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无论是文学创作者还是科技工作者,生活中都不乏这样的亲身体验:一篇文章写到某一部分,却感文思枯竭、难以为继;一道难题,白天百思未得其解,但晚上躺在床上时,灵感的火花突然来袭,使人顿感文思如潮,茅塞顿开。
历史上很多名人喜欢躺着找灵感。《懒人》一书的编辑汤姆·豪格因森也说,“卧式思想家”的存在,具有悠久的传统。著名哲学家笛卡儿每天24小时中,竟有16小时躺在床上沉思冥想,使他完成了享有盛名的著作《方法论》。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的传世之作《人间喜剧》,其中约有一半的构思初稿是在卧思中进行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由于自幼体弱多病,后来就养成了早上在床上思考的习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在古稀之年作画,总是先摆好纸笔砚墨,在躺椅上静思。据称,他的很多名画也都是在临界思维状态下完成腹稿的。
科学家也认为人在躺着时更有灵感。科学分析表明,与站着或坐着的姿势相比,躺着能使思维速度提高10%。当人们仰卧时,对词组的排列速度比站立时要快3.1秒。研究者认为,躺下时,大脑的血液流动更加顺畅,大脑处于充血充氧状态,从而使大脑细胞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
所以,当你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时,不妨躺下来,灵感也许就会找上你了。
(责任编辑:龚艳丽)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心理科
上海新科脑康医院 精神科
主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主任医师
云南中西医结合医院 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