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热门话题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成长热门话题

分离焦虑:孩子总是离不开你?

举报/反馈
2013-10-31 00:07:09蓝心网

  并非所有孩子都会有“分离焦虑”的问题

  虽然绝大多数的孩子在一岁时,或多或少都有“分离焦虑”的倾向,不过并非所有孩子都会历经此阶段,有些孩子不太黏主要照护者,没有“分离焦虑”的问题。有没有“分离焦虑”的问题通常与孩子的个性有关,大人也不用灰心,认为孩子一定是不信任自己,才不黏自己。

  若没有特定的主要照护者,孩子通常比较不黏人

  有些孩子因为双方家长都需要工作,如果没有请保姆照护孩子,而是将孩子交由外公外婆、祖父母等人轮流照护的话,由于没有特定的主要照护者,孩子通常也会因为环境的影响,比较不黏大人。只要孩子的粗动作、精细动作等发展皆正常,家长也不用过于担心这种照护模式会不会对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孩子离不开我,那我就不要离开他吧!”

  许多妈咪会因为孩子很黏自己,动辄哭闹不休,而消极地放弃既定的计划,例如:“孩子很黏我,那我就不要出门了”或是“孩子不想去上幼儿园,那就让他自己做主吧!”其实这些都是不恰当的做法,大人不能因为孩子的“分离焦虑”与哭闹行为,就改变原有的计划。正常的依附关系为“当必须离开孩子时,仍然要离开”,否则将影响到孩子的发展与社会化的历程。即使孩子刚开始时会因主要照护者不在而很焦虑,不过时间久了,孩子也会逐渐适应了。

  如何改善“分离焦虑”的情形

  1.当家长要离开时(例如将孩子送到保姆家),要告诉孩子,自己几点会去接他,并要说到做到;如果不确定时间,可以说“妈咪晚一点就会来接你,你要乖乖听话喔!”别什么都不说就离孩子而去,孩子会很惶恐。

  2.让孩子逐步适应与主要照护者分离。例如刚到保姆家时,一开始都要陪伴着他。几天以后,等到孩子逐渐适应了新环境,玩得不亦乐乎时,家长再跟孩子说Bye Bye。当孩子开始了社交生活与对新环境产生信赖感时,孩子反而可能会主动跟家长说Bye Bye。

  3.家长可以在孩子身后陪伴他,看他玩耍。当孩子回头确定家长还在时,家长可以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弟弟你看,前面那是什么呀?是不是一只兔兔呀?”

  4.等到孩子比较适应了,真的要离开时,家长一定要当机立断立刻就走,不能因为孩子哭闹而犹豫不决,甚至回去抱孩子,不离开了。离开之后,除非完成既定的行程,不然不要立即折返(当孩子有其它合适大人照护时)。

  5.有些孩子连家长上厕所都会哭,想要一起进厕所,这时候家长不妨隔着门和孩子讲讲话,使孩子听得到家长的声音,稍微安抚他。

  6.晚上睡觉时,如果孩子会因为与家长分离而哭闹不休(已确认过并非肚子饿了或尿布湿了等原因),家长可以将孩子抱在胸前,让孩子聆听家长的心跳声。听到家长的心跳声往往会令孩子感到很安心,等孩子睡着后,再将他轻轻放回婴儿床上即可。

  7.应寻求其它照护者的支持。例如妈咪要出门,孩子哭闹不肯让她走时,爸爸应过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方“我变魔术给你看,好不好?”孩子大多充满好奇心、专注力不佳、记忆力也很短暂,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通常不是一件难事。

  8.当孩子因黏妈咪而哭闹时,爸爸千万不可以斥责妈咪:“你是怎么教孩子的啊?”应同心协力安抚孩子。

2/3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