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探秘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灵探秘

老诉苦反而得不到同情

举报/反馈
2009-08-27 02:57:0039健康网社区

  不论是在快节奏的职场上,还是平常的生活中,谁都会遇到烦心事。此时不少人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习惯性地向亲人、同事或朋友倒苦水,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可事实往往适得其反,非但得不到帮助,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事实上,诉苦太多,反而得不到同情。

  喜欢诉苦的人,往往心存“受害者意识”,这种意识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毕竟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渴望获得与年幼时相似的无条件关注,这就是诉苦者“受害者意识”的根源。

  人在苦恼时,希望能够向别人倾吐心中的烦恼和压抑,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一个生理成熟的个体总是希望他人无条件地去关注或帮助自己,那就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诉苦者在诉说时表现出来的“受害者意识”,往往很难引起倾听者的共鸣,这样的倾诉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加重诉苦者的心理负担。

  倾诉也要适时、适当,这就要掌握住三个原则: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倾诉对象。应直接向引起困难的人倾诉,而不要找替代对象。朋友引起的困难找朋友倾诉,领导施加的压力找领导倾诉。其次,把握好倾诉的度,是宣泄而不是发泄。宣泄是以第一人称客观阐述,表达自己的困难;而发泄是以第二人称指责对方,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最后,应习惯于找心理医生倾诉。心理医生有专业的心理知识,也是一个职业的倾听者,能给诉苦者提供科学的帮助,真正帮倾诉者解决问题。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向程

(实习编辑:张一鸣)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