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引导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灵引导

巧用激励手段 培养良好习惯

举报/反馈
2007-12-25 20:28:0039健康网社区

巧用激励手段 培养良好习惯

  一般而言,孩子的品德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知、情、意、行。从道德知识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中包括道德习惯,而且道德习惯是一个最终的发展结果。如果一种教育只有认识而没有行为习惯,就是不完全的教育,它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德育的“质”的外在表现。因此,培养孩子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也包括孩子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的能力,父母和家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由于孩子对人世间做人的道理还处于朦胧状态,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要靠对孩子严格的要求和反复训练。

  (2)要以理服人,巧用激励

  “被积极的强化刺激后的行为更能重复出现。”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降低自控行为引起的紧张感,使自控行为容易完成和保持。例如,要求幼儿不随地扔垃圾,如果他每次都控制得住,以后就会形成有了垃圾不乱扔的好习惯。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训练幼儿良好的自控行为,对他们自控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一位奶奶同时带了几个孩子,她每天中午对孩子说:“如果你们都安静地睡觉,等起床后我就给你们点心吃。”当孩子起床后,他们就得到了点心吃,所以,孩子们总是可以安静地睡午觉,从而养成习惯。

  (3)激励目标要切合实际

  由于孩子的进步大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父母的激励目标也应具有渐进性。因此,家长不妨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地将激励目标逐步向孩子提出来。切莫一下子就把“标杆”竖得高高的。过高的激励目标,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还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一般来说,家长给孩子设立的激励目标,应该是孩子在经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之后能够实现的目标。

  (4)激励语言要有余味

  父母在激励孩子时,也要讲究一点语言的艺术。举个例子,小阳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当他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父母时,父亲高兴地说:“我儿子真棒,真有出息!”这种表扬毫无余味,对孩子并无多大激励作用。如果在后面再补上一句:“当了班长,就该用一个班长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这既蕴含着父母的信任和期望,又给孩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孩子产生更强的激励作用,促使孩子更加努力进取。

  (5)营造激励的氛围

  激励孩子,首先应该营造出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孩子才能冷静地思考自身的问题,领悟父母的良苦用心,并会积极努力地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6)激励目标具体化

  为了让孩子明确奋斗进取的方向,家长最好是将激励目标具体化。比如以表现很好的孩子的同班同学做“标杆”,让孩子不断地朝“标杆”靠拢,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良好的家庭教养,使人从小具备良好的习惯,必将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一切家庭,所有父母,都应充分认识并采取措施,切实抓好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当身为父母的你懂得运用刺激和行为的关系后,就等于掌握了一把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钥匙了。

  (实习编辑:邓碧琴)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