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学术前沿

研究表明 心理有问题的成人50%的源头出现在儿童期

举报/反馈
2011-06-02 00:00:00中国新闻网

  0-16孩子心理健康都该关注

  六一儿童节快到,记者从各方面了解到,儿童心理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在广州市心理危急研究与干预中心热线室的记录上,记者见到,今年3月到5月,有关儿童心理的咨询电话多达130个。广州市脑科医院荔湾心理门诊主任、儿童少年心理卫生科主任殷青云提醒家长,孩子的心理健康应从小开始培养,“有50%成人以诊断出的心理或精神问题,源头都在儿童时期。孩子的问题往往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家庭的问题。”

  在广州市脑科医院近年来接诊的0-16岁患者中,精神发育迟滞(如智力低下)约占15%,心理发育障碍(如自闭症等)约占10%-15%,情绪与为障碍(恐惧症、社交障碍等)约占50%-60%,喂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抽动症等)约占8%,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病约占10%-15%。

  不过,由于孩子在儿童、青年阶段论身体还是精神发育都很迅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心理问题也有不同侧重。

  0-3岁

  要特别注意自闭症症状

  0-3岁的孩子表达能力不强,到脑科医院就诊的也不多。但这个年龄段是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脑瘫和智力发育障碍诊断的最佳时期。这几种病如果能在幼时诊断并及时治疗,愈后会比更晚些诊断的孩子更好。“尽管最近几年广州对自闭症的宣传已有增加,但我还是希望家长们注意,孩子两岁前,要特别注意是否有自闭症的相关症状。毕竟,现在自闭症的发病率已经高达一百五十分之一。如果在两岁之前可以诊断,那么这个孩子以后的发展就会更好。能否早期诊断,与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敏感性和相处时间有很大关系。”殷青云说。

  【提醒】:家长判断孩子是否患有自闭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1、眼神接触

  自闭症幼儿习惯回避神交会,哪怕是对父母,也是一样。他的目光往往不会在某个固定目标上停留,往往与别人眼神接触几秒就移开。就算能接触几秒钟,眼神也是飘忽的,没有与对视者产生心灵沟通。

  2、特别行为

  自闭症幼儿往往会重复一些特别行为,比如手部动作、转圈、对某些非生命物体特别依恋等。这些行为往往非常单调,但他们乐此不疲,且不愿被人打断。

  3、不听指令

  幼儿到了一定年龄,尽管未必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可以听懂父母大部分的指令,而自闭症幼儿不会。别人对他们说话就像“旁风”一样,他们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3-6岁

  帮孩子克服入园焦虑症

  3-6岁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开始成为小社会的一员。殷青云介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轻度精神发育迟滞、心理发育障碍、情绪与行为障碍、睡眠排泄等生理行为障碍等。其中后两种比较普遍。有些孩子出现焦虑情绪,不愿入幼儿园,这是焦虑症的早期表现;有些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多动症。5岁以上如果还有遗尿现象,就不正常了,也可能是神经发育的问题。”

  【案例】徐女士的女儿萌萌三岁半了,可是却到现在都不愿意离开妈妈去上幼儿园,一到幼儿园就哭闹得厉害。徐女士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手足措。于是,她经常偷偷到幼儿园看女儿,结果萌萌反而哭得更久、更多。于是,萌萌上幼儿园变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来萌萌病了一场,好了以后,再也不肯上幼儿园了。

  专家解惑:宝宝刚上幼儿园时,孩子和家长都会产生亲子分离的焦虑。做为家长,要充分理解孩子的这种情绪,就应当同情并允许幼儿哭闹,让幼儿得到正当的宣泄。不能强制性地训斥和恐吓,更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从言行上表出来,否则反而会把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应该告诉孩子,幼儿园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乐、学习、生活的好地方,以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

  7-12岁

  心理问题以学习为主

  7-12岁的孩子处于小学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学习为主,“这一情况占了这个年龄段前来就诊人数的一半。”殷青云介绍,学习困难并不是精神科的专有名词,但在这部分人群中,大约超过14%存在精神障碍。“学习困难大多数是因为患有多动症和智力障碍。”

  【案例】阿梅的儿子今年7岁,刚上小学。由于两夫妻的工作都很忙,所以儿子出生之后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最近几年,阿梅发现儿子越来越任性,放了学不做作业,看动画一看就是一晚上。7岁了,起床后还要爷爷奶奶帮忙穿衣服鞋子。而且爷爷奶奶对孙子呵护备至,阿梅说不得骂不得。更让阿梅伤心的是,儿子对自己和老公没有一点正常的亲昵。

  专家解惑: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首先,祖辈们常常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次,年轻的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减少,自然没办法与孩子沟通,孩子会与溺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更亲近。第三,两代人不同的思想观念,容易使孩子产生混淆。祖辈家长要爱得适度,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的父母论多忙,也应抽出时间与孩子培养感情,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处理问题,教育孩子。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与同龄人接触。

  12-16岁

  家长要学会角色转换

  12-16岁的孩子在读初中、高中,情绪上的问题多发。他们常常会出现抑郁、焦虑、逆反等品行障碍症状,让老师和家长大为头疼。这个阶段还是精神障碍的高发年龄段———“很多孩子患有多动症,但是在学习压力相对较小时并不表现。到了中学阶段,学习压力迅速增大,症状便凸显出来。有些孩子的家庭存在矛盾,在他们小的时候对此并不敏感,长大了之后辨识能力加强,反抗心理也会特别明显。这个年龄段孩子出现的精神问题,多与长期以来的亲子关系和青春期引导不当有关。如果家长能够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全盘的爱与接纳,并进行正确引导,将大大降低孩子出现精神方面问题的可能性。”

  【案例】小高今年14岁,初中二年级下学期时,成绩开始明显下降。妈妈因为工作忙,很少辅导;爸爸则经常一出差就是半个月。妈妈在一次家长会上,从老师口里发现小高的改变,回到家,她批评起小高来。不料,之后小高的成绩继续下降,还开始顶嘴。后来在一次聊天中,她才得知,初二分班时,小高的新座位偏后,看不清楚黑板。但他既没告诉老师,也没告诉妈妈,所以成绩自然就慢慢开始下降。

  专家解惑:良好的沟通在父母处理孩子的矛盾时,显得特别重要。

         咨询师在此提出十条建议:

  对于父母:

  1.当发现小孩出现问题时,不要急于发气,要先弄清楚原因,讲究沟通教育的方式;

  2.每周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1~2个小时陪孩子谈心,关心孩子目前的学习或者生活困难;

  3.建议父母时间去购买相关心理书籍,掌握孩子在该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

  4.转换态度,改变观念,学习和了解现代的教育方法,不要用自己父母的教育方法用到孩子的身上;

  5.教育年龄较大的孩子,要意识到转换自身的角色,应由以前权威命令的方式逐渐向平等的朋友沟通方式过渡。

  对于孩子:

  1.在学校和生活上,出现困难时,要及时向老师和父母开口求助;

  2.要了解学习对自己未来的意义,想办法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动力;

  3.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增加体育锻炼和兴趣爱好的培养;

  4.学习与同学之间良好的交往,多找些良师益友;

  5.明确自己是家里的一分子,要敢于接受家务,既可以为爸爸妈妈做点小事,又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

(责任编辑:龚艳丽 实习编辑:谢莎莎)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