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闻快报(废弃)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闻快报(废弃)

专家称80%受灾者可自行平复心理创伤

举报/反馈
2008-05-20 07:25:0039健康网社区

  80%的受灾者心理可自行恢复

  自然灾害发生后,不少受灾者都会产生心理疾病。汶川地震发生后,各省市和部队医疗队纷纷赶往灾区,对伤者展开救治,其间已有不少队员承担心理救助职责。培训组织方之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高华告诉记者,受灾者心理疾病会跨越4个阶段,起初会出现恐惧害怕的基本反应,其后是拒绝接受现实的否定性反应和挣扎性反应,以及亲人伤亡的绝望悲伤反应,随后才能慢慢适应恢复。根据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时间会持续1至3个月。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于欣介绍,研究得出,重大灾难发生后,约有15%~20%的受灾人群需接受心理救助,其中约有5%的人需要长期救助,“也就是说,约有80%的受灾者,不用接受心理救助,就能够自行恢复。”

  救援者也需心理救助

  “对受灾者最好的救助方式,是让他感受到群体的关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教授邱得胜介绍,“人遇到重大灾难后,都有悲伤的过程,心理医生也不能完全杜绝悲伤的情绪,只能帮助他们减少悲伤程度。”

  此外,儿童的心理救治方式也异于成人。于欣解释,成人可以通过交流谈心,减轻心理创伤,“但儿童不一样,儿童语言功能不发达。”目前,对儿童心理疾病的救助,大多通过玩游戏,让他们参与角色扮演,或者是通过画画等艺术手段治疗。

  近日,不少媒体报道,一些救援者看到灾区惨状,纷纷潸然泪下,“时间长了以后,救援者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同样需要实施心理救助。”于欣强调说。

  缺乏国家层面的心理救助预案

  于欣介绍说,汶川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依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下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但在国家层面上,仍缺乏专门的心理救助预案,来应对突发重大灾难。”

  此外,国内目前的心理救助队伍仍需壮大,“我们的目标是在2010年达到4万人。”于欣透露,目前国内的心理救助从业者约19000人,缺口仍很大。

(实习编辑:贺凤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