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国人被“中草药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广告洗脑,觉得中药来自于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和矿物,没有经过多少化学加工,吃下去会更安全一些。这是对中药最大的误解!
2020-06-09近年来,六味地黄丸的功效被传得神乎其神,甚至有人开发出“六味地黄丸40种新用法”,说六味地黄丸隐藏功效多,可以当成不要长期服药。对此,小编想提醒大家,再补也是药,剁手需谨慎啊~
2018-06-27家熟知的黄连素是从中药黄连、黄柏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感染所致的腹泻,其价格便宜,服用简单,携带方便。很多家庭把它当作居家必备良药。服用黄连素有以下6个注意事项。
2018-03-30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很多人看到黑乎乎的中药汤剂根本喝不下去,喝完还会犯呕,尤其是小孩,更不愿意喝。但不喝药病就不会好,于是很多妈妈会在汤药里加点糖。这种做法其实不宜提倡,还要区别对待。
2018-03-15近年来,一则关于“六味地黄丸40种新用法”被频频转发转载。该帖说传统中药六味地黄丸具有许多隐藏功效包括壮阳,甚至可以将其当成补药长期服用。对此,中医院医生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
2018-03-05鱼腥草有哪些功效?鱼腥草最近被传吃多可能会致癌,专家指出,鱼腥草里含的是马兜铃内酰胺,与马兜铃酸不等同。
2017-10-27 “鱼腥草致癌”说法不靠谱 这些功效你意想不到药食两用的中药经常作为食材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但是这些药材的食用也是有讲究的,你知道要注意些什么吗?
2017-07-12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作用,但是不是每个人都适用,用错不仅不能补血,反而会活血,流血不止。用药前最好先咨询医师。
2015-01-20为了保证药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保存的最佳温度为0~5℃,保存时间为7~14天,但最好不要超过7天。一方面是因为汤药煮好后,在拿回家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温保存,这会“加速”药汤变质;另一方面,煎煮的药汤里若含有全蝎、蜈蚣等动物类中药或熟地、黄芪等糖分含量较高的中药,也会影响保存时间。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等异常现象则属变质,不可服用。
2014-08-26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真空包装的药液袋鼓起了,或者药液变味、有气泡了,药液很可能已经变质了,最好不要服用。
2014-08-15米汤汤味香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性味甘平,有益气、养阴、润燥的功能。用米熬粥时,表面浮起一层细腻的黏稠物——“米油”,营养更为丰富,还能健脾胃。
2014-08-13服中药忌口的目的,是避害趋利、调摄饮食、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很多人在家吃药治病,但经常效果不佳,有的人甚至吃了无效,很可能是因为饮食不当造成的。
2014-07-28夏季易上火,想吃阿胶又怕会上火。医生表示,大多数人吃阿胶不会上火,上火与否与体质有关,而与阿胶无关。
2014-07-28生姜有“治百病”之说,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症。但其用法也有许多讲究,比如不宜去皮,不吃腐烂生姜,不宜多吃,阴穴火旺者不宜等。
2014-02-21众所周知,枸杞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补气强精,滋补肝肾、抗衰老、止消渴、暖身体等。但是枸杞并非人人都适合食用。中医认为,枸杞子是有提精气,兴奋作用,产妇食用后就不能安心的修养,对生完孩子的恢复也不利。因此,坐月子期间不宜用枸杞滋补。
2013-04-07秋冬季节,天气较为干燥,不少人都会出现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等。喝秋梨膏是比较好的缓解干燥症状的办法,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秋梨膏不是人人都能喝的。由于秋梨膏性凉,所以脾胃虚弱、手脚发凉、大便溏泻的人都不宜服用,以免虚寒症状加重,更容易腹泻。
2013-01-02中药和西药和可以混合服用吗?也许大部分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不行!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中药和西药是可以混合服用的。然而如果中药和西药配伍错误,那么不仅会改变药物的性质,降低药物疗效,还可能会是毒副作用增加。建议人们不要盲目配伍中药和西药,最好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012-12-30不少人常用决明子来泡茶喝,可以清肝明目、防止视力模糊。对于上班族来说,决明子茶无疑是缓解视力疲劳,防止视力下降的保健茶饮。事实上,决明子也有副作用,食用不当可引发恶心、腹泻。同时,决明子的药性寒凉,脾胃虚寒、脾虚泄泻及低血压患者都不宜服用。
2012-12-26秋冬季节,天气干燥,人易犯燥症,出现口干舌燥、咽喉痛痒等症状。润喉片清热解毒、润喉止痛,但是专家提醒,过多含服润喉片,容易对咽喉部位造成刺激和过敏,扰乱口腔内部正常的内在小环境,导致患上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等。
2012-11-13由于秋季易犯燥邪,导致脑脉阻塞,经络不通,因此中老年人中风易在此时发病。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传统疗法与康复中心副主任周国平教授认为,中医治病要求辨证论治,中风患者是能进补人参,是否需要食补应该先咨询医师。此外,安宫牛黄丸作为开窍之用,只能用于痰热神昏患者,不建议作为急救之用。
2012-11-02很多人认为中药副作用较小,因此生病时更愿意看中医、吃中药。实际上,中药也有许多服用禁忌,服用不当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如肠胃不佳的人不适合服用苦寒类中药和阻碍消化的中药,否则容易伤胃。
2012-10-16俗话说,良药苦口,但是光闻着中药那股味儿有人就受不了,更别提喝下去了。也有些人喜欢喝中药时加点白糖或者蜂蜜,但是并非所有中药都适合加糖。因此,还是咨询过医生再行动。同时,喝中药时可喝快一些,服药后用凉水漱口,然后喝适量温水也是不错的方法。
2012-10-07中药汤药不仅气味难闻,而且味道简直不敢令人恭维,当真难以下咽。可为了治病,不得不用。那么若是在服药过程中呕吐怎么办?遇到此种情况,一般可采用小量频服法或者大量快服法,也可以采用药物干预,如在服药后再服些姜汤。
2012-10-02板蓝根等常见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是人们家中常备的药物之一,一有感冒咳嗽、头痛发热,冲上一小包,就可以缓解症状,很是方便。但是这样的用药方式并不安全。清热解毒中药不能久服,可能会引起其他不必要的疾病发生,或加重病情。
2012-10-02俗话说,物极必反。无论是饮食还是用药都不能太过,否则将会对身体产生影响。牛黄解毒片是家庭常备的清火解毒药物,但是长期滥用可能会造成砷中毒。因此,在服用牛黄解毒片时要注意用量,同时要对症用药,不可乱服。
2012-09-28西洋参性凉,具有养阴清火、补肺养胃的功效,但是并非人人都适合用西洋参滋补。中阳衰微、胃有冷湿者应该忌服。恶性肿瘤早期患者服用西洋参也要慎之又慎。若出现咳嗽有痰、口水多或有水肿等状态,应避免服用西洋参,否则会加重病情。
2012-09-26珍珠粉清凉解毒,安神定惊,常服用可使肌肤美白,具有祛皱抗衰、消除色斑等美容养颜的功效。但是寒性体质女性常服用珍珠粉会引起消化不良、腹泻、四肢冰冷、面色蜡黄等症状,因此体质偏寒者不宜服用。此外,经期女性、孕妇和脾胃虚寒者也要慎用。
2012-09-26益母草活血化瘀,对于女性产后,促进子宫收缩,排出淤血有益。此外,益母草还可缓解女性经期不适,如痛经、有血块等,但是益母草伤脾胃,不宜长期服用,孕妇也不宜服用益母草,易流产。
2012-09-24中成药品种多样,用起来也比较复杂。中医药理一向遵循辨证论治原则,同一种药物、剂型不同,药性特点和功效也会有所区别。那么中成药在使用方面都有哪些禁忌?如何使用才更加安全、有效?
