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当地时间8月7日上午,伦敦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第6组比赛在“伦敦碗”打响,中国田坛头号明星刘翔在发令枪响之后顺利出发,但在“攻击”第一个栏架时,左脚直接踩到了栏架摔倒在地。时间仿佛短暂凝固,但随之而来的,是沸腾不止的声音,且舆论的强度丝毫不逊色于四年前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突然退赛所引发的议论狂潮。
这次对刘翔的关注与讨论,从各个角度反映出民众的一些心理变化。若说上届奥运会的退赛,让人遗憾多于其他,那么这一次的摔倒,则让人少了很多惊愕,曾经的期许,或许被这位飞人四年前的退赛大打了折扣,因此在各种声音中,“意料之中”、“表演加被迫”之类的言论明显占据高地。
我们仍然记得刘翔八年前夺冠,身披国旗绕场一圈的场景,那个时刻所激发出来的民族骄傲感是如长江之水般滔滔不绝的,一方面确实是因为110米栏花落中国的意外之喜,另一方面便是长期在“民族自豪感”的灌输之下生成的集体无意识体现。这种情绪的轨迹延伸至北京奥运会时,作为最受期待的运动员,刘翔在关键时刻转身下场,一度引发国人怒骂,纷纷恨其不争,暴烈的情绪下,曾经的勇士在人们口中瞬间沦为懦夫与小人。
然而这一次,不管爆发出来的各种声音体现得如何激动,我们都不难发现这其中不乏明察之见,相对于前几年在浑沌中一股脑儿将情绪倾泄至运动员身上的表现,如今的声音更多倾向于“个体运动员在体制之下不得不异化表现”的认知。雅典之战刘翔的突出成绩,无疑替“体育强国”的盛名增添了一道光环,无论是出于对荣誉的坚持还是对骄傲的保守,“飞人”的神话显然都是不能破灭的。正是因为神话不允许被破灭,因此宁愿让运动员以伤病之由退赛,也不能让有可能产生的失败来埋葬曾经的辉煌。事实上,这个有关刘翔的“体育暗语”已并非秘密,而人们之所以愿意给予刘翔个人以理解和宽容,也正是因为看到了现象背后的本质。
时间仅仅过了四年,我们发现似乎一切都有了改变。或者说,在期待与失望中,人们已经悄然完成了一种转变,由单纯对成败结果的关注,转向了造成这种成败的背后原因的剖析。刘翔的“意外摔倒”,给民众造成的心理冲击明显小了很多,在不少人心中,这名曾创造奇迹的“飞人”已经走下了神坛,他在赛场上的表现,不仅仅是个体的命运、得失,而且牵连到太多的利害关系。从非理性的情绪释放,到冷静地进行逻辑、成因分析,将个人的归个人,体制的归体制,关注赛事的人群,俨然完成了从简单思维中的一种抽离,赋予体育更多的理性思考。
“体育精神不再”,是人们颇为担忧的问题。盖因与体制过于密切的关联,使运动员个体难以对抗一些不合理的安排,他们或者成为刻意安排下的“败将”,或者成为漠视规则下的被驱者,又或者成为无可奈何的“逃兵”,这些灰暗与过失,在内幕不明时,仍需个体为之承重和买单。在个体尚无法完成与体制的切割时,无辜、委屈自然会如影随形,只是,看客们已由曾经的雾里看花变成了现在的洞若观火,无论输赢,我们都能淡定了。
(责任编辑:龚艳丽)
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
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 精神康复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牡丹江南山医院 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