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理常识

什么是心理疲劳和用脑过度

举报/反馈
2009-08-31 02:30:0039健康网社区

  人们通常把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前者主要针对劳动而言,主要表现为肌肉酸痛、疲倦、无力等;后者主要指脑力劳动而言,疲劳的主要表现为心情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等。

  心理疲劳的一个明显表现是学习与工作效率降低。长期的心理疲劳便影响心理健康,使人心境压抑、百无聊赖、心烦意乱、精疲力竭,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失眠、怕光等,由此还发生其他心因性疾病

  脑力劳动疲劳的信号是心理疲劳感觉。这种疲劳感是人体器官或主要细胞(如脑细胞)对继续工作的抵触。疲劳信号揭示,机体已经需要休息,需要调整和恢复,应该停止工作,以睡眠或者娱乐、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等积极方式促进大脑功能的调整。此时,若强制大脑继续工作,则会加重心理疲劳,造成脑细胞的损伤,或使脑功能恢复发生障碍。

  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喜欢采用各种脑兴奋措施来消除心理疲劳感,以继续完成工作。如大抽烟是作家刻苦写作的兴奋剂,诗人则是以酒助兴,西方人则喜欢抽雪茄、饮咖啡或者使用其他兴奋物质,来振奋自己的精神,以意志来强迫自己战胜疲劳,继续学习和工作。

  但是,除非所用的方法确实能够改善细胞的生理过程,促进细胞疲劳的恢复,一般这类方法并不可取。因为,人们常用兴奋大脑的方法强迫大脑继续工作,就会加重心理疲劳,加重细胞损伤,对机体十分有害。

  要消除心理疲劳,应该强调劳逸结合,体脑结合,更关键的在于科学用脑。科学用脑最重要的措施是顺应大脑活动的生理节律,尤其是不可以长时间以各种强制手段增加脑力劳动的负荷。

  脑的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和保证,讲保健,盼长寿,那麽,及时消除心理疲劳,一辈子注重脑保健也是至关重要的。

(实习编辑:杨玉龙)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