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大黄应用生熟有别

  祖国医学最早的药物专着《神农本草经》中已记载大黄,将其列为下品。并指出有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之功,而和安五脏,所以有“黄良”之名。良即良好之意,说明其泻下功能强烈。故魏·吴普着《药录》一书中称大黄为将军,可见其勇猛。大黄在西藏名曰“峻”,似高山峻岭、雄伟之貌。

  大黄有攻下泻火、利胆退黄、活血化瘀等作用,攻下通便为其第一功效。如以大黄为主的承气汤治疗溃疡出血、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肠梗阻等急腹症有确切的疗效。在麻仁丸、润肠丸、清宁丸、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三黄片、当归龙荟丸、礞石滚痰丸、大黄庶虫丸、消痔锭、内消瘰疬丸、香桂活血膏等中成药中,包括美容的保健品如排毒养颜胶囊(冲剂),均是以大黄为主药,发挥其泻下功效。

  不少人初服大黄为主的汤剂、中成药及保健品时,都能达到大便通畅的目的,个别人还可有一日大便数次,甚至腹泻的反应,究其因与大黄所含的成分有关。大黄中蒽醌苷是其产生泻下作用的关键,以双蒽醌酮番泻苷作用最强,游离型蒽醌类活性较弱。其机理是大黄被服用后,在消化道内被细菌代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而发挥泻下作用。另一途径是番泻苷由小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为苷元,再刺激胃壁神经丛而引起大肠蠕动致泻;同时一部分以原型或苷元随血转运到大肠,刺激黏膜下神经丛和更深部神经丛,而使肠运动亢进致泻。

  大黄加热后蒽醌苷会大量破坏,故生大黄泻下力大于酒大黄(大黄喷黄酒文火微炒晾干),酒大黄大于熟大黄(大黄拌黄酒反复蒸制2~3次),熟大黄大于大黄炭。放大黄入汤剂应后下,医治急腹症应将生大黄粉吞服。

  服大黄为主的汤剂、中成药稍久,其通便作用远不如开始。除肠内无宿便可泻之外,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大黄另含大量与蒽醌类相对立的有收敛作用的鞣质。大黄加热后,泻下蒽醌类破坏,而收敛的鞣质却大大增加,因而出现继发性便秘。故小剂量大黄(0.05~0.3克)服后,因蒽醌苷量少反而出现便秘而无泻下作用,只有大黄用到1~5克方显泻下功效。鞣质内含D-儿茶精能抑制大肠内细菌的胺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的产生,而导致便秘。

  用大黄治疗便秘有时并不理想,此时须辨证是否兼有脘腹胀闷、舌胖边有齿印等气虚证候,须配伍党参、黄芪等补气药;口干、舌红中裂等阴亏津少时,应配伍生地、石斛等养阴药;舌质青紫、舌脉异常等血瘀证,则配伍当归、丹参等活血药。气虚、阴虚、血瘀等均会导致胃肠动力欠佳,注意配伍往往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大黄所含蒽醌类被吸收后,由肾排出大黄酚,可使酸性尿变棕黄色、碱性尿变紫红色,不必紧张。大黄还可以排泄于乳汁中,产妇服后喂乳可引起婴儿腹泻,应当注意。

  (作者每周二、四、六上午有专家门诊)

  古方采撷

  治奶痈 川大黄、粉草各一两。上为细末,以好酒熬成膏,倾在盏中放冷,摊牌纸上贴痛处,仰面卧至五更。贴时先用温酒调(服)一大匙。明日取下恶物,相度强弱用药,羸弱不宜服。 (宋·陈自明《妇人良方》黄金散)

  治口疮糜烂 大黄、枯矾等分。为末以擦之,吐涎。(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治汤火灼伤 庄浪大黄(生研),蜜调涂之,不唯止痛,又且灭瘢。(宋·洪迈《夷坚志》)

  治火丹赤肿遍身 大黄磨水频刷之。 (晋·葛洪《救急方》)

  治鼻中生疮,肿痛 川大黄一分(生用),黄连一分(去须),麝香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研入麝香令匀,以生油旋调,涂于鼻中。(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

  治冻疮皮肤破烂,痛不可忍 川大黄为末,新汲水调,搽冻破疮上

(责任编辑:叶惠玲)

