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热门话题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职场热门话题

没人能避开的三角心理游戏

举报/反馈
2008-04-25 09:40:0039健康网社区

  工作中,我们往往身不由己地扮演着某个角色:要求苛刻、鞭策他人的狼(压迫者),热情细心、随时伸出援手的狗(拯救者),或是柔弱自卑、逆来顺受的羊(受害者)。

  职场上,没有人能避开“戏剧三角型”的心理游戏。来看看你自己是哪种角色占主导地位。

  在职场上,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发生:滥用权威的主管苛刻地对待下属,最终由某个充满同情心的同事出面调和,安慰受冤屈者。

  在美国心理学家史蒂芬 ?卡普曼(Stephen Karpman)的字典里,这类在职场上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 冲 突状态,被命名为“戏剧三角形”心理游戏。

  三个角色一台戏:受害者(维维安王),压迫者(女上司琳达庄),拯救者(死党同事)。绝大多数人都逃不开这种小游戏,不自觉地承担着某个主导角色。

  狼:压迫者

  在鞭策、教训他人的同时,往往也被囚禁在自己设定的规范和要求里。

  压迫者大多数从孩童时期起就“积累”了很多的挫折和创伤,他们丧失了对人的基本信任,习惯把一切责任推给别人,并容易采取偏执和愤怒的方式,通过贬低他人来弥补自己的不幸。

  狗:拯救者

  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需要,漠视他人能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拯救者喜欢关心照顾人,喜欢操心,控制不住地想要帮人一把,干涉别人的决定。他那种想要帮助别人的热情,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自我的需要,是在漠视他人能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拯救者的潜台词往往是“我必须帮助他,他现在肯定焦头烂额,手足无措。”

  羊:受害者

  反复担当受害羊角色的人往往从小十分依赖,不断地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他们顺从恭敬,没完没了地嘀咕抱怨,内心抱着悲观的想法:“发牢骚有什么用啊,别人的职位都比我高……”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经常处于劣势、低人一等,对于同事和上司的傲慢和侵略行为更多的是羡慕和欣赏(我怎么就做不到?他们能力真强!),或者有种想得到同事或上司同情和帮助的倾向,那么我们就陷在了受害羊的角色里。

  怎样才能避免成为人人欺负的对象?

  看清三角关系中各自的需求和心理,认清哪些事情让自己害怕或者超出了自己的承受力:计算机,法律,英语口语……这些专业能力的缺乏,可能是导致你成为受害羊的原因。

  你当然需要通过个人能力的提升,改变弱势的地位。

  是否有可能避开这个“戏剧三角形”游戏?

  基本上很少有人不被卷入这种游戏。即使我们并不接纳或者不主动引发这种游戏,我们也会被环境“邀请”去担当其中某个角色。

  只有那些拥有大智慧的精神大师可以逃开,他们非常了解自身的需求和状态,并且对他人的自我状态极其敏感。

  我们是不是总是局限于某一个角色状态呢?

  我们往往都有一个主导的角色位置,通常是受害者或拯救者,而很少是压迫者,因为我们从很小就学习令父母满意,服从权威,为他人提供帮助。

  一般成为压迫者的人都是那些总是感觉被攻击、被侵犯、被挑衅的人,他们通过压迫别人来自我保护。但是,这个三角关系微妙的戏剧性就在于:我们会从一个角色跳到另一个角色。

  比如,拯救者会因为疲于帮助受害者而变成压迫者,受害者也会因为觉得亏欠拯救者而变成压迫者。

  如何才能从这种游戏中走出来呢?

  首先得认清自己的状态。一旦你觉察到别人传递的信息中有隐藏的动机,就需要通过提问题来解密:你到底想说什么?你到底希望我做什么?如果你经常卷入某一角色,感觉被困扰,就有必要向心理专家求助。

  只有治疗师才能帮助你了解自己的潜能,解密表面和隐藏的信息。停止这类游戏需要个人努力发掘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掌控和发挥自我状态的积极因素。

  人格的三种状态:父母我,儿童我,成人我

  只要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牵涉到我们自我状态的表现。

  根据沟通分析理论,我们的人格模式由三个自我状态组成:父母我,儿童我,成人我。

  “父母我”:源于幼年从父母或父母角色的人那里承袭来的行为思考模式和感觉状态。

  “儿童我”:指重演儿时的行为、想法和感受,多表现为情感性反应和有创造力的行为。

  “成人我”:则是一个人对既有的资源和环境条件进行理性分析后决策行动,即针对此时此刻所反应出的行为、想法和感受。

  “父母我”使我们倾向于鼓励、关爱、赞许他人,其消极的一面会促使我们去批评、贬低、禁止、惩罚和控制他人(压迫者的行为);或者相反,过于操心,有一种抑制不住的保护子女和帮助他人的需要,出于“我这是为你好……”的心理,常常介入别人的生活,替别人做决定(拯救者的角色)。

  “儿童我”则多表现出自发的情绪和行为,容易感情用事、任性、自我中心,或者相反,自卑懦弱,屈从于人。当扭曲自己去顺从别人的“儿童我”占主导地位时,我们就会漠视自己内心的需要和欲求,感到柔弱无助、不知所措的时候,就会卑躬屈膝,去迎合别人的期待(受害者的状态)。

  当“父母我”或者“儿童我”的某一负面因素占主导地位时,就会影响我们的“成人我”,使我们陷入压迫者—拯救者—受害者的三角戏剧 冲 突 中。

  没有人能避开这种戏剧三角的心理游戏,因为每个人都一身兼有三我,且三种自我状态交互存在,随时根据具体境况凸现各自功能。

(责任编辑:谭静宇)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