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理百科

失眠症患者心理学

举报/反馈
2023-10-10 10:16:3639健康网

失眠症通常是指在睡眠上出现异常而引起的睡眠障碍,属于比较常见的睡眠障碍。失眠症患者心理学主要包括生物钟紊乱、睡眠卫生知识缺乏、应激源、睡眠暗示等方面。

1、生物钟紊乱:大部分失眠症患者有熬夜、昼夜颠倒等不良生活习惯,如果经常熬夜,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同时会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进而会促进失眠症的发展;

2、睡眠卫生知识缺乏:失眠症患者通常对于睡眠卫生知识缺乏,容易在白天出现过度困倦、精神不佳等情况,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同时也不利于睡眠;

3、应激源:失眠症患者通常伴有较为明显的生活事件,如家庭纠纷、亲人去世、工作压力大等,容易导致情绪波动较大,出现应激反应进而导致失眠;

4、睡眠暗示:大部分失眠症患者对于失眠比较恐惧,在睡觉前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或者焦虑等,也容易导致失眠。

针对不同的心理学问题导致的失眠症,需要进行不同的心理疏导治疗。如果失眠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等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地西泮片、劳拉西泮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建议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脑内分泌褪黑素,有利于改善睡眠状态,从而改善失眠症。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