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近日,意大利的里雅斯特高级国际学校的研究者发现,用母语阅读能更好地调动读者的情绪,引起他们的同理心,而第二语言则没有这种效果。
实验研究人员要求26名参与者阅读一些短篇故事,并用肌电图记录他们阅读时的面部肌肉运动。结果发现,当参与者阅读用母语撰写的短篇故事时,故事中的人物微笑,他们也会不自觉地微笑,这种模仿现象也出现在其他情绪中。然而当故事使用第二语言(12岁之后才开始学习的语言)时,参与者就无法对描写的情绪做出很好的“感同身受”了。
研究人员认为,人们学习母语时,父母通常是“言传身教”,例如当教你“愉悦”这个词时,父母同时会面带笑容,那么儿童就把这个语言和情绪联系在一起,并模仿学习,当再用母语提起这个词汇的时候,人就会产生相应的生理状态。而学习第二语言时,往往在正式的、缺乏感情的环境(如教室中)习得,所以用第二外语阅读时难以引发情绪反应。
副主任医师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 精神康复科
主任医师
北京延庆区精神病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杭州天目山医院精神科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成都军大医院 失眠症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大连市沙河口区马栏北街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上海市杨浦区宁国路236号
二级 妇幼保健院 公立
赤壁市蒲圻金鸡山路52号
二级甲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公立
江州大道192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南院: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共青团路76号;北院: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筐市街21号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苏州市金门路1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