2012-08-31有些调味品或者食物不宜与药物同时服用,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效。比如,服用降脂药物,则不要食用动物性脂肪;服用优降宁等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时,不要吃酱油;醋最忌与碱性药物同服;糖不宜与中药汤剂同时服用等等。日常服用药物,最要遵医嘱或者看好说明书再行服用。
2012-08-28中药并非十全十美,无毒副作用。中医提醒,“是药三分毒”,菊花、银杏、甘草、胡萝卜类草药、辣椒、柠檬醛等养生中药如果盲目使用可能会伤害眼睛,甚至导致失明,因此大家不要盲目服用中药,应遵医嘱。
2012-08-15中药能治病,但是乱用中药可是会害人的,尤其是随意购买的劣质中药。专家提醒,服用中药要注意四点:一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使用;二是不可加大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三是不要乱搭配,当心中西药混合服用引发不良反应;四是警惕无毒药物对于高过敏体质的人可能会有副作用。
2012-08-12中成药以中草药为原料,通过不同的制剂加工而成,每种中成药适应症比较多,因此造成了很多人乱用中成药。乱用中成药不仅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感冒类中成药,祛火类中成药,补益类中成药这三类经常被人们乱用。日常用药,你要注意咯。
2012-08-02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刘建华表示,有些中药则需要用茶水调服,方能起效。如中医常用的川芎茶调散,该方明确指出用时以清茶调服,可制约风药的过于辛散与温燥,使升中有降。
2012-07-03女性产后不宜服用红花、丹参、牛膝、乳香等活血作用强的中药,有可能影响受损血管的自行愈合。
2012-07-03大部分中草药新鲜的与干的作用大致上是相同的,只是在剂量上有所不同。有些中草药就不能用新鲜的。如半夏、天南星、川乌、草乌、附子等,均有毒性,须炮制后降低了毒性才能使用。
2012-06-14很多人对中药用法不太了解,在中药用药方面存在很多错误。中药用药出现错误后,轻则影响药效,重则导致某些疾病发生。那么常见的中药用药错误有哪些?比如煎药错误、服药错误等等。
2012-06-01有的中药不适合打粉冲服,有的中药可以打粉冲服,但打粉冲服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2012-05-03中草药品是不宜当作一般补品长期饮用的,无论剂量过大还是服用时间过长,都可能发生不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012-04-30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就算是喝凉茶,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用方,否则,喝了不但可能没效,还会产生副作用。因此,人们要根据身身体质及症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凉茶。
2012-04-27孕妇不宜服用通经去瘀的桃仁、红花、茜草,行气破滞的枳实,大辛大热的附子,干姜、肉桂、半夏,以及具有滑利作用的瞿麦、木通、通草等等,均应慎用。
2012-04-27人参虽然大补,毕竟是药材,一般而言,健康婴幼儿、急性发热者、胸闷腹胀者、疔疮肿毒者、舌苔厚腻者均不宜服用人参。
2012-04-20耶鲁大学医学院教授对治疗心脏病的常用中草药制品进行了分类,发现当归、甘草、升麻、麻黄、半边莲对心脏有潜在的危险。
2012-04-18滥用中草药如甘草、银杏等,也会伤害眼睛,甚至可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所以大家服用之前必须弄清楚这些草药的禁忌。
2012-04-17中药打粉冲服影响疗效吗?确实有些中药可以制成散剂,并且有些药材做成切片后,可以节省药材,整块也许需要10克药材,切成片3~5克就够了,但并不是所有的药材都适合打成粉冲服。
2012-04-12平时食用的形形色色的食物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吃中药时有很多忌口的食物,以下小编帮您一一分析。
2012-03-02中药汤剂效果很好,但是味道比较苦涩,不用说孩子,就是大人喝着都困难。于是有人想,为掩盖难以下咽的苦味,可不可以在中药汤里加点糖呢?
2012-02-25口服药物和食物一样,都要经过小肠吸收才能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相应的组织和器官中而发挥其作用。
2012-01-26不少人在服药时,往往会因为一些口服药片或者药丸的体积过大,不易吞服,或者给孩子服药不便,而常常采取把药片研碎后服用。
2012-01-20关于吃药,是在饭前好还是饭后好的问题一直被人们所争执不休。大多数人都认为中药应该在饭后服用,但是中药真的就该饭后服用?
2012-01-15吃药治病有很多讲究,若不注意就会造成疾病危害。要注意,服用以下几种药时,千万别晒太阳!
2012-01-12关于中药,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认知:中药无毒副作用,可当补药长期服用。这是因为,中药药性温和,剂量稍大些也无所谓。但人们往往忽视了“是药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
2012-01-04冬季的感冒以咳嗽、流清涕、乏力为主要症状,患者大多属于风寒型,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患者可以服些祛风寒的药。
2011-12-15肾脏是身体的排毒器官,是我们健康的保障,而中药也是我们祛病保健康的一大帮手,但是“是药三分毒”。中药会损害我们的肾脏吗?肾病患者更应多加注意。
2011-12-14很多中成药已经成为人们家庭必备药品,那么在使用中成药时,就要注意一些安全原则了。
2011-12-11不同中药,会有其不同的过敏反应。在服用以下中药的时候要注意了。
2011-12-05中医对孕妇用药很慎重,在服用中药时,要根据个人体质、怀孕情况进行选择。孕妇服用中药要慎重,即使是中药补品也不要滥用。
2011-12-05骨折后,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或者外敷药物,也有些其他口服药物,然而有些药物不宜服用,顾着病人不宜服用的药物都有哪些?下面为大家介绍。
2011-12-05一般在看中医时,开完药大夫都会叮嘱你不要吃辛辣、生冷的东西。那么到底辛辣、生冷的东西有哪些呢?像苹果、酸奶之类的生冷食物是不是也不能吃?
2011-10-29中药汤剂量大且一般都有苦味,这是很多人不喜欢服用中药的主要原因之一。怎样服用中药,才能既达到减少中药不适之处,又能治愈病痛的目的呢?
