vitae,2016,46:113–119,doi:10.1360/N052015-00249

  【7】Elisa M. Jorgensen, Myles H. Alderman III,Hugh S. Taylor. Preferential epigenetic programming of estrogen response after in utero xenoestrogen (bisphenol-A) exposure,The FASEB Journal (2016)  doi:10.1096/fj.201500089R

  【8】Wei N, Feng X, Xie Z, et al. Long-term di (2-ethylhexyl)-phthalate exposure promotes proliferation and survival of HepG2 cells via activation of NFκB.Toxicol In Vitro. 2017 Aug;42:86-92. doi:10.1016/j.tiv.2017.04.015

  【9】Hu F,Li T,Gong H,et al. Bisphenol A Impairs Synaptic Plasticity by Both Pre- and Postsynaptic Mechanisms. Adv Sci (Weinh). 2017 Apr 19;4(8):1600493.doi:10.1002/advs.201600493

  【10】Xu G, Hu F, Wang X, et al. Bisphenol A exposure perturbs visual function of adult cats by remodeling the neuronal activity in the primary visual pathway. Arch Toxicol. 2018 Jan;92(1):455-468. doi:10.1007/s00204-017-2047-1

  【11】Horan TS, Pulcastro H, Lawson C, et al. Replacement Bisphenols Adversely Affect Mouse Gametogenesis with Consequences for Subsequent Generations. Curr Biol. 2018 Sep 24;28(18):2948-2954.e3. doi: 10.1016/j.cub.2018.06.070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