2007-11-11 21:27:00浏览3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周中银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胃痛胃胀胃不消化怎么办
患者小李近期频繁出现胃部不适症状。进食后,胃部胀满感明显。同时伴有间断性隐痛,疼痛程度虽不严重,但持续存在。症状发作期间,患者食欲受到显著影响。患者前往医院就诊,完善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等相关检查后,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轻度胃炎。据权威医学研究机构统计,全球范围内,消化不良症状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20%-40%。在我国,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改变,因这类胃部不适症状就医的人数逐年攀升。这些症状不仅降低生活质量,长期存在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所以,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十分关键。【胃痛、胃胀、胃不消化的原因】01饮食因素●暴饮暴食易使胃部过度扩张,影响蠕动,导致胃胀胃痛和消化不良,节假日聚餐时尤为常见。●饮食不规律,如不吃早餐、晚餐过晚或过量,也会打乱胃部消化节律,损害消化功能。●此外,食用过多辛辣、高油脂食物,以及饮用咖啡、浓茶、酒精等刺激性饮品,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部负担。02胃部疾病●胃炎:胃黏膜受损,消化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失调,易出现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胃溃疡:胃黏膜有溃疡面,受胃酸刺激引发疼痛,影响胃部蠕动和消化。●十二指肠溃疡:与胃酸分泌过多相关,疼痛特点为空腹痛,进食后缓解,也会影响胃肠消化。●胃食管反流病:因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烧心、胃痛,影响胃部排空。03其他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干扰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使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等,会损伤胃黏膜,影响胃部功能。胃部手术后,胃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改变,也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情况。【胃痛、胃胀、胃不消化的应对方法】「药物治疗」1、促胃肠动力药●常见药物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能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强胃排空能力,适合胃胀、胃不消化的人群。●通常口服后1-2小时起效,维持时间约为6-8小时,常见剂型有片剂、胶囊和口服液,一般在饭前半小时服用,以更好发挥药效。2、抑酸剂●抑酸剂分为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能降低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适用于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痛、胃胀的患者,常用于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质子泵抑制剂多为晨起空腹服用,H2受体拮抗剂可根据具体药物选择饭前或饭后服用。像质子泵抑制剂中的奥美拉唑,是治疗胃酸相关疾病的常用药;H2受体拮抗剂里的雷尼替丁,也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3、胃黏膜保护剂●比如铝碳酸镁,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辅助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损伤,缓解胃痛、胃胀等不适。●药物起效时间通常在服药后半小时左右,作用持续时间根据不同药物有所差异,一般为3-6小时。常见剂型有为咀嚼片,建议在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嚼碎后服用,以便更好地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4、助消化药●助消化药可补充消化所需酶,适用于消化酶分泌不足导致胃不消化的患者,尤其是消化功能减退或胰腺疾病患者。对药物中成分过敏者禁用。消化酶胶囊是常见的助消化药。●口服后一般在1小时内起效,维持时间约为3-4小时,多为复方制剂,常见剂型有片剂、胶囊、散剂等,一般在饭后服用,以帮助消化食物。5、调节胃肠道菌群药物●例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通过补充有益菌、抑制有害菌,恢复胃肠道正常菌群平衡,改善消化功能,适用于胃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胃胀、消化不良的人群。●对药物过敏者禁用,目前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通常建议在饭后半小时服用,但是要注意避免用过热的水送服,以免导致菌群失活,同时还应避免与抗生素等药物同时服用,以免影响药效。「非药物治疗及缓解方法」1、饮食调整保持定时定量进餐,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吃饭,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七八分饱为宜。合理分配三餐食物种类,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2、腹部按摩平卧在床上,放松身体,将双手搓热后,放在腹部,以肚脐为中心,按照顺时针方向轻柔打圈按摩。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腹部按摩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缓解胃胀和胃痛症状。3、运动锻炼适当进行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像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后,进行适量散步,能有效促进食物消化,减轻胃部负担。每周坚持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长期坚持不仅能改善消化功能,还能缓解精神压力,对胃部健康大有裨益。【实用建议和注意事项】1、及时就医如果胃痛、胃胀、胃不消化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呕血、黑便、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存在严重的胃部疾病,如胃溃疡穿孔、胃癌等,需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2、遵医嘱治疗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疗程不同,随意改变用药方案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同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可能出现腹泻、腹痛等,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3、注意饮食细节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有助于食物充分咀嚼,减轻胃部消化负担。此外,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注意增减衣物,防止胃部受到寒冷刺激。4、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增加胃部疾病的发生风险。