2011-10-28专家建议,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最好在冰箱冷藏室0℃—5℃范围内保存,保存时间最好不要超过7天。
2011-10-23很多人嫌中药苦口,喜欢在中药里面加些糖来调味,方便入口,特别是许多孩子不愿意喝中药,家长常常以此来劝药。其实,中药加糖,虽然可以增进口感,但是却不一定有利于治病,有时候,甚至会产生副作用。
2011-10-14祖国医学治病用药,讲究忌口,而忌口的目的是为了避害就利,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所以,忌口一般除了要避免饮食肥甘厚腻、腥臊异味、油炸辛辣等食物外,还要重视以下几方面。
2011-08-20一般来说,在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在治疗“寒症”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服补药忌食茶叶、萝卜等。
2011-08-19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包括理化配伍禁忌、药理配伍禁忌等。患者在同服中西药应该注意三个问题,切勿乱服用药物。
2011-08-18民间偏方,就是指民间流传、无医学典籍记载,也未普遍上市出售的土药方。这种药方对于一些疾病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并非所有的偏方都是良方妙药,选择使用不当,也很可能造成得不偿失的严重后果。
2011-08-17服用中成药应注意的三要素服用中药及中成药有一定规则,不能自作主张、轻易更改。本文教你内服中药的注意事项。
2011-08-16随着社会的进步,高压的工作环境,缺乏运动,整日与电脑为伴,使很多男性的精子量少、精子质量不高,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有的甚至导致不育。然而,您可曾想到,有些中药也有杀精作用,无疑使男性精子“雪上加霜”。下面,小编为您盘点哪些中药可杀精。
2011-06-17 六神丸的主要成分为牛黄、麝香、蟾酥、雄黄、冰片、珍珠等6味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舌糜烂、牙龈炎及痈疽疮疖、无名肿痛等。不过六神丸服用时应对症选用,用法用量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服用,不可乱服,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导致休克。
无毒副作用中药大多来自天然动、植物,经过不同方法炮制,适当配比,一般很少发生毒副反应,但绝对不能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如果长时间、大剂量服用同一种药物,那么也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
2011-04-24用白开水送服药物是个常识,但有些人喜欢用50~60℃以上的热水服药。殊不知,部分药品遇热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疗效。下面这6种药物不能用热水送服。
轻信广告 电视、报纸,甚至走在路上都有人给递过一些字眼暖昧、标榜男士雄风的广告。它们或声称能促进男士阴茎的第二次生长发育,或能激活性器官新陈代谢彻底治疗性功能障碍,三个月之内解决阳痿问题,永做世纪猛男等。如此诱人的广告面前,男士能不心动?
近些年来,自制中草药茶饮,成为了养生爱美一族的时尚生活。听说决明子减肥,于是爱美女士每天都用决明子来沏茶泡水;听说胖大海保护嗓子,于是喜好唱歌的人士,胖大海泡水的茶杯绝不离手;听说枸杞子养生,于是主妇们不管是做什么菜色,都把枸杞作为配料。
2011-04-07很多人以为,中药药性温和,因此可以大胆放心服用,剂量稍大也没有问题。但是,是药总有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如果乱用滥用,也会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药物中毒。有的中药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如含有朱砂、雄黄、乌头的中药,更应引起注意。
天麻性平,味甘,有平肝息风止痉之功,被誉为“治风之神药”。对天麻的副作用及使用禁忌,古人早有认识。清代名医张璐在《本经逢原》中指出:“天麻性虽不燥,毕竟风剂,若血虚无风、火炎头痛、口干便闭者,不可妄用。”现代药理实验也证实,天麻有一定毒副作用,单味天麻的中毒剂量是40克以上,中毒潜伏期是1~6小时。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2011-03-17很多广东人在有病时都会选择中医中药治疗,认为其比较缓和,对身体毒副作用小,所以在未了解中药药性,是否有必要服药的情况下,长期服用中药,甚至是超量服用中药,导致对自身肝肾功能造成严重的伤害。其实很多时候并不一定都是中药的错,而是我们在服药的过程中,一些做法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那这些情况该如何避免呢?
2011-03-09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乌拉草。鹿茸历来是名贵滋补品,是滋补肝肾的要药。在这个冬令进补的季节,究竟什么人该怎么吃鹿茸滋补?
很多人愿意服用中成药来调理身体的一些不适,然而,可能有些人没有注意,服用中成药也必须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应有的治疗效果。很多人认为中成药服用安全,可随意增减剂量,无碍大事,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成药也不例外。
俗话说:“良药苦口!”对于中药的疗效,人们并不会有所质疑,但是对于中药怪异的口味,往往令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儿童,爸爸妈妈端着中药靠过来,孩子就一路躲得老远,于是就有人觉得,既然中药苦,那加点糖就好啦?殊不知,这是个大错误!
2010-12-25含有有毒物质(如乌头类、马钱子、雷公藤、杏仁、桃仁、蟾酥、蜈蚣、全蝎、朱砂、雄黄等)的中成药常因用量过大或持续用药过久造成中毒。据统计,在中成药毒副反应的病例中,由于超量用药引起中毒的约占85%以上,中毒死亡病例中约75%系超量所致。长期用药,由于药物在体内蓄积,造成慢性中毒,如含雷公藤制剂长期服用可致再生障碍贫血,久服含朱砂制剂及红升丹长期外用可导致汞中毒,长期服用含雄黄的中成药可导致砷中毒。
很多人以为,中药药性温和,因此可以大胆放心服用,剂量稍大也没有问题。但是,是药总有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如果乱用滥用,也会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药物中毒。有的中药不宜大量或长期服用,如含有朱砂、雄黄、乌头的中药,更应引起注意。
秋冬季节,很多人热衷于自制药酒,人参、枸杞、黄芪、海马、乌头……只要是滋补或治病的就敢泡着喝。在聚餐时还会拿出珍藏的药酒与亲友分享。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科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聂宏副教授提醒公众说,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十分复杂,药酒的泡制应有专业中药师指导,饮用时也不能一次喝得太多,且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酒的适应性也不同。
2010-10-29中药是中医辨治病证的重要手段,一般以多味药物相配伍而治疗疾病。如果配伍得宜,可以增强疗效,如果配伍不当或禁忌,不仅会降低药效,还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中医治病非常重视药物的合理配伍。
服用中药讲究“忌口”。所谓“忌口”,是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忌口的目的,是避害就利、调摄饮食、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其有关内容也广泛存在于《内经》等医籍中。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并颇为讲究的。
