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探秘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灵探秘

老处女通过容貌可分辨出来?

举报/反馈
2008-03-12 07:48:0039健康网社区
老处女通过容貌可分辨出来?


  真如这篇文章所言,“嫁不出去”和长相有关吗?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著名整形外科医生陈焕然博士。陈医生作出了坚决的批驳。

  观点破解

  老处女面相是无稽之谈

  老处女面相一:耳小、耳反、无耳垂。

  陈博士:我们所谓的“面相”,也就是长相,70%以上都跟DNA有关。长相另外的20%~30%则是由后天的生活习惯决定的。

  “耳小、耳反、无耳垂”,在今天并不能称为生理缺陷,相反的,目前很多时尚的“新新人类”,尤其是一些很年轻的女孩子还要刻意通过整形手术,将自己的耳朵改造成“无耳垂、无耳棱”的另类“外星耳”,难道她们会集体变成“老处女”吗?

  老处女面相二:额高而突。

  陈博士:额头的高低是由额骨决定的,而额骨的结构往往和婴幼儿时期的睡眠姿势有关。中国人习惯的“仰面而睡”其实坏处不小,它导致处在发育生长期的面部骨骼(主要是额骨、上下颌骨和颞骨等)脱离了有效控制力量,并受地心引力作用朝两侧发展,容易形成所谓的“扁脑袋”和“大饼脸”。

  西方人的面部轮廓之所以比较有立体感,额头比较饱满,是因为很多父母都有意识地使孩子养成“趴着睡”的习惯。这样的睡姿使婴幼儿柔软的颅骨两面受压而向前后方向发育,额头自然膨隆而比较饱满。

  如果真有所谓的“老处女面相”,那岂不是很多西方人都嫁不出去?况且时下正在流行“大奔头”美女,安吉利娜·朱莉、金泰熙、林志玲等明星的炙手可热,就是最好的证明。

  老处女面相三:鼻梁断,横纹破。

  陈博士:一般说来,鼻梁有明显凹断的,大都是由外伤引起,也就意味着并非是先天而成。“面相”之说,显然牵强。

  而“鼻梁处有明显线纹”,恰恰是美女笑起来的最大特征。比如当红组合“Twins”里的阿Sa和阿娇,都是一笑起来鼻子上就布满很多细细小小的纹路,非常可爱。

  封建迷信观念中,有很多是拿“鼻子”做文章的说法,经常将鼻梁不光滑平整的女性视为“克夫”,并大加贬低。

  老处女面相四:眉长、鼻太长

  陈博士:“眉毛”的长短,还经常和后天的修剪习惯有关,不同的脸型需要搭配不同的眉型,难道留着长眉毛的人都是嫁不出去的“老处女”吗?

  至于“鼻太长”的说法,就更不适宜中国人的实际情况了。中国的大部分城市由于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冬天的气候不会异常寒冷,因此鼻子也不会像北欧人一样,为了抵御严寒而进化得又长又直。

  中国的女孩,鼻子不好看的原因大部分是“过于短小”,那么又何来“鼻太长”?

  专家聊天

  良好的五官感觉体现健康心态

  陈焕然表示,之所以上述的四种面相会与“老处女”联系在一起,可能是因为它所依托的五官特质传递给外界一种并不宽容的错误信息。例如,额头高的女人经常给人一种过分独立主观的感觉,而直愣愣的鼻梁又容易使人显得高傲和挑剔。正是这种对于五官的死板认知,才造成了生就此类面相的人不容易得到交友机会,而错失了择偶良机。从这个意义上说,“老处女面相”的问世很值得大众检讨一下自身的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

  中国的很多算命术士,经常把“面相”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有所谓的“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的说法。陈焕然告诉记者,“面相”决定“命运”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事实上在很多时候,恰恰却是“命运”在塑造“面相”。

  除去先天遗传的成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所处环境以及自身的性格特质,都会使人形成不尽相同的“面相”,“相由心生”在心理学上早已达成共识,良好的五官感觉其实是一种健康心态的写照。因此一个人的面相并非永久不变,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 变成“万人迷”。

  压力过大催生“心理疑病症

  心情一低落就担心是“抑郁症”,怕要自杀;又气又恨不能平静的时候就怀疑自己得了“狂躁症”,可能危害社会;不喜欢读书就归结为“阅读障碍”;算错报销单就自卑是“数字恐惧症”……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喜欢用心理学来分析自己的日常行为,但是对这门科学的一知半解,使他们习惯将一切负面情绪上纲上线,定义为“心理疾病”,然后要么自卑消沉,要么盲目治疗。有心理学专家指出,这样庸人自扰的情形称为“心理疑病症”,它是压力作用下紧张情绪的一种畸形释放表现。

  除了上述生理原因之外,心理学专家进一步指出,“心理疑病症”的患者大多在竞争压力过大的生存空间缺乏安全感,自我意识强烈,凡事苛求完美。因为残酷的现实往往不够“完美”,所以内心会报有某种“逃避现实”的渴望和冲动。故而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不能很客观地面对现实,而是盲目借助和迷信所谓的“心理学”,给自己的负面情绪乱贴标签,从而以“病人”的姿态出现,期望可以博取同情,逃避责任。

  专家最后指出,这种臆想出来的“心理疾病”虽然是“莫须有”,但危害同样很大。为人处事应当客观从容,长期人为扩大情绪问题,可能会导致真正陷入“心理死角”。

(责任编辑:谭静宇)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