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热门话题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职场热门话题

周末恐惧症成城市新病毒 心理学家称莫逃避

举报/反馈
2008-03-28 09:25:0039健康网社区

  在他们看来,黑色的不是星期一,而是每周离开办公室的那两天。

  原来,他们感染了正在城市里悄悄蔓延的新型病毒——“周末恐惧症”。

  “人家泡吧,我泡办公室”

  一晃又是周五下午了。

  看着身边的同事们吃过午饭后就开始“蠢蠢欲动”,方小可也没太多心思在工作上。她窝在自己的座位上幻想泡沫剧里的场景——周末大家都有什么精彩的安排呢?是和老朋友聚会,拉男朋友逛街,还是陪着可爱的孩子踏青郊游?唉,反正肯定不会有人和我一样,一个人躺在租来的房间里,傻傻地看着天花板发呆。

  没错,对于方小可来说,周末是她最难熬的日子。

  平日里,她的工作得心应手,没事就和同事们一起嘻嘻哈哈,时针总是跑得飞快,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到了晚上,习惯最后一个下班的她,到家也就10点多钟了,洗洗涮涮之后,就等着一觉醒来,又是新的一天开始。

  怕就怕周末。她方小可孤家寡人一个,真想找个人陪陪,又不好意思跟同事张嘴。毕竟,人家都有家有业,都特别宝贝那点儿私人时间,自己怎么好意思占用?

  找其他人?说来容易。同住一楼的都是除了睡觉几乎不进家门的同类,大半年了,小可都不知道对门住的是男是女。再不成,难道真的去见网友啊?算了吧,先不说她这只有二两肉的身子骨,根本不敢随便冒险见人,何况,她也实在提不起这个兴致——早就不是那种闲来无事还做梦的年纪了。

  沦落到现在这个惨兮兮的地步,方小可也挺后悔的。大学毕业的时候,自己怎么就鬼迷心窍,只为一个理想的工作,就愣生生一个人跑到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留在学校所在的城市多好,或者哪怕回老家也行啊——反正无论如何都不会像现在这样,除了办公室的同事和楼下出租DVD的老板娘之外,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如今,小可经常感慨“还是办公室好啊”,恨不得可以每天24小时赖下去。这里的确很不错,有永远定在舒适的25℃的中央空调,随时打个电话就会送到的热乎乎的外卖,还有零零散散养在窗台、书桌和走廊上的绿色植物。所有这一切,全都比她住的那个四面白墙的小房间更温暖更有味道。

  于是,她习惯了把自己的那块格子当做“窝”,有事没事都趴在那里,甚至周末也是如此。在她看来,办公室不仅是用来工作的,还可以用来看书、发呆、写日记。用她自己的话说,这叫“泡办公室”,是工作和私人生活的有机结合。

  算算上一次离开这里超过72小时,已经是去年冬天的事情了。那还是因为周围的同事们的强烈抗议,得了重感冒的她才不得不回家散播细菌。

  有时,方小可也会觉得自己现在的处境纯属活该,刚好应了当初被她遗留在那个城市的男友的一句话。她还记得,当时,那个绝望的男孩最后说:“小可,现在你为了事业毫不犹豫抛开的东西,总有一天,你会怀念它们的!”

  “借我一个理由不用回家”

  周五下午4点半,老板临时宣布有任务要突击。老李和新人小于同时高声应答,愿意周末来公司加班。于是,第二天,两个劳动模范一起奋斗在办公桌前。

  说实话,老李有点儿想不通——这小于年纪轻轻一个人,家里没有整天唠叨不停的老婆,也不用接待上门告状的老师,干吗大周末不给自己放个假,跑到这里卖苦力?

  想想自己当初光棍一条时的好日子,老李终于忍不住开腔了:“小子,就咱们公司这点儿加班费,至于这么卖命吗?!还不趁着不用养儿子,抓紧时间让自己好好玩玩?不然,等你将来有了老婆孩子,再来加班也不迟啊!”

  “咳,您知道什么呀?”小于转过身来,一脸的享乐主义,“现在,不管谁给我一个不用回家的理由,我都得三拜九叩,感恩戴德。更何况是‘加班’这么名正言顺的好事呢!”老李不知道,让小于抢着加班的理由,也是老婆孩子——只不过他是因为到现在还没有老婆孩子。

  要说起谈恋爱这件事,小于就烦得要命。他一直想不明白,他爸妈的大脑到底是什么材料做的,思维方式怎么就这么奇怪?当初上学的时候,小于的父母总担心影响宝贝儿子的学业,坚决不允许他谈恋爱。害得小于每次给女朋友打电话,都要跑到街上打公用,要不就得厚着脸皮借哥们儿的手机自己充值使。

  可等到毕业了,工作了,校园恋爱over了,小于自己想好好过过单身生活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了,一夜之间,给他找个女朋友又升级成为他们全家的头等大事。听着爸妈一天到晚的念叨——单身的好女孩越来越少了,还不赶紧找一个定下来,也让我们老两口在家享享带孙子的福气——小于只好一下班到家就往电脑前跑,挂上耳机装听不见。

  这阵子更是过分,他们甚至招呼也没打一声,直接安排他周末相亲,这让小于实在受不了。有几次他差点儿就要喊出声——我又不是装着“off/on”开关的机器人,难道能一个按钮按下去,前一秒钟还与感情绝缘,下一刻钟就能热情澎湃不顾死活地跳入甜蜜漩涡?