2010-10-19一般认为中药中属于药食兼用者,如山楂、黑芝麻、大枣、赤小豆、……等等是没有什么毒性的,可以常服。我国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应作为依据。当然,按中医理论即使是食物也有四气五味之别,也应“辩证施食”,否则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其他相当大一部分中药可认为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患者应遵医嘱用药,不宜自己滥用中药;
2010-10-16一般认为中药中属于药食兼用者,如山楂、黑芝麻、大枣、赤小豆、……等等是没有什么毒性的,可以常服。我国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应作为依据。当然,按中医理论即使是食物也有四气五味之别,也应“辩证施食”,否则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其他相当大一部分中药可认为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患者应遵医嘱用药,不宜自己滥用中药;药膳属于食品加药,原则上亦应按中药对待,除所加系药食兼用者外,其余亦应按医嘱服用。也可考虑划出一部分作为非处方药膳可自行服用,但即使是自行服用的药膳也应对该药膳的使用知识(如该药膳的性
2010-10-15服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浓茶里含的鞣酸更多,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人体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其他饮料如咖啡、可乐、雪碧都不宜喝;应以喝白开水为主。
2010-10-08煎出的药汁及时放入冰箱低温保存,饮用前应先加热。需要指出的是自己煎煮的中药汤剂一般不建议隔夜服用。
2010-08-09将药材和其他食物放在一起,不仅各种细菌易侵入药材,而且冰箱内湿度大,药材也容易受潮发霉。夏季空气湿度比较高,最好将药材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湿度不宜过高。
中药的使用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和普及,中药的使用更加广泛。许多医生和患者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为求得更好的医疗和保健效果,大量使用中药及其制剂,因而造成较多的中药毒副作用对人体伤害的事例。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确立对中药的正确认识。
2010-07-31传统的中医理论对口服汤剂的温度是非常讲究的,光服法就有十多种,具体到药水温度就有三种:温服、热服和凉服。
2010-06-15药物具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两重性,利用前者、避免后者是选药组方的基本原则。后者就是用药禁忌的问题,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等内容。
2010-06-02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因此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都与成人不同。正是这些原因决定了婴幼儿用药绝不等于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
血友病保守治疗主要是局部止血治疗及替代治疗,血友病人生活中要避免创伤或较重的体力活动;尽量避免注射和手术;禁服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潘生丁等,活血化淤的中草药亦应避免。
2010-04-18中西药联合应用并不是简单的机械叠加,应合理地选用中西药物配伍应用,以发挥中西药物结合在防病治病中的互补作用,真正达到药物应用的取长补短、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中药汤剂往往味苦难喝,人们服用时常常加些糖,其实加糖会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效。
2010-02-25刺五加注射液有哪些用途?又有哪些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针对这些公众关注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11日在其网站上给予了解答。
2010-02-15近一段时间,出现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致死、鱼腥草注射液暂停使用、茵栀黄注射液致新生儿死亡等中药注射液事件,中药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2010-02-09去医院看中医,末了中医医生都要加上一句“少吃生冷辛辣”的食物,那么哪些属于生冷辛辣的食物呢?
2010-01-27甘草不能与大戟、芜花、甘遂、海藻合用;乌头不能与贝母、栝楼、半夏、白蔹、白芨合用;藜芦不能与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合用。这就是中药配伍的“十八反”。
2010-01-24现在百姓们盲目滥用板蓝根的现象非常普遍,殊不知,板蓝根是中药,只要是药就有适应症、禁忌症。
2010-01-20辽宁省名中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博士生导师张艳说,一般来说,冬天吃人参较好。人参为补虚之药,主要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及安神宁志等功效。
2010-01-15人参虽然大补元气,是一味很好的补药,但是它和任何药物一样,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服用的,哪些人不宜服人参呢?
2010-01-11孕妇们生了病往往求助于中医,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但是中药如同西药一样,也有孕妇禁用和慎用的药物。
2010-01-04药物为人类解除病痛,但同样也会给人造成药害,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事实上,多数问题不在于药物本身,而是由于选择或使用不当引起的。
2010-01-02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起到治疗作用,对于一些不懂中医辨证的西医开出的中药,最好先听听中医专家的意见。
2010-01-02很多冠心病患者常常把复方丹参片当作常备药来长期服用,但其总属治标之药,由于其所含药物具有辛香走窜之性,长期服用可导致心功能减退。
2009-12-31 复方丹参片长服易伤心阳药能治病人人皆知,但药能致病就未必是尽人皆知了。
2009-12-23很多人都知道吃人参时不宜喝茶、吃萝卜、因为这两种食物都有解、泻的作用,而人参大补元气,进补后又把它的作用排除,等于白吃。另外,人参应避免与下列药物同时服用:
2009-12-23 吃人参后要忌食以下物品在服中药时,通常要讲究忌食生冷、辛辣,那什么是生冷、辛辣之品呢?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忌口呢?本文会给您一个答案。
2009-12-22 何谓忌口中的“生冷 辛辣”牛黄解毒片是个传统的好药,深受大家的好评,不过,为了安全,还是提醒大家别乱吃解毒片,解毒片也有毒!
2009-12-22 解毒片也有毒服用莫超一周中草药中的许多药物,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减肥问题,但文献记载了“令人瘦”和“消人脂肉”观点,从减肥的现实角度来说,的确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009-12-21 不可盲目使用中草药减肥人们走亲访友或者看望长辈、病人时,常会买些西洋参含片。一些中年人既想进补又不想麻烦,也喜欢买些含片吃。尤其在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中,购买西洋参含片的比例大大增加,有些学生服用极不规范,甚至有不少人把它当成口香糖,随身携带,想含就含,不加节制。
