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灵鸡汤

人格障碍责在父母

举报/反馈
2008-03-07 07:06:0039健康网社区
人格障碍责在父母


  学术界将父母养育方式分为情感温暖型、拒绝型、过度保护型和偏爱型。

  情感温暖型父母用语言和姿态表示对子女的喜欢,经常赞扬子女,能够谅解子女的过错,尊重子女的意见,参与子女活动并为其成功而骄傲。

  拒绝型对子女事事期望过高,过分限制子女和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过分焦虑等。

  偏爱型对子女过分溺爱、迁就和偏袒。

  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子女的人格特征与父母的养育方式密切相关,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会造成子女人格偏离,是导致人格障碍、神经症、吸毒等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

  为了探讨青少年人格偏离和青年人格障碍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我们对中学生和大学生分别进行了人格偏离和人格障碍的系列研究。

  对中学生的调查是在北京市两所重点中学和两所非重点中学进行的。按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采用自评问卷、“人格诊断问卷”(PDQ-R)、“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调查了1148名初一和高一学生,结果发现14.3%的学生疑有人格偏离,3.7%的学生有人格偏离。资料分析显示,人格偏离与父母的拒绝和过度保护呈正相关,与父母的情感温暖呈负相关,父母养育方式、教育程度、学校类型等因素是人格偏离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

  在3年后对同一批中学生以同样方法进行了追踪随访,结果发现他们的人格偏离明显减少,初中和高中异常的学生转变为正常的比例分别为81.3%和44.2%,而正常学生转变为异常的比例仅分别为7.4%和2.6%。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良的人格倾向大部分会得以改善,这说明对青少年人格偏离进行干预可见成效。

  对大学生的调查是在某重点理工大学中进行的。我们采用同样方法调查了2205名一年级学生,经精神科医生采用“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PDE)进行检查,确诊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2.5%,其中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父母关系不和睦家庭是正常家庭的2.5倍,单亲家庭人格障碍患病率是双亲家庭的5.9倍。

  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是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比如对子女的过分惩罚、羞辱、刻薄和吝啬,易使子女产生自卑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害怕失败和挫折,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对周围环境容易产生敌对情绪,易记仇报复,使之成为人格障碍高危人群。此外,家庭经济收入过低和独生子女亦是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

  总之,在我国独生子女的特定社会环境中,青少年的人格偏离现状值得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高度重视。对于青少年人格障碍的预防,首先要提倡正确的父母养育方式,还应创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培养独生子女的独立性,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健康发育。

(实习编辑:贺凤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