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心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成长心理

孩子在成长家长也别落后

举报/反馈
2010-11-24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家庭教育说到根本,就是一个孩子不断认识理解父母的过程。高中阶段是孩子知识、能力、见识快速增长发展的时段,许多父母或许有一天会惊奇地发现:昔日那个毛头毛脑没心没肺的少年,怎么一下子长成小伙子和大姑娘了。正是因为孩子这种在心理、知识上的快速突进,他们也便开始在心理上彻底“断乳”,他们甚至开始反思“父母”,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他们有了更多“精神”上高级的需求。

  孩子已大踏步地进入到了一个全新阶段,而许多父母此时的心理还没有调整过来,还依旧对“过去”依依不舍,心理上闪动的还是昔日那个懵懂无知、天真可爱的“小娃娃”,将对孩子满腔的爱释放在吃、穿或人尽皆知的小事的反复叮嘱上。高一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忍”,高二的时候,就会“烦”,高三会不断“爆发”。

  连老师是一位高中教师,他表示,一方面,在高中阶段,父母畏“孩”如虎。许多家长来和他反映孩子情况,临走的时候都不忘叮嘱:“您可千万别告诉他(她)我来过”、“您可千万别告诉他(她)这是我说的”、“在家里我们可不敢和他(她)说话”。每次听到这样的叮嘱,连老师的心里都有说不出来的复杂情绪。另一方面,在和孩子倾心地交流之后,孩子又会向他表达,“老师,我其实特别不想回家。”

  教育,其实从来都是需要育人者与被教育者共同发展的,我们不能单纯地只强调被教育者的发展。学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亦是如此。育人者不断发展了,才有可能为被教育者不断提供发展的空间与发展的途径,才能与被教育者有更多精神上的共鸣。父母不是专业教师,这里也绝不是用专业教师的标准要求父母。孩子在高中阶段,快速发展了,有了更多“内在”的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发展了,父母就能更加理解孩子的生命状态,并且在生命的“内在”方面给予孩子更积极回应。

  曾有一个学生说,每次她外出,父母都责怪她不及时给家里发短信。这一次她发了,发了很多,用心地描绘她见到的景象以及内心深处细微却强烈的感受,可是无论她说什么,父母给她的回语总是“祝你旅途愉快”、“注意安全”、“小心受凉”……事实上,这位学生其实更需要的是父母给她的精神回应,无论“祝你旅途愉快”、“注意安全”还是“小心受凉”,都是简单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孩子当然需要“物质”,但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精神”的彼此交换。这位学生的父母其实都是理工科高级知识分子,在这里并不想指责家长,但面对如此一个高速“发展”的女儿,父母确实是在情怀、性灵上的反应有些迟钝了。这样的交流,交流双方如此不对等,一方霞光万里,心绪玲珑;一方保暖防寒,只讲实际,又怎能奢求持久与深入。

  与孩子共同发展,其实并不需要家长有多少专业性的知识与技能,而是需要家长拥有更大更开阔的精神空间,能够与孩子一道去“体验”人生与生活,能和孩子保持更多心灵的默契与精神的交换。这是孩子升入高中阶段后,对父母提出的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

  这里提供一些具体的做法,供家长参考:

  1.除去家长自身的专业外,家长还应再看一些文学、历史、音乐、绘画、哲学、教育方面的书。

  2.就孩子的专长、特点、喜好看一些书,帮助并引导孩子向更深处发展。

  3.家长应保持自己的生命理想、职业理想;有追求的热情去生活。

  4.家长拥有自我的精神生活与精神空间,并且用自己的精神生活不断感染孩子。

(实习编辑:梁子豪)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