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新干线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影视新干线

心理学影片

举报/反馈
2008-07-30 05:53:0039健康网社区

  20世纪发展起来的电影艺术从它的初期起就与心理学及精神病学有密切联系。尤其到了本世纪30-4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风靡美国,好莱坞从此开始制作心理学及精神病学方面的电影(简称为心理片),并且长盛不衰。西方的心理片近年来佳作层出不穷,它们以分析角色的心理和精神特性为主,情节一般比较紧张离奇,观赏性很强,同时不失一定的专业水平,因此很受观众欢迎。

  相比较而言,中国电影在此方面近乎空白,这可能与国人不太重视心理分析的有关。香港拍摄的所谓心理片漏洞很多,理论基础也很薄弱,多数都是闹剧。但是近几年来,大陆和台湾也拍摄了一些有突破的影片, 例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和《风月》,张艺谋的《菊豆》,台湾导演李安的《喜宴》。我们期盼着中国的心理学及精神病学方面的电影能够更加壮大和发展。

  严格的讲,所有的电影都包含有心理描写的成份,因为电影本身就是反映了人的精神世界。高水平的欣赏电影必然要求观众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但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大量的国外心理片不断引入,而另一方面国内观众的心理学及精神病学知识则比较匱乏,这势必影响对国外高水准心理片的欣赏与理解以及国内对心理片的重视程度。 本网站正是试图通过对心理学及精 神病学方面的电影的宣传介绍与分析,为观众更好的理解与欣赏电影的深层内涵提供帮助。

(实习编辑:贺凤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