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引导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灵引导

如何应对“开学恐惧症”

举报/反馈
2008-08-13 05:32:0039健康网社区

  要上学了可我情绪很低落

  “开学恐惧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特点是对学校产生恐惧。它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

  开学恐惧症的主要诱因是“开学”,它会导致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焦虑和恐惧,或“唤醒”分离性焦虑、学习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良情绪和行为。前者是由于自己的人格缺陷或对学校和学习过于紧张所致;后者往往是在学校学习或在其他活动上有过挫折和遭受委屈、羞辱的经历。升学压力、人际交往不适应等方面是导致“开学恐惧症”的重要原因,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校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对新环境不能很快适应的学生、部分过于追求完美的优秀生是“开学恐惧症”的易发群体。

  为你开“开学恐惧症”处方

  小学生训练得适度

  心理别“放假”

  对于即将告别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儿童,为了让他们适应新的小学生活,家长可以提前训练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尤其对寄宿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但这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弱,情绪常极易引起连锁的生理疾病,因此家长在训练孩子时应该适时适度。

  放假时,许多孩子的生活秩序打乱了,常常看电视或上网到很晚,而早上又贪睡不能按时起床。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孩子的心理就还在“放假”,开学后很难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家长应及时纠正孩子的生活习惯。

  初中生接受新环境

  多交新朋友

  小学养成的学习生活习惯,到了初中就不适应了。

  首先,学习内容和方式不同了。许多孩子会发现比较大的变化为“三多一少”,即课程多,授课教师多,作业多,休息时间少。其次,人际关系也不同了。在小学时,他们以大自居,是大哥、大姐,到了中学,他们成了小弟、小妹,这种高峰到谷底的落差,引起他们的失落感。

  面对新环境、新变化,一定要有思想准备,并做好相应的心理调适;还要尽快了解新环境,主动接受新环境,使自己尽快融入集体,多交一些朋友。

  高中生增强抗压性

  学会抗挫折

  每年9月份,对即将开始的高一生活,大部分学生是陌生的。

  首先,是对高中学习生活的不适应。高一的学习难度比初中加大了,不仅学习的强度及量有显著增加,而且,所学知识更概括、更抽象,更难于理解了。其次,是人际关系不适应,高一新生如果迟迟结交不到新朋友,会使学生感到很孤独,产生种种不良心理。

  由于一进高中就有一种紧张的高考气氛,同学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会给新生带来压力,严重的会产生心理障碍,因此要对高中新生提前进行“抗压”和“抗挫”教育。

  ■异域新知

  “一心两用”

  宝宝更出色美国行为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新近合作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证实:儿童可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2—3种事情上,而成年人更可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多至 4~6种事情上,即便是刚刚学步的1岁婴儿,也可在父母的教导下一边听从父母的指点,一边迈出蹒跚的步子。这就意味着,对一个头脑和身体均正常的人来说,“一心”是完全可以“两用”甚至“多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注意力的“分配”和注意力的“集中”一样,也需要后天培养,而婴幼儿时代对其所做的有意识培养尤为关键。

  接受过“一心两用”训练的3周岁以上的孩子在这方面往往有上佳的表现。此外随其智力和体力水平的提高,训练的内容可继续扩大,难度也可渐渐提高。父母可根据其兴趣爱好、表现能力和智力、体力的综合水平因材施教,让他们有选择地进而接受诸如边听音乐边准确击出伦巴、探戈等舞曲的复杂节奏,边讲故事边表演魔术,边看电视边背诵诗歌,边背诵英语字母表边以躯体动作做模拟字形表演,边弹琴边唱歌等难度较大的“一心两用”的训练。

  研究还表明,凡能轻松完成“一心两用”训练的孩子,当反过来需要注意力集中时,往往坚持的时间较长,此外大脑反应较快,身体各部位动作较协调,记忆力较强也较富创造性。

  不过,在让孩子学会“一心两用”的同时,父母自己也必须明白:并非所有活动或工作都是可以同时进行或同时操作的,条件是同时关注的两件事之中至少有一件是孩子较熟悉又较简单的。此外,有些场合如“一心两用”可能引发副作用,那就不要勉强(如一边用餐一边讲故事就不宜提倡,因为分心可抑制孩子唾液的分泌从而影响正常消化)。父母还须特别提醒那些经常坐不住的“多动”孩子:要是在听课时看连环画或做小动作,那就“丢了西瓜得了芝麻”,完全得不偿失啦。

  即问即答

  “孩子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好动,学习困难,怎么办?”7月31日《教儿育女》版与兰州小海龟感统训练中心联合举办了一次《寻找迷失的感觉世界》的公益讲座,家长们集中提出了以上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专家提出一些在家庭中进行辅导的方式。

  1、在听故事前先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后回答。还可以要求他听完故事后把故事的内容复述给你听。

  2、经常让孩子帮助你拿各类小东西,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要求在一次中完成。“请你帮我拿一个苹果、一把小刀、一些纸巾和几个牙签。”经常让孩子做传口信的人。“告诉外公,今天晚上9点中央电视台有他喜欢的节目。”从简短的到长一些的语句。

  3、让孩子听和看录音磁带和图书画面内容相一致的配套图书。这种图书却是以听磁带为主,用图片来加深理解,这种以听讲为主的学习方法,对孩子将来的学校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4、增加一些专门的训练。比如:

  ·让孩子把在纸上大小不同,次序也被打乱的 1-100的数字,依次找出。

  ·让孩子把 1-100甚至更多的数字按顺序连接起来,组成各种有趣味的画面。

  ·让孩子把你规定的几样东西看上 1-2分钟,然后撤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请孩子猜出是什么东西被撤掉。

  ·教孩子跟随你说话,你完整地说一句话后,你说前面的半句,让孩子来说后面的半句。

  ·把几种不同形状的东西放在孩子看不见的口袋里,让孩子闭上眼睛去摸,然后提问孩子:“有几样东西?都是些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在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要保持轻松快乐的氛围,要多鼓励孩子,告诉他:“我知道你能做好,我们为什么不能再做一遍呢?”平时生活中也有许多进行锻炼的好办法,比如平时散步的时候鼓励孩子尽量走沿着一条直线或者按照一种花纹的地板走,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跳绳游泳是非常不错的身体协调能力的锻炼。爬山和跑步等各种球类运动都能很强烈的锻炼人们的注意力和对一件事情的专注能力。生活中可以进行锻炼的条件很多,如果进行长时间家庭辅导都没能有所改善的就要考虑去专业机构进行一些专业的辅助训练了,并且可以找到孩子的这些问题的原因,以避免今后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

(实习编辑:贺凤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