2009-12-18 警惕 西洋参别和茶搭伴历史上,中药曾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随着现代开发和使用范围的扩大,中药的不良反应渐渐引起国内外的重视。
2009-12-18在药店里常常会看见这种现象,有的便秘患者知道芦荟有滋阴的作用,就自己选择含有芦荟成分的通便中成药。对此,有关专家提醒,这种看着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症吃药,疗效一般会比较差。
近年来,有关中药引发过敏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专家们就此提醒人们使用中药应留心过敏反应。
2009-12-15 小心服用中药也会导致过敏很多人误以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但事实远非如此,专家指出,不合理使用中药也会引起不良反应,目前我国滥补中药的现象严重,一些药品更是成为重灾区。
2009-12-14现代中医学认为,原则上,服药应该避开进食的时间,从饭前半小时到饭后1个小时都不要服中药,以防食物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
2009-12-06 中医专家:吃饭时不要服中药一些人在服中药时,常因汤剂苦口难以下咽而加糖,对此,有关专家指出,一些中药是不适宜加糖后再服用的,加糖后的药剂在降低了苦味的同时也降低了药效。
2009-12-01专家认为,吃中药不但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还要注意服药次数和服药温度,这样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009-11-30如今,很多人用电磁炉等现代化的电器来熬中药,但专家指出,在家自行煎制中药时,最好选择柴火、炭火,或煤气灶点燃的明火。
2009-11-29 中药与电磁炉“命中无缘”含有有毒物质(如乌头类、马钱子、雷公藤、杏仁、桃仁、蟾酥、蜈蚣、全蝎、朱砂、雄黄等)的中成药常因用量过大或持续用药过久造成中毒。据统计,在中成药毒副反应的病例中,由于超量用药引起中毒的约占85%以上,中毒死亡病例中约75%系超量所致。长期用药,由于药物在体内蓄积,造成慢性中毒,如含雷公藤制剂长期服用可致再生障碍贫血,久服含朱砂制剂及红升丹长期外用可导致汞中毒,长期服用含雄黄的中成药可导致砷中毒。
2009-11-20 中医副反应 知道原因须防范中医认为,小儿具有脏腑娇嫩、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和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所以,中医治疗小儿疾患要注意以下几点:
2009-11-13 小儿娇嫩 用药也要“和善”过去中国人的生活比较差,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都不去找医生,一得病,小病就扛着,大病就等着,实在不行了,再找大夫。现在随着我们国家越来越富强,大家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所以大家对健康问题的认识,也就越来越重视了,这是不是一件好事呢?我说它既是一件好事,也不是一件好事。
2009-11-13 中医用药防毒性“针对”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是我国医学界特有的方法,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肯定。正确的中西药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结合”不当的中西药,轻则降低疗效,重则导致医源性疾病。下面介绍几种不能同用的中西药。
2009-10-23 这些中西药同用 毒副反应严重中药中有同名异物现象,易引起混淆。中药名称的标准化、规范化,应以《药典》中所收载的名称为准,处方中不用别名。现列举部分同名异物中药加以区别。
2009-10-21 “同名同姓”中药莫混淆人参品种多,作用差异大。不同种类的人参由于产地不同、生长环境的变化和不同的加工方法等,其保健治疗作用差异也较大,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选用适合自己的品种服用。据介绍,人参按生长环境不同可分为野山参、移山参和人工栽培人参三大类。按加工方法的不同,人参又可分为生晒参和红参。按品种又可分为西洋参和主产于亚洲国家的“人参”。不同种类的人参其作用机理也不一样。
2009-10-13 秋补人参常用莫滥用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临床表现主症为“痛、胀、呃”,胃脘冷痛,得食痛减,遇冷加重,饮食减少,呃逆,反酸,大便时干时稀等蕴状,均属于人体阳气虚弱的范畴,习惯简称为慢性胃病、往往反复发作,病史超过两年,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节发作加重,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春夏季节则发作有所减轻。
2009-10-10 胃部很娇贵 分清时候再服药近来一些中药注射剂和口服剂,由于多种原因而发生的临床问题,使一些人对中药产生了误解,甚至有人偏执地认为,吃中药对健康有害。这真是对中医中药天大的冤枉!
2009-09-16 中药有毒原因在医生饮片一般配入汤剂煎服,成药则不然,一般装璜精美,启封即饮,携带方便,口味甜润,故倍受青睐。
2009-08-20 服用补药 严格遵守4原则祖国医学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证明,注意在服药期间饮食禁忌,为的是防止药物受到影响减弱疗效;或者避免抵销药物的功能,此外,还可避免产生某些不良作用。
2009-08-12 服中药后的一些禁忌上海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朱凌云教授盘点冬令十大补品的适用范围与禁忌症。专家指出,进补关键要对症,补品也不在于价格高低。
2009-08-05 十大补品的适用范围与禁忌药物是人类同疾病做斗争的武器,正确用药,能及时减轻病痛,恢复健康。可是有不少患者受心理因素的影响,随意用药,盲目用药,不仅没治好病,还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用药过程中,莫让以下心理因素“忽悠”。
2009-08-03 误区:中药越贵越偏越好常听人说:“吃中药不能吃绿豆,以免解药。”,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中药与绿豆汤, 真的一直都是冤家吗?一块去探个究竟吧。
2009-07-29 中药与绿豆汤 是冤家吗我国医药卫生管理部门曾多次制定或修订《关于医疗用毒药、限制性剧毒药管理规定》,并列出毒性中药及中成药品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至2005年版都对有毒中药进行了标注。但是对于中药毒性的相关知识,不少开中药处方者并不十分清楚。
2009-07-25 科学用药避免中药毒性部分中草药对孕妇及胎儿有不良影响。
2009-07-22 孕妇应慎用哪些中草药很多人在治疗疾病时喜欢采取中西药物合用的方法,目的自然是希望获得更好的疗效。但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十分复杂,盲目地与西药混用有时反而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重者危及生命。所以,合用中西药需要注意一些禁忌,防止适得其反。
2009-07-15 中西药合用的禁忌很多人以为,中药药性温和,因此可以大胆放心服用,剂量稍大也没有问题。但是,“是药总有三分毒”,中药也不例外。
2009-07-04 翻脸无情 中药毒性最大3味药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抗甲型H1N1流感药方,专家同时提醒,未生病少吃中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2009-06-08冬虫夏草历来被认为是治咳良药,治疗咳嗽作用明显。但并非所有的咳嗽都可用冬虫夏草治疗。
2009-05-22 名贵药不是人人都适用天气炎热,我们在服药得时候一定要记清楚这三样不适宜事项!
