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近日,一则新闻被各大媒体广泛转载:武汉市青山区一男子朱超(化名)突然情绪低落、沉默不语,后经心理医生诊断,朱超已落下“心病”。其心理原因就是他长时间担任家庭“煮夫”。
朱超曾在合资企业打工,因不满公司的人事制度以及工作环境,三年前辞职。考虑到家里孩子还小,妻子又是单位财务主管、每天业务繁忙,朱超主动提出在家照顾孩子,周末也极少出门,与朋友们日渐疏远。一天,他送女儿上幼儿园,老师随口问了句:“你家是男主内、女主外吧?”朱超突然感到这三年来自己对家庭没有贡献,越想越自卑,从此度日如年。
专家释疑:
在我国,传统的夫妻分配方式是 “男主外女主内”,这与最初的生产力水平有直接关系:男性身体比较强壮,有能力获得食物并保护整个家庭的安全;而女性则更适合在家哺育、料理家务。
但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增强,家庭“煮夫”开始在中国大量出现。很多男性不适应这一角色的转变,于是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包括情绪低落、抑郁、烦躁不安等。
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处理好夫妻双方关于家庭分工的“心理认知度”。每个男性都有征战的梦想,都渴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护家庭,无论在心理或文化背景上,都习惯扮演“主外”的角色。而他们一旦彻底回归家庭,压力势必骤然上升。如果仅从表面维持“男主内、女主外”的模式,而妻子心中却悄悄给丈夫贴上“窝囊废”的标签,那么这种感受难免在生活细节中流露出来,造成伤害。因此如果“煮夫”的确由协商产生,那么妻子应当在日后积极赞美丈夫的工作成果,不要太过强势。
此外对于男性而言,在决定成为“煮夫”前,一定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并正确理解“贡献”的含义。家庭的运转不光取决于外部的经济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也离不开内部的精心打理。“主外”、“主内”从客观角度而言,只是分工类别不同,并不存在确切的性别对应。如果你的家庭现在有人“主外”,也有人“主内”,那么应该是很幸福的。“煮夫”们该做的是自豪,不是自卑。
(实习编辑:梁子豪)
副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主任医师
云南中西医结合医院 心理科
主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心理科
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二级 专科医院 民营
上海市七莘路1100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昆明市关上双桥路299号空军医院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山西省大同市同云路11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温县育才街138号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湖南省吉首市北吉星路21号
二级甲等 妇幼保健院 公立
百色市民生街升平巷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