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跟帖回复之一:你专挑负面新闻看,当然心情不好,再说,看看你关注的那帮都是什么人呦~~
跟帖回复之二:看了不开心,实在不行就关微博呗~~
我们的一辈子里,总是要与伤害和治愈结伴而行,有时它们两个先后出现,有时却又是同时冒出。总之,周而复始。
现在,让很多很多人非常困惑的是:微博给我们的心理带来的究竟是微伤害还是微治愈?谁在掌控?其实,最终的决定权很可能还是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1986年,Payne在他博士论文《情感研究》中讨论了“情绪智力”的问题,不过他自己也没整明白这个概念到底是啥意思。真正开始对“情绪智力”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耶鲁大学的Salovey和新罕布什大学的Mayer,他们俩在1990年联合发表了名为《情绪智力》的文章,对“情绪智力”进行了系统论述。随后情绪智力方面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情绪智力这个术语也得到了广泛使用。
大部分人把“情绪智力”和“情商”当作一回事,于是,很多具有“强烈时代责任感”的愤青专家跳起来对两个概念进行分解辨析。这两个概念确实不同,不过,混淆了也没什么大问题,就像是你把一只土拨鼠说成是老鼠,那又怎样?反而易于信息的传播和理解。
情绪智力是一种能力,一种认识情绪及利用情绪的能力。Salovey和Mayer在多年的反复修正之后,将情绪智力定义为“准确地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接近并产生感情以促进思维的能力;理解情绪及情绪知识的能力;以及调节情绪以助情绪和智力的发展的能力”。
现在,再回到粉丝与屌丝们提出的关于“微伤害”与“微治愈”的问题。我们先可以尝试利用Salovey和Mayer的理论分析一下微博的情况。
微博频现死、杀等字眼 精神异常或变态几率高
第一个维度,情绪觉知和情绪识别。这是关于一个认识自己和别人的问题。最近一条“微博可以判断变态倾向”的新闻在网上传得很热闹。据说美国研究人员认为,如果一个人的微博中频频出现“死”、“杀”、“埋葬”等字眼,那么这个人出现精神异常或者变态的几率比其他人高。在我看来,这个结论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就像“金鱼离开水会不会死”的课题,根本用不着研究。所以,看到有人天天在微博上骂人,你干嘛还要去和他争论较劲?
第二个维度,情绪对思维的促进作用。情绪会影响对信息注意的方向。微博本身就是一个现实社会的不完全真实的投影,而你的情绪则会更加扭曲这个投影。当你在电脑前一天坐下了,满眼的都是老人摔倒没人扶、城管打小贩、官员泡美女以及各种悲愤历史事件的时候,你应该想到,是自己在主动猎取这些东东,你的情绪出了问题。
第三个维度,对情绪的理解、感悟能力。这个需要点天生的感悟能力。首先,你一定要明确的认识到,现在的网络是处在原始时期,微博也很原始,原始人的表达总是受到限制的。继续明确一点,微博不会把钱都用来开发那些无聊的但又变化细微的表情符号。而这个时代使用微博的人又都爱发嗲。所以,当一个人给你发了一个红心的符号,你需要仔细辨别,并不一定代表对方已经爱上你。
第四个维度,对情绪成熟的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这是微博修炼的最高境界了。你对自己要负责,对自己的情绪更要负责。对那些一天到晚发布让你悲愤心疼信息的主儿,你挑一两个关注一下,体恤了解一下民情就可以了。千万别成百上千的加关注,不然你一上微博就是慢性自杀。遇上太高兴太愤怒的事情,也要学会像现实中的你一样,保持矜持。别没事就发微博显摆。言多必失小心被人肉,找气生。再就是学会观察别人的微博,分析人家的情绪,真遇上人家伤心难过的,就给点安慰什么的。投桃报李,人家也会安慰报答你,约个炮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
分析到这里,估计你也不好意思再说微博怎么惹你不高兴了,更不好意思发微博求治愈了。如果实在是情绪智力不够高,那建议你就关了电脑,别玩微博了,太伤人。
(责任编辑:龚艳丽)
副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主任医师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 精神康复科
副主任医师
杭州天目山医院精神科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院) 精神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