2009-05-22 天热服药一定记清这三不宜膏药学名硬膏,大多做成胶布状,使用方便,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外用药物剂型。
2009-05-22 膏药最多贴一天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不同气候区域的人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对同一种气象条件的适应能力也不太一样,所以中医强调:对人体病症无论是内伤外感皆应考虑地区的气候差异以及患者体质的阴阳盛衰,杂合而治。
2009-05-22 服中药要顺应时势孩子感冒发烧,到底用多少种药?昨日,患儿母亲李女士致电本报,她说到药店买药,不少中成药说明书的写法让人纳闷,有的说是“消炎”,有的说是“退热”,到底怎么购买?据了解,目前中药不合理应用成为患者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令不少老中医感到担忧。
2009-05-22 乱吃中药也会造成中毒中药内服法是治疗疾病的常用途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只重视药物作用,而忽略了服用中药时应注意的问题,甚至酿成悲剧。
2009-05-22 内服中药 有些事应当注意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说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药。但由于中医中药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考验,许多人便以为中药都是天然药或植物药,天然的当然应该是无毒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因为,中药有毒、无毒是一个相对的中医概念,如果不依据相应的中医理论,随心所欲地使用中药,即使是再“安全”的药也可能会发生毒副反应。
2009-05-22 盲目服用中药危害大治肾病的中药处方中大都有黄芪。一般来说,辨证属于肺脾气虚的肾病患者都可考虑用黄芪,其临床表现有自汗恶风、疲乏无力、纳呆腹胀、大便溏泻,或有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垂,症状晨轻暮重、舌质淡有齿痕、脉弱无力等。但不同的肾病或肾病的不同表现在选方上应有区别。
2009-05-22 肾病不宜随意使用黄芪祖国医学治病用药,讲究忌口。忌口的目的,是避害就利、调摄饮食、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在忌口中,除一般要求避免食辛辣炙爆、肥甘厚腻、腥臊异味等刺激性物品外,还要重视以下几方面:
2009-05-22 服中药忌口有讲究治疗疾病时,除了要选对药物外,还应注意药物的服用方法,以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中成药的非处方药因不同的作用制成不同的剂型,通常分为内服、外用二大类。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上常有“送服”、“冲服”、“调服”、“涂抹患处”、“撒布患处”等使用方法,这些方法具体指的是什么、彼此又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
2009-05-22 服用中成药如何提高药物疗效一般来说,在服用清内热的中草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症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用含有地黄、何首乌的药物时,忌服葱、蒜、萝卜;服用含薄荷的中药时,不应吃鳖肉;茯苓不宜与醋同吃;吃鳖甲时,不宜配苋菜;服用泻下剂如大承气汤、麻仁丸时,不宜食用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驱虫类中药也应避免油腻食物,并以空腹药为宜。在患病服药期间,凡是属于生冷、黏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辣椒等,都应避免食用。
2009-05-18 与中药相忌的食物油盐酱醋糖在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服用某些药品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疗效,要注意油盐酱醋糖对有些药物疗效的副作用。
2009-05-18 吃药时慎用油盐酱醋糖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翁维良日前指出,16种不合理使用中药会引起不良反应:
2009-05-18 中药不良反应16种原因在临床应用中,人们对西药的配伍禁忌比较重视,而对中药(包括某些中成药)与西药配伍的禁忌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009-05-18 中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服中药除了要煎服得法,用量得当,还有一些小节须注意。
2009-05-18 服中药该注意的小节某准字号中成药广告称能治疗中风,在介绍其功能主治时,不分中风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也不论是心血管病还是脑血管病,更谈不上分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的基本用药规则,全能治。潜心研究了几十年中风病的长春中医学院终身教授、全国名老中医任继学忧虑地对记者说:“一味药、一张处方的功能主治是有一定范围的,不能任意扩大其范围,否则,不仅是对患者健康的不负责任,而且也会影响到中医的声誉。”
2009-05-18 药害胜如病害多酶片是由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等制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作用,能促进消化和增进食欲,用于治疗消化酶缺乏的消化不良。
2009-05-18 与多酶片有配伍禁忌的中药采用正确用药姿势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从而发挥更大的疗效,越来越受到医学界重视,因为它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9-05-18 用药姿势莫小觑进入秋季,昼夜温差大,很多人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常常因御寒不当而受凉,感冒咳嗽就成了常事。
2009-05-18 服用糖浆莫把方便当随便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了滥用西药的危害。在一般人印象中,中药是无副作用的,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事实远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
2009-05-18 滥用中药危害多平时得了病,看中医、喝中药是很多人的不二选择。尤其是一些老年朋友,常以中药来调理身体,预防或治疗慢性疾病。但值得提醒的是,如须长期服用中药,服药时间最好在饭后。
2009-05-18 长期喝中药最好安排在饭后服用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药似乎比西药要安全些。因此,当孕妇遇到某些疾病或不适时,常会不用西药而选择吃中药。其实,这种想法并非全面。
2009-05-18 孕妇服中药也须谨慎内服法是中药治病疗疾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但人们往往只重视药物作用,而忽视了各类药物应注意的问题,甚至铸成不良后果。
2009-05-16 内服中药时的用药常识“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它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实践证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平时食用的形形色色的食物具有各自的性能,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2009-05-16 中药忌口都有哪些原因为了养生保健,很多人会经常泡服中药茶,如枸杞、金银花或者胖大海等。不过,近日多家媒体报道,长期泡服胖大海可能危及生命。这引起了许多人的担忧:胖大海为什么不能长期喝?还有哪些中药不适宜泡茶?我们特地邀请了相关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
2009-05-16 胖大海 不能长期喝中西药联用时,有些禁忌你是必须要知道的!
2009-05-16 中西药联用应注意的问题中药虽苦,但是不能加糖来服用。
2009-05-16 中药不宜加糖服用在完达山刺五加注射液致死三人的事件中,首例死亡者李壮(化名)的女儿李林(化名)在昨天首次站出来,向记者透露了父亲的死亡过程。同时李林表示,几名死者的家属调查发现,三年前在权威的医学杂志上已经有专家指出,完达山刺五加注射液有致死的病例,但并未引起关注。
2009-05-16 夺命“刺五加”早有前科许多患者认为,较之西药中药的副作用小,所以,他们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就不太讲究服药的时间,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2009-05-16 中药药性不同 服用时间有别一些人在服中药时,常因汤剂苦口难以下咽而加糖,对此,有关专家指出,一些中药是不适宜加糖后再服用的,加糖后的药剂在降低了苦味的同时也降低了药效。
2009-05-16 中药不适宜加糖后服用中药配伍讲究阴阳五行,十九反,十八畏,合理用药必须严格按照中医药的理论指导,否则有可能出现中毒。
2009-05-16 合理用药新见解由于中药疗效好,副作用少,许多常见病、疑难病患儿家长求治中医中药。但苦于不清楚喂煎方法,给服药治疗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误服,影响了药物治疗效果。现介绍一些煎服中药的基本方法,供参考。
2009-05-16 婴幼儿服中药有讲究含铅中药主要有铅丹、铅粉、铅霜、黄丹、密陀僧等,另外还有中成药黑锡丹、二味黑锡丹等,含铅量高达15%。
2009-05-16 含铅中药勿常用我妈没事总要买两盒乌鸡白凤丸放家里身体不舒服时就吃上一两丸,也不去医院看病,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乌鸡白凤丸能这么随便吃吗?它都能治什么病?
2009-04-17配伍禁忌,是指药物之间有相反的关系,不能相互配伍,否则就会降低药效或产生毒性反应。前人将其概括为“十八反”和“十九畏”。
2009-03-20 中药配伍有禁忌,你知道吗?近期医院接连收治了几名因过量服用清热类药物而导致腹泻,甚至诱发原有疾病的老年人。原来,近日南方降温,很多老人家中空调昼夜不停,干燥难耐,再加上外出受点风寒,老年人就认为自己“上火了”,或者“受风感冒了”,于是自作主张服用了清热解毒片或板蓝根冲剂。
2009-03-17 老人“清热败火”要谨慎中药治病,不但要对症下药,服药方法也要恰当,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2009-03-16 喝中药的11种方法有些人在服中药汤剂时,常因味苦难以下咽而加糖。对此,中医专家说,有些中药不适宜加糖服用,因为加糖后的中药汤剂在减少了苦味的同时,药效也降低了。
2009-03-05 喝中药,你加糖了吗?老人和小孩因其生理功能不健全,在服用清热药时若不注意正确应用,很容易伤及身体。因此,在使用清热药时应特别注意。
2009-02-09 老人小孩“下火”更要慎重上了一定岁数的女人,对乌鸡白凤丸都不陌生。它是女人用来调理、治病的药,一代又一代的中医和女人都这么说。
2009-01-19 乌鸡白凤丸 你吃对了吗?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在云南闹出人命后,卫生部于10月7日发出了“暂停销售使用”的“封杀令”。厂方日前传出的消息是:企业已在全国召回3600瓶,还不足疑似问题产品总量47930瓶的10%,其余43383瓶已被使用——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数字。
2008-10-21前几天,一位老朋友送我几支人参,让我今冬补补身体。我真高兴,可是不知道怎么个服用法。能给我讲讲这方面的知识吗?
