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理百科

抗精神病药用药状况

举报/反馈
2023-11-16 13:52:3939健康网

抗精神病药的运动迟缓、疲劳迟钝、情感淡漠、口干、便秘等副作用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就医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案。

1.运动迟缓

抗精神病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来调节神经递质平衡,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神经元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肌肉活动。运动迟缓可能表现在肢体主动运动减少,如走路拖沓、写字困难等。

2.疲劳迟钝

由于抗精神病药物抑制了大脑中神经递质的过度放电,导致神经细胞耗氧量下降,能量产生减少,从而引发疲劳感。这种症状通常伴随全身无力、嗜睡等症状,在日常活动中感到难以保持警觉和精力充沛。

3.情感淡漠

某些抗精神病药物会影响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正常代谢过程,这两种神经递质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因此,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干扰情绪信息的传递,使人对周围的情感刺激反应减弱。患者可能出现社交互动减少、对亲友缺乏关心或兴趣减退等情况。

4.口干

抗精神病药物可以阻断M胆碱能受体,降低唾液分泌,导致口腔黏膜干燥。这可能伴有频繁吞咽动作以缓解不适,严重时可影响进食和说话。

5.便秘

抗精神病药物可能通过拮抗胃肠平滑肌上的M胆碱受体,抑制胃肠道蠕动,延长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停留时间,增加水分吸收,导致大便变硬、排出困难。患者可能经历排便频率减少、粪便干结或有便意但无法排空直肠。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检测以及脑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扫描。治疗措施可能涉及调整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同时,饮食纤维增加和充足水分摄入也是改善便秘的重要措施。患者应定期监测身体变化,若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调整治疗方案。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