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当我们在街头看到许多人围住一个摊位或排起长队抢购某种物品时,往往会身不由己地加入到购买者的行列中去购买,尽管我们并不一定真正了解该商品的优点或自己是否需要;这是日常生活司空见惯的“随大流”现象。这些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从众现象”。它是个体迫于所处群体的压力,而不由自主地使自己的行为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心理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被试者是一些大学生,实验内容是让被试者对两个图片上的线段的长度作出比较、判断。左边的图片上画了一条一定长度的直线,右边的图片上画了长短不等的三条直线。其中一条与左边图片上的直线长度相等。主试将被试者分成几组,每组被试中的前5名都是实验者有意安排的假被试者,只有最后一名是真正的被试者。实验要求被试者在右面图片中找出与左边图片中直线等长的线。在正常情况下,这是不难判断的,因为右图中第三根线的长度明显地与左图直线相等。可是,当前面的假被试(真被试并不知道他们是假被试)一致作出错误回答时,几十名被试者中约有37%的人受其影响也作出了同样错误的判断。
人为什么会出现从众行为呢?这一方面是由于来自群体方面的压力。在群体内部,一般都有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群体成员的共同行为标准。它包含正式的、非正式的及不同性质的,有明文规定的,也有成员之间共同遵守但“心照不宣”的。
群体的凝聚力越强,对成员的压力越大,群体对成员的威望越高,压力也越大。但在同样情况下,从众行为的产生也因人而异。一般与个体知识、经验、自信力及独立性强弱等有关。此外,从众行为的产生,也显示出性别差异,女性多于男性。
从众现象在某些场合和条件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可以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但它的消极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往往使人陷入盲从。这对个人和集体都无益。因此,要从本质上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利用它的积极作用而注意克服它的消极作用。
(实习编辑:杨玉龙)
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牡丹江南山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精神科 精神康复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成都精神病医院 失眠症科
副主任医师
贵阳正宇铁路医院 精神科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宝城30区裕安二路21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北省沙河市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文卫路36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总院: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197号;分院:上海市黄浦区徐家汇路573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南京市建邺区莫愁路394号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玉林市人民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