周中银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胃痛吃藿香正气水有用吗
小李周末去夜市大快朵颐,吃了烧烤、臭豆腐,还喝了冰啤酒。第二天一早,胃部就开始抗议,一阵一阵地抽痛。本以为休息会儿能好转,可疼痛逐渐加剧,还开始频繁打嗝、反酸。小李在药箱里翻出了藿香正气水,他想起在老家时,长辈们常用它来应对各种小毛病,便想着能不能用来缓解胃痛。但他心里也没底,藿香正气水真能解决眼下的问题吗?根据相关医学研究统计,在我国,约有7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经历过一次较为明显的胃痛。胃痛的原因复杂多样,且频繁发作的胃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是某些严重疾病的信号。因此,寻找有效的缓解胃痛方法至关重要,而藿香正气水作为一种常见的家庭用药,其对胃痛的作用备受关注。【藿香正气水的成分与功效】藿香正气水是一种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包括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炒)、陈皮、半夏(制)、厚朴(姜制)、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枣、生姜等。从中医理论来讲,藿香正气水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它常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症状表现为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出现肠胃不适症状时,会首先想到使用藿香正气水。【胃痛吃藿香正气水是否有用】「从藿香正气水的功效来看,对于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引起的胃痛,它可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比如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处于空调环境中,同时又喜欢食用生冷食物,这样很容易导致体内寒湿内生,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从而引发胃痛。此时,藿香正气水中的藿香、紫苏叶等成分能够发散风寒,白芷、厚朴等可以燥湿行气,有助于缓解因寒湿阻滞脾胃导致的胃痛、腹胀、恶心等症状。另外,对于一些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生冷食物,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出现湿邪内生而引起的胃痛,藿香正气水也可能通过其理气和中、化湿的作用,改善脾胃功能,减轻胃痛症状。「然而,胃痛的原因极为复杂,藿香正气水并非对所有类型的胃痛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器质性病变所致的胃痛。」例如,由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痛,主要是由于胃黏膜或十二指肠黏膜受到胃酸等因素的侵蚀,形成溃疡面,当胃酸刺激溃疡面时引发疼痛。这种情况下,藿香正气水并不能从根本上修复溃疡面,对缓解疼痛的作用有限。还有一些胃痛是由胃食管反流病导致的,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产生疼痛。藿香正气水无法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也不能改善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所以对这类胃痛的疗效不佳。另外,像胃部肿瘤、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引起的牵涉痛导致的胃痛,藿香正气水更是难以起到治疗作用。因为这些疾病的病理机制与藿香正气水的作用靶点不相符,需要针对具体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手术、药物治疗等。【胃痛的常见原因】1.饮食因素:暴饮暴食,会加重胃部负担,导致胃部肌肉扩张,引发胃痛。食用过多辛辣、油腻、刺激性、生冷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影响胃部的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也可能导致胃痛。2.胃部疾病: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胃部肿瘤等胃部疾病都有可能导致胃痛。3.精神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导致胃肠蠕动紊乱,胃酸分泌失调,从而引发胃痛。4.其他因素:腹部着凉会使胃部肌肉痉挛,引起胃痛;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胃痛,如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胃轻瘫,会导致胃排空延迟,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引起胃胀、胃痛等症状。【胃痛的诊断方法】1.症状判断: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患者胃痛的具体症状,包括疼痛的部位、性质(如刺痛、胀痛、隐痛、绞痛等)、程度、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例如,胃溃疡引起的疼痛多在进食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则多在空腹时发作,进食后缓解。通过对这些症状的分析,医生可以初步判断胃痛的原因。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腹部体格检查,通过触诊、叩诊、听诊等方法,了解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肿块,肠鸣音是否正常等。如果在剑突下或上腹部有明显压痛,可能提示胃部存在病变。3.实验室检查:①胃镜检查:这是诊断胃部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胃镜,医生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形态、色泽、有无溃疡、出血、肿瘤等病变,还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对于长期胃痛、怀疑有胃部器质性病变的患者,胃镜检查是必不可少的。②幽门螺杆菌检测: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检测幽门螺杆菌对于明确胃痛原因很有帮助。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等。③血液检查: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贫血等情况;生化检查可以检测肝功能、肾功能、淀粉酶等指标,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胃痛,如胆囊炎、胰腺炎等。④腹部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肝脏、胆囊、胰腺等腹部脏器的形态、结构,排除这些脏器病变引起的牵涉痛导致的胃痛。【胃痛的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对于因饮食因素引起的胃痛,调整饮食结构非常重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规律饮食,少食多餐。