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感趣话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情感趣话

婚恋心理:马桶圈透视恩爱程度

举报/反馈
2011-03-17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这个名叫toiltnanny的玩意儿,是装在马桶座垫圈下面的,它是专门用来提醒某些要和女人使用同一个马桶,却向来习惯在厕所办完事儿、拉上拉链,撒腿就跑的男人养成良好的马桶使用习惯的。当男人掀起垫圈准备嘘嘘时,它就会不知好歹地说:"对不起先生,请小心嘘嘘,不要洒到地上,嘘完请记得放下垫圈。"留下来的只有男人们会永恒追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马桶圈平时必须放下?"”这是最近一期心理时尚杂志里刊登的一则内容。

  厕所是个很私密的场所,马桶在里面静静地等候它的男主人和女主人,马桶圈因为男女主人的出来进去而被掀起或盖上。也因此被赋予了很多含意,马桶圈掀或不掀,按弗洛伊德原则关乎男女在家中的地位;按照爱情原则,则关乎两人爱或不爱。

  如果单从小解的角度讲,习惯站姿的男主人势必要将马桶圈掀起的,而女主人则要将马桶圈盖上。

  如果男人不掀马桶圈直接方便,说明他在家中很霸道,因为他根本没有考虑他的妻子。

  如果男人掀起马桶圈,便后依然掀着,说明他在家中一副大男子主义。

  如果女人便后掀起马桶圈,说明她是家庭好主妇。

  如果女人便后没有掀马桶圈,说明她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如果女人不盖马桶圈直接方便,说明她很希望获得与男人一样的平等。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男人小解的站姿正是男权的最好体现。女人在争取社会地位时,甚至设计适合女人用的站式小便池。在中国传统的公共厕所,男厕所更是大于女厕所。所以真正取决男人和女人各自在家中的地位的,不是谁睡沙发谁睡床,谁做饭谁刷碗谁洗衣服,而是家中的马桶圈是盖着的时间长些还是掀着的时间久些。

  马桶圈爱情观

  有一篇短文,说的是夫妻俩为了马桶圈该掀起来还是该放下去的事情大闹矛盾:老婆嫌老公每次如厕后都忘记把马桶圈放下去,并把问题严重性升级到爱不爱她的高度,最后老公忍无可忍了,吼了一句:“你干吗不知道把马桶圈竖起来呢?你心里怎么没有我呢!”结果后来老婆用根橡皮筋拉住马桶圈,让它无论怎么放下,都会自动竖起来,结果老公就感动得什么似的。

  两个人相处久了自然会为日常琐事拌嘴,但是我想首先马桶圈与爱情无关,如果一定要和什么有点关系的话,大概和一个人的素质有点联系。

  如厕完把马桶圈竖起或放下,只是1秒钟的一个习惯而已,只要刻意养成一下,何必要一个麻烦的橡皮筋?又何必要夫妻俩吵嘴拌?又何必让香甜的爱情沾染上厕所的味道?

  夫妻间的爱情、恩情、感情是要用心去经营去维护的,而不是用马桶圈去破坏的。

  女方观点:

  男人,请掀起马桶圈

  男友总的来说还是个好男人,除了一点——上厕所从来不掀起马桶圈。

  为了这个问题,我跟男友争论了很多很多次。我认为应该是男生上厕所前拿起马桶圈,上完后,自觉放下。可是他认为应该是女生上完厕所后把马桶圈拿起,上之前自己再放下。我对他这种大男子主义很是气愤。女人本来就是弱势群体,应该被照顾。再说了,退一万步讲,马桶圈在那放着呢,你直接上的时候,难道不考虑会不会溅出吗。即使你是cs高手,百发百中,枪枪爆头,那你完了甩的时候还能控制得这么好?

  曾经有这么篇文章,说一个中国留学生上厕所前不拿起马桶圈,被房东赶出门。房东其实是个非常慈祥的老人,他对那个留学生说了一句话:孩子你要知道,不拿起马桶圈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所以,亲爱的男生们,请记得上厕所前拿起马桶圈好吗。

  男方观点:

  马桶圈应该立着

  王先生:如果只是一次两次,那倒无所谓。但是如果让我在方便时总是要先做一个掀马桶圈的动作,我会很烦的,尤其是特别急着上卫生间时。女性上完厕所为什么不随手把它掀起来呢?这种事情应该是女性来考虑才对。

  吴先生:我和女朋友住在一起,从来不会为这种事情发生争执。因为我比较细心,所以每次用完卫生间,我都会把马桶圈放下。毕竟女性比我用的机会要多,再说,这么个小动作又不费多少劲。

  陈先生:我个人认为马桶圈就应该是立着的,这与关爱女性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出于卫生考虑。马桶圈总是放着,常会溅上水或者落上灰,人在使用时肯定会感染上细菌。女同志用完了完全可以伸一下手把它立起来,不然这样的女人就太邋遢了。

(实习编辑:梁子豪)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