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如果我不在了,我不知道孩子会怎么办。我很累,不愿意接触别人,甚至害怕回到那个冷冷清清的家里。但是我又必须回到这个家,我觉得自己要撑不住了。”周梅(化名)向我诉说着无奈,她今年40岁,是个财会人员,丈夫5年前因车祸去世。她一个人支撑着家,每天早上起来匆匆地做完早餐,叫醒孩子,自己就出门了;工作一天回到家里,忙忙家务就10点多了,没时间跟孩子交流什么。赶上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的逆反阶段,她觉得无助与彷徨。
从案例可以看出,周梅很在意孩子,虽然她自己过得很清苦,但是还在努力给孩子留下一个好母亲的印象。她认为“孩子小,哪能理解得了这么多,现在他的主要精力是学习,能考上重点高中就好了……”我一下子明白了周梅为何这么失落,一直缺少人际沟通的她,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少情感的沟通。
这个单亲母亲觉得孩子只是孩子,宁肯自己苦闷、压抑,也不和孩子分享。而这个失去父亲的孩子十分早熟,他说:“我的妈妈很辛苦,看着她疲惫的身躯,我很心痛。我很想安慰安慰她,可是看到妈妈那种‘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重点高中’的眼神,我就不得不回到课桌前……”
这个缺少互动的家庭几乎就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天天上演。母亲认为孩子小,不能为自己分忧解难,却忽略了孩子已经长大的现实。孩子看到了妈妈的辛苦,也没有懂得争取母子之间的互动。他们一直在机械地执行着生活,而忽略了作为个体生存的情感互动性。
作为周梅的心理咨询师,我让她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和孩子一起探讨怎样度假,从开始的选择地点、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到资金预算,让孩子全程参与。周梅惊喜地发现,当她夸奖孩子的时候,孩子感到自己长大了,可以替爸爸保护妈妈了。在那次度假后,周梅每周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谈心,交流,有的时候上街买菜、购物也征求孩子的意见。后来孩子给我电话,从他的话语里,我感受到得到母亲欣赏的孩子的幸福感,他说:“妈妈开心多了,也年轻、漂亮了……”
(实习编辑:张华仙)
主治医师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精神病科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北京精神科 精神康复科
主任医师
云南中西医结合医院 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杭州精神病医院 精神科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街长江路320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贵医街28号
三级 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中心) 公立
汤原县铁路街14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海南省澄迈县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山西省阳泉市矿区北大街218号
三级 专科医院 特色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棠德西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