同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着凉。对于因精神因素导致胃痛的患者,要注意调节情绪,缓解压力,可以通过听音乐、运动、旅游等方式放松心情。2.药物治疗:①抑酸剂:对于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胃痛,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常用的抑酸剂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以及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缓解胃痛。②胃黏膜保护剂:像铝碳酸镁、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胃黏膜保护剂,能够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胃酸、胃蛋白酶等对胃黏膜的损伤,促进胃黏膜的修复,缓解胃痛症状。③促胃肠动力药:对于胃动力不足、消化不良引起的胃痛,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减轻胃胀、胃痛等症状。④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如果胃痛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需要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和抗生素联合使用的方案,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等,具体用药方案需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制定。⑤解痉止痛药:当胃痛较为剧烈,呈痉挛性疼痛时,可使用解痉止痛药,如颠茄片、山莨菪碱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胃部平滑肌痉挛,减轻疼痛。【实用建议和注意事项】1.不要盲目使用藿香正气水:在出现胃痛症状时,不要盲目自行服用藿香正气水。首先要判断胃痛的原因,如果是由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引起的,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使用藿香正气水。但如果不确定病因,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2.注意药物不良反应: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成分,对酒精过敏者、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慎用或禁用。此外,服用藿香正气水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如出现这些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3.及时就医:如果胃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呕血、黑便、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存在严重的胃部疾病,如胃溃疡穿孔、胃癌等,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一个20岁的女孩怀孕了需要如何解决
一个20岁的女孩怀孕了,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意愿,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包括就医检查与咨询、生育计划决策、孕期营养与保健、心理调适、定期产检与监测等。1、就医检查与咨询:女孩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医学咨询,由医生对胚胎着床情况及停经天数进行判断,并给予相关的医学指导。告知医生最后一次月经日期,以便医生准确计算出孕龄,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2、生育计划决策:若有生育需求,女孩应遵医嘱进行产前检查,确保母婴健康。若无生育需求,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终止妊娠方式,如药物流产或手术流产,并严格遵守术后护理要求。3、孕期营养与保健:若选择继续妊娠,女孩应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果等。遵医嘱补充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4、心理调适:怀孕可能带来焦虑、紧张等情绪,女孩应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听音乐、散步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5、定期产检与监测:女孩应按时进行产检,包括NT检查、无创DNA检测、唐氏筛查、四维彩超排畸检查等,及时了解胎儿发育情况和自身健康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对于20岁怀孕的女孩,在面对这一情况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应及时与家人沟通,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务必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各项检查和处理。在整个过程中,要始终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放在首位,做出对自己未来生活最有利的选择。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女孩怀孕了打掉要多少钱
女孩怀孕后选择流产,费用一般在500-5000元,具体价格受医院级别、地区、流产方式以及患者个体情况等因素影响。一、医院级别:三甲医院:三甲医院具备先进的医疗设备、专业且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因此其费用相对较高,通常在2000-5000元。二甲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这些医院设备相对简单,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有一定局限,因此价格相对较低,大概在500-2000元。二、地区:一线城市:一线城市由于经济发达,物价、消费水平高,流产手术费用普遍较高,多在2500-5000元。二三线城市:这些城市的费用稍低,大致在500-3000元。这是因为当地物价、人力成本相对低些,医院运营成本没有一线城市那么高,所以手术收费相对低。三、流产方式:药物流产:药物流产相对简单,通过服用特定药物促使子宫收缩排出孕囊,费用一般在500-1000元,成本较低主要源于操作相对简便,无需复杂器械介入,但存在药流不全需二次清宫风险。普通人工流产:普通人工流产是医生用器械直接将孕囊等妊娠组织从子宫内吸出或刮出,费用约1000-2000元,手术难度适中,需一定专业技能。无痛人工流产:无痛人工流产则是在普通人流基础上,加入静脉麻醉让患者术中无痛感,费用通常在2000-3000元,因麻醉药物、麻醉师监护等额外费用,使得总费用上升。四、患者个体情况:若孕妇身体状况良好,无其他并发症,手术过程相对顺利,费用接近上述标准范围。反之,若孕妇合并有阴道炎、宫颈炎等妇科炎症,术前需先进行消炎治疗,这会增加额外费用。流产对女性身体伤害较大,术后务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以促进身体恢复。若非必要情况,尽量避免流产,若决定流产,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手术,保障手术安全与质量。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