2008-07-21 经验:人参虽好 不可滥用在山区的一些个体医生或乡村郎中,喜欢将山上及路边自采的野菊花代替菊花使用。其实,二者并非同一种植物,其功能和主治也有所不同,不可混同。
2008-06-22 菊花野菊花 不可混一起用可乐煮姜这种“中西结合”的产物之所以在民间流行,在于姜是辛温食物,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所以当遭遇风吹雨淋、风寒侵袭时,及时喝一碗红糖姜汤、可乐姜汤或葱白汤,对于治疗感冒都有不错的效果,但它只适用于风寒型感冒。
2008-06-03良药苦口利于病,人人皆知。问题是,有的药实在是苦不堪言,难以喝下。有时候,有的病又不得不连服多帖,有些人真的是皱着眉头,含着眼泪吞服。
2008-05-20 喝中药“不苦”小秘诀据《本草纲目》记载:人参,味甘微苦而性温,入脾、肺经。具补益强壮,补气固脱,补肺健脾之功效。现代医学认为,人参能补五脏,有较强的抗疲劳、提高机体代谢与免疫功能之效,久服可轻身延年。然而,有9种人不宜服人参。
由于疾病的关系,在服药期间,凡属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根据需要予以避免。
2008-04-28 十八反十九畏祖国医学治病用药,讲究忌口,而忌口的目的是为了避害就利,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所以,忌口一般除了要避免饮食肥甘厚腻、腥臊异味、油炸辛辣等食物外,还要重视以下几方面。
2008-04-28《本草纲目》中称,醋又名酢,消痛肿,散水气,杀邪毒,调诸药。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醋含有蛋白质、多种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还有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等,具有助消化、增食欲、活血化瘀等功能,对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也有一定作用。
2008-04-18 有些药物也怕“吃醋”银杏也是最常用的中草药之一,银杏提取物和阿司匹林长期混合服用,可出现自发性眼内前房积血。这是因为银杏和阿司匹林都有降低血小板的活性的作用,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增加了出血的危险性。
2008-04-07 六种中草药滥用会伤眼睛橡皮类膏药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风湿痛、腰痛、肌肉痛、扭伤、挫伤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对于古人的观点,现代中医学并不完全认同。我们认为,原则上,服药应该避开进食的时间,从饭前半小时到饭后1个小时都不要服中药,以防食物影响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
2008-03-28 保障机体吸收减少不良反应全身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胸闷气短、血压下降等,也可以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症状,严重者出现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
2008-03-26 有几类中药可能会过敏到底中医所说的“十八反”是怎么回事呢?哪些原本安全的中药同用可能产生剧烈的毒性反应?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中医科专家。
2008-03-26膏药中常含有芳香走窜的成分,因此孕妇要慎用,尤其忌在脐、腰、腹部贴用;皮肤过敏者也不宜贴用。在贴膏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
2008-03-16 膏药的正确贴法草药或成药在治疗每一种从普通感冒到高胆固醇不等的疾病方面日益受欢迎。但联邦管理人员和医生都不认为草药补品是药物。
2008-03-10 手术前服草药补品可能会致命实际上,有些中成药需要用特殊的“水”来送服,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这些“水”大致有:黄酒、米汤、姜汤、淡盐水等。
2008-03-08 吃中成药用水要“搭好伴”知名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最近被北京多家医院肾内科大夫提请患者慎用,原因是这些医院近年内不断接诊因服用龙胆泻肝丸而导致肾损害,甚至发展到尿毒症的病人
2008-02-28 不要忽视 龙胆泻肝丸有毒性中草药为非处方药。取得容易,多数没有在医师指导下用药,更增加了其危害性。
2008-02-25一些读者常来信说:中成药不标有效期和失效期,有些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产品还给患者服用,患者往往不敢吃,怕治不好病,还影响身体健康。不注明失效期的中成药,怎样辨别其好坏?
2008-02-22 疑问:中药有没有失效日期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我国服用人参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人参的保健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药用、食补,甚至护肤,人参都频繁出镜。然而,您知道自己适合哪种人参吗?
2008-02-16 红参与白参 哪种才适合你各种芦荟制品被人们视之为万能药而盲目大量的使用。殊不知,芦荟也是有副作用的。
2008-02-09 芦荟很常用 但不应过多用晓英生了孩子之后,服用了大补元气的人参,谁知道竟然造成了发疯的后果……
2008-02-04 产后大补人参 竟让人发疯药物学方面在评价某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时,对胃、肝、肾等内脏的安全性总是特别重视。
2008-02-03 中药西药 谁的毒副作用小?冷空气袭来,感冒也随处可见。板蓝根冲剂又成了药店的抢手货。常有人一旦看到周围有人感冒,就每天喝两袋以预防。其实,板蓝根并不适合所有人,应合理服用。
2008-01-31 板蓝根治感冒 体质虚寒不宜服妊娠期间,孕妇应注意营养的摄入,但同时也该注意到有些饮食会对自己或者胎儿会产生不良影响。在此,我们介绍四种孕妇不宜吃的食物以供大家参考:
2008-01-24 小心:4种食物易致流产六神丸、牛黄解毒片、逍遥散、云南白药……中成药同西药一样,如果应用不当,也会发生毒副反应。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中成药可能会发生的毒副反应。
2008-01-21 常用中成药 使用不当成坏药有人认为,怀孕的人吃西药要小心,实在要用药,可以吃中药,因为中药安全。事实上,中药也并非绝对安全。妊娠期间滥用中草药同样会带来危险。
2008-01-18 这些中药孕妇不可碰俗话说“朝中国老,药中甘草”,意思是甘草就像国老一样,“德高望重”、“功勋卓著”,是一种近乎完美的、作用强大、使用广泛的药物。但用得过多,会引起不良后果。
2008-01-14早在两千多年前,先辈就逐渐发现人参有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益气生津、补虚扶正、延年益寿之功,被誉为“益气要药”。
2008-01-10 人参 并非人人都能用得起由于发生内热的脏腑和部位不同,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也不同,因此我们在服用“败火药”时,也应有所区别。
2008-01-03大家都知道“六味地黄丸”是传统的补肾中药,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专家房定亚教授说,有三种体质的人,不宜服用六味地黄丸:
2008-01-02 你是不能服六味地黄丸的人吗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从这方子的组成来看,它的功效是有针对性的。
2007-12-30 怕冷者别吃六味地黄丸降火排毒的中成药牛黄解毒片有丸剂、胶囊等剂型,是深受老百姓青睐的药品。但是,过多服用,也会出现副作用。
2007-12-15 牛黄解毒片 常吃有副作用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极其复杂,中药配伍之后,还会发生许多变化,多味药材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新的化学物质可以增强药品的治疗效果,但也可能会因为配伍不当而增加其毒性或副作用。
2007-12-04 中药安全非绝对 孕妇慎用刺五加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益脾补肾、养心安神、调节免疫功能等功效,但是,长期服用,会有毒副作用吗?
