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俗话说:“行要好伴,住要好邻。”可随着社会的发展,邻里间的关系却日渐疏离。串门聊天、嘘寒问暖、一起吃饭……这些以往习以为常的场景却变得稀罕,代替而来的是“相邻而居不相识”的冷漠。
被钢筋水泥包围的现代人,几乎每天都重复着“锁门去上班,回家把门关”的日子,埋头打理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殊不知,在锁上家门的同时,我们也锁住了邻里交往的大门,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楼上楼下的邻居姓甚名谁,即便偶尔在电梯里碰面,也很少主动打招呼。
邻里之间该如何“破冰”?5月27日,在长沙市天心区的一个小区,以“和谐邻里”为主题的“社区邻里节”,搭起了一个邻里交流的平台。记者看到,小区中间的草坪上搭起了“家庭才艺秀”的舞台,无论唱歌、跳舞、相声,只要想展示,都可以为大家来上一段,周围的人们则一边喝彩加油,一边互相聊着天。走出家门的居民们,似乎一下子找到了很多“新朋友”,纷纷聊起了家长里短、新鲜趣事……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类似的“邻里节”活动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社区开展。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姚贵忠教授表示,一方面,生活成本增加、竞争压力变大,让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空前加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忙于工作,疏于人际之间的交往。另一方面,社会信任度的普遍下降,使得人们对外界的威胁格外敏感,哪怕是一墙之隔的邻居,也不敢轻易相信。加上网络的发达,让人们习惯了“虚拟生活”,忽略现实中的朋友。
值得警惕的是,淡漠的邻里关系,不仅会造成情感上的孤独,还会使我们失去生活中的一种有力支持,当遭遇突发状况、真的需要帮助时,可能求助无门。事实上,只要注意培养、交流与增进感情,左邻右舍也会成为值得信任和托付的“亲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介绍说,可以找些类似的机会,让社区的家庭共同参与活动,慢慢放下戒备心。比如号召每家做一个拿手菜办社区“百家宴”,就不失为一项值得推荐的好活动。此外,通过带领和鼓励家庭中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交朋友,大人们也能彼此发现不少共同语言。总之,见到左邻右舍主动打个招呼,也许就多了一个朋友。
(责任编辑:龚艳丽)
主治医师
西安脑康心理康复医院 精神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杭州天目山医院精神科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北京延庆区精神病医院 精神科
杭州天目山医院精神科 心理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台江县和平街
二级甲等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公立
海伦市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江西省景德镇珠山区中华北路317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包头市东河区南门外大街7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沈阳市于洪区黄河北大街黄山路4号
三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5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