  但是,烦归烦,厌归厌。现实中,小于还是不敢跟亲爱的老爸老妈发生任何正面冲突,最多就是吃相亲饭时故意捡最便宜的菜点。所以,这些日子,一到星期五,他就像暑假即将结束的中学生,抑郁得不得了。这次好不容易有个加班的机会,他能不紧紧抓牢,让自己放个假吗?

  幸好还有工作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借口

  不愿过周末的人,身上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周末的日子不开心,尽管每个人的具体原因都不一样。

  其实,他们的问题谁都看得明白——不过是“逃”到“工作”这个光明正大的借口之中,才好继续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除了方小可和小于,生活中爱用这个小把戏的人还真不少:有人因为对配偶失望至极,就用每天加班来避免争吵的发生;还有人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中,自己申请单位的进修计划,实际上还是不愿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

  所以说,幸好还有工作啊,不然我们只能勇敢面对了!如今,职业第一,生活第二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潜规则,每当我们用“工作”取代生活中的其他事项时,自己都会首先感到理直气壮、底气十足。其实,这种逻辑其实早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构建在我们的头脑之中了。

  “只要你好好学习,其他的都不是问题。”现在刚刚进入工作的年轻人,没有几个不熟悉这句至理名言的。我们这一代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学习(本质上也就是那个阶段的工作)无疑就是生命的核心意义。一好则百好,至于什么兴趣爱好、人际关系等琐碎小事,则全都可以划归二线,不值得费心劳神。

  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我们大家都染上了一种不太好的习惯——只把工作中的事情认真对待,而对其他问题都一概提不起重视,懒得花心思打理。如果老板因为工作上的问题把谁骂了一顿,他会一连几天吃不好饭,非得琢磨出个应对的办法不可。但如果是因为生活中的小问题(其实不一定是“小”问题),比如孤单、无聊,或者与家人的关系紧张,很多人却不认为是多大的一件事情,大不了蒙头睡上一觉,第二天也就好了。

  但事情没解决,怎么会变好呢?不过是第二天大家都要赶着上班,谁也没空多想了。因此,对于有些人来说,职场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地方。他们通过日渐熟练的职业技能,拼搏在办公室的十几个平方米之内,尽可能地从工作中获取成就、肯定、认同、关注,乃至自信与自尊,希望可以补偿他们在私人生活中缺失的那些东西。

  无法实现内心的愿望 更不敢直面“无法实现”的现实

  真的有人喜欢跑到单位免费加班吗?逃避之外,还有很多无奈吧!方小可渴望周末有人在身边陪伴,小于希望可以安安静静地享受单身生活。他们对生活都有美好的愿望,却都感到对现实似乎无能为力。

  这就是“周末恐惧症”患者的主要问题——他们并不是喜欢工作,而是除了工作之外什么都做不好。他们可能是某个岗位上的业务精英,但在如何过好自己的生活上却一直只是个业余选手。所以,工作的时候大家在一起集体兴奋,周末的闲暇时光如何度过反而成为难以作答的问题。

  而每个人的问题成因各不相同。不管是方小可的性格和社交习惯,还是小于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模式,都是日复一日积累下来的。所以,想要改变,真的需要花一点儿心力。但是,与职场中不同的是,我们在“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件事上总是有些动力不足。因为除非你自己重视,根本没有其他人逼着你使劲儿。或者说,即使有外界的压力,比如老爸老妈的唠叨和妻子孩子的抱怨,也决计不会像老板或者客户的意见那样对我们有十足的推动力。

  另一方面,很多人感到没有办法,也是因为他们缺乏解决自己问题的相应能力——比如扩大交友圈所需要的社交技巧,或者是与家人有效沟通的方式方法。遗憾的是,很多人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提高专业技能,或者研究投资理财上,却想不起也同样可以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去专门用心学习和练习。

  所以,很多人生活中的小问题就无限期地向后推迟,推迟,再推迟。大家只是觉得日子不是那么如意、那么理想,但也没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也就一天一天得过且过吧。何况去问问那些闲着没事就聚在一起吃饭、泡吧、喝酒、唱歌的人们,好像也并没有好到哪里,也就感到平衡,继续装看不见了。

  还要一直逃避下去吗?

  心理学家指出,千万不要一直对生活中的小问题不加理睬,因为诱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成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失业、离婚等重大生活事件,另一方面就是日常生活中没完没了的小麻烦。而后者的交替出现和反复发作,是大部分人感到活得不开心的主要原因,长期的不良情绪的积累还可能会一朝爆发,变成大麻烦。

  而生活中的问题,永远也不可能在工作中得到解决。这就好像哪怕你每次数学都考一百分,语文课上不下工夫,语文不及格还是不及格一样。近些年来,心理学家和治疗师的研究发现,让人感到幸福度最高的生活,是一种维护了工作、人际、健康和精神生活四个领域相对平衡的生活。这种平衡实际上要比一个人智商或收入更加决定了生活质量的高低。身心健康的人,会尽量把自己的精力平均地分配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不是顾此失彼。很多工作中的“逃犯”并不是不愿意,而是不知道除了“努力工作”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尝试。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也是一到周末就烦躁,先别着急让自己具体做什么,不如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我是缺少相互支持的朋友和伴侣,还是没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再或者,我是不是一直在躲避什么不敢面对的现实?在开始尝试之前,谁都会觉得改变有一点儿难。但是,难道一定要逃到无路可逃吗?

(责任编辑:谭静宇)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