2007-12-03 刺五加能长期服用吗用药过量反而有害身体健康。我们祖国医学所说的“十分病,三分药,七分养”是很有辨证道理的。吃药和调养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一味地依赖药物。
2007-11-20 十分病七分养 警惕药极生悲有外伤的时候,中医总是告诉我们,要忌口,忌发物,到底发物是指什么?忌口具体该忌什么呢?
2007-11-18 中医“忌口”红绿灯目前有的酒家常用夏枯草煲凉茶给顾客喝。有关中医专家指出,夏枯草不能乱煲凉茶,湿气重的人或患风湿病的人喝了不仅容易腹泻,而且病情还会加重。
2007-11-15 夏枯草是药 代茶常喝有隐患很多人家中都备着几贴膏药,如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等等。不过,使用膏药也有诀窍,用得好能治病,用得不好适得其反。
2007-11-13 冬天膏药 热敷效果更好一些患者往往听说“专家”发现了植物胰岛素后盲目依赖,而忽视了正规治疗药物的使用,使血糖水平失去控制,产生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2007-11-11 不可盲目依赖“植物胰岛素”牛黄解毒片(丸)的主要作用是解毒,但如果使用不当却可以导致各种不适,临床应用时应注意。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的根茎。掌叶大黄又名北大黄,分布于四川、甘肃、青海、西藏等地。唐古特大黄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2007-11-11 大黄应用生熟有别民间不少人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第一部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药中,就将药物分为上品、中品、下品3类,其中列下品的120多种药大多有一定毒性。
2007-11-11 科学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民间有红参可升高血压,对高血压患者不利的说法,很多高血压患者都自觉与红参保持距离。
2007-11-11 红参不能用于高血压患者?民间还有一种传统认识,认为服用人参类滋补品时不能食用萝卜,称人参补气,萝卜消气,二者同食会消解人参的补益功效。
2007-11-11 服参期间不应忌食萝卜“人参入手太阴,与藜芦相反,服人参一两,入藜芦一钱,其功尽废矣”。
2007-11-11 人参不与藜芦同用阿胶是补血止血、润肺养阴的名贵中药。主产山东、浙江、河北、河南、江苏等。以山东省东阿县的产品最著名。
2007-11-11 进服阿胶要防“火毒”中药人人会服,可你服中药的方法正确吗?下面几点你是否注意到了。
2007-11-10 你会服中药吗 看看下篇再回答中国有句老话“是药三分毒”。药物,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也不论说明书上标明“有毒”还是“无毒”,都有可能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2007-11-10 科学认识“中药不良反应”临床上,多数疾病都不是一两天就能痊愈的,往往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因此,医生(特别是中医)开方治病所用的药,如果效果较好,每每数日或更长时间不变,即使有变化,也是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出入不大。因此,“守方治病”是有一定道理的。
2007-11-10 “守方治病” 谨慎为之服用中药、尤其是使用中成药注射剂前,应请教专科医生安全使用,在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液时,尤其容易引起不良反应,需谨慎用药。
2007-11-10 警惕中药副作用中药引起病人过敏的机理,中医认为应归于禀赋不耐、邪毒内侵。现代医学认为变态反应是主要因素。
2007-11-09 家用中药 也须防过敏龙胆泻肝丸可致肾损害的报道连日来成为社会的焦点话题,据悉,除龙胆泻肝丸外,还有一些目前已知可以引起肾损害但又未引起患者和医生高度警惕的药物。
2007-11-09 十余种药物可导致肾损害早在《珍珠囊》这本古医书中,就有天麻“治风虚眩晕、头痛”的记载。
2007-11-09 天麻补脑 不可滥用膏药是一种颇有特色的中药制剂,大多数膏药都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来达到止痛、消肿、散淤的目的。
2007-11-06 驻店药师手记:贴膏药 讲究多专家提醒人们,盲目给婴幼儿服用蜂王浆、蜂乳等补品,会因其中的雌性激素而促使性早熟。
2007-11-06 无“虚”求补 当心补药生灾人们往往把看到听到的一些知识,信手拈来随意使用,中药泡茶饮就是一“例”。银杏叶、胖大海、甘草、草决明等中草药当茶饮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以期获得保健作用。
2007-11-05 中草药茶饮 需慎用高丽人参虽是百补之王:“功参天地”,却非百无禁忌,更不能因为它大补元气而服用过量而产生人参综合症。
2007-11-04 哪些人不适宜食参现在一些家长在孩子生病时,自行给孩子服中药,他们认为服中草药比较安全,小毛病用不着上医院,殊不知,随便服用中草药可能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
2007-11-04 中药并非无害 小孩应慎服人们普遍存在“中草药无毒”和“植物无毒”的错误观念。应用中草药.植物性药及其制剂治疗疾病在国内外相当普遍。
2007-11-03 预警!有些中药伤着你的肝不同种类的人参由于产地不同、生长环境的变化和不同的加工方法等,其保健治疗作用差异也较大,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选用适合自己的品种服用。
2007-11-03 人参有益 不能乱补乱吃近几年,因滥服中草药导致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日趋增多。专家为此呼吁:必须提高人们对中草药肾毒性的认识。
2007-11-03 中药副作用 如今不容忽视铁剂是最常用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物。在服用铁剂时若需同时服中药,千万要看清是些什么药,不然可能会使药物失去疗效哦!
2007-11-02 哪些中药不宜与铁剂同服中药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萝卜白菜”,药品广告商们也拍胸脯说“绝无毒副作用”。其实并不然。
2007-11-02 中药也有不良反应某些中药和某些食物的成分、作用具有对抗性,如果这些药物和食物同吃,药物的效果就会抵消,起不到治疗作用。
2007-11-02 儿童服用中药时的禁忌食物用粟壳治疗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在民间广为流传,也是民间庸医惯用的一个偏方,受害者屡见不鲜。
2007-10-31 栗壳治痢不可行“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芜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这就是有名的“十八反歌诀”。
2007-10-31 中药配伍:“反”“畏”之中藏玄机银杏叶功效多,但不能随便用。
2007-10-28 路边银杏叶 不可作药用常听人说,怀孕的人吃西药要小心,实在要用药,可以吃中药,因为中药安全。事实上,中药也并非绝对安全。妊娠期间滥用中草药同样会带来危险。
2007-10-28 妊娠期间切忌滥用中草药胖大海只能当药用而不能当茶喝。作为药用的用药原则是:对症用药,见效就收。
2007-10-10相劝那些盲目使用壮阳药物的人,应“远房帷,绝嗜欲”还是慎重以药物壮阳
2007-09-10 服用壮阳药物,应慎之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