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理常识

“面子心理”放大过度包装欲望

举报/反馈
2011-09-06 00:02:00中国产经新闻

  每逢中秋佳节,必是包装盛行时。

  然而,在年年喊打中“愈挫愈勇”的商品过度包装,却总是在演绎着一件件荒唐事:一瓶五粮液(39.10,-0.30,-0.76%)酒辅以180克千足金的盖头和底座竟然标价29万多元;一盒600克的榨菜配以一套纯银碗筷的包装之后叫价2200元……

  今年,过度包装的再次兴起可以说是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早在2009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就曾出台《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从2010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规定商品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包装层数不得超过3层,包装成本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

  为遏制月饼的“贵族气”,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发布《月饼强制性国家标准》。随后几年,国家也开始了严打,穿金裹银的月饼已经明显变少了。

  那么,为什么过度包装再次抬头了呢?究其原因,还是中国人“讲排场、爱面子”的心理在作祟。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由于部分消费者秉持着“讲排场、好面子”的消费理念,将过度包装的商品作为显示其身份地位的途径,或是将此类商品作为礼品进行馈赠,以显其高档和与众不同。

  商家瞄准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其打造过度包装的商品,并通过此类商品的高附加值而获得高额利润。过度包装的商品呈现出了供销两旺的格局。

  过度包装的盛行,势必会给我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豪华包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浪费4000亿元,包装废弃物体积占固体废弃物50%,1/3的城市生活垃圾是包装废弃物。

  “这些商品包装物往往难以回收利用。看上去精美的礼盒,材料拆分工序复杂,回收价值还不如报纸。一盒价值数百元的月饼盒,回收价甚至不足一元,且材质多为不环保材质,无法再利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遏制过度包装,当务之急是完善绿色包装强制标准,加强监管,对不执行标准的企业严厉处罚。

  中国虽然出台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强制性国家标准,但是该项规定的可操作性不强。“厂商并不会将包装材质、物品大小等信息进行标注。由谁来执行标准、如何执行,仍存疑问。”董金狮说,当前限制过度包装的条例也仅涉及食品和化妆品,在保健品、药品等其他领域并未出台相关标准,其覆盖范围并不全面。

  在国家监管方面也同样存在问题。简爱华表示,我国的监管方式大多实行抽样检查,抽查的对象也仅包括大型商厦、超市等销售终端,个别酒店、餐饮企业、网购等销售渠道则存在监管空白。

  “要想遏制过度包装必须将相关政策、标准进行完善。通过严厉的法规政策加以规范和约束购销双方的行为,采取更多强制性手段,提高企业违法成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社会上奢侈攀比的不良之风。而公众应当摆正消费心态,务实为主,杜绝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维持良好的社会风气。”简爱华说。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健表示,治理过度包装,还应将源头治理和末端治理相结合,既要限制过度,又要做好回收利用,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他建议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应花大功夫在质量上,而非单纯追求标新立异。

(责任编辑:龚艳丽 实习编辑:练丽特)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