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贴士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求职贴士

求职心理测评能信几分?

举报/反馈
2010-09-20 00:19:0039健康网社区
  如果周围有喧嚷声,不能马上睡着;经常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尽管睡眠不足或者连续工作都毫不在乎……富士康近日在河南郑州大规模招聘,求职者应聘须答70道心理题。对这些测试题,求职者认为自己“较符合”提问内容的记2分,“基本符合”的记1分,“不符合”的记0分,“不清楚”的也记0分。
   
  现在很多企业在员工招聘、管理方面都会应用心理测评。这些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心理测试题,真的能够测出求职者与应聘岗位是否匹配,与企业文化是否融合吗?
   
  公子哥差点弄巧成拙
   
  强尼(总监)
   
  我们公司招聘也引入了心理测评机制,就算是老板亲自相中的能人,或者猎头高薪挖来的精英,这个程序也必须走。心理测评的成绩虽然“仅供参考”,但在招聘同等硬件条件的求职者却也是重要参考依据。虽然有人批评不靠谱,但总比某些企业按星座学来招聘员工或安排工作相比有科学依据吧。
   
  虽然测评试卷是由心理学家科学制定的,可碰到耍小聪明的人,有时反而弄巧成拙。
   
  例如:本地税务局长的公子,是经我介绍给公司的大老板和人事总监的,属于“必须”录取的职员。没想到,心理测评“走过场”的时候,竟测出了大问题——他有严重的人格缺陷,可能有自闭症、忧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
   
  我们公司是卖产品的,开朗活泼、善于交际自然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且,即使公子不是吃开口饭,员工之间也总要团结合作吧,性格内向点便罢了,真有什么大毛病,怎么吃得消?
   
  这下子,人事总监头大了,赶紧找到我商议对策。看到白纸黑字的结果,我有点纳闷,这孩子看上去没病啊,就算一定要说有病,也应该是多动症而不是自闭症啊。怎么回事呢?
   
  找到公子爷,他听说了测试结果竟大呼冤枉。原来,这孩子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于活泼,说得好听点是“话痨”,见谁都喜欢套近乎。所以,他想好好表现一下,让我们对他刮目相看,不要把他当成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同时又心知肚明无论自己多“毒舌”,也一定能进公司。于是乎,在这种复杂矛盾心态的驱使下,有些选择题他保持本色,有些又粉饰一番,便出现了完全极端的两种倾向,让计算机最后得出一个“人格缺陷”的答案!
   
  知道了原因,我们都哑然失笑:“真是小孩子啊!”他以为自己聪明,谁都知道心理测评可不是普通人可以看透的——为了防止答题者作弊,其中可有不少陷阱呢,如果什么人都能设法“美化”自己,心理学家又是干什么吃的?所以,不如本色坦荡为好。
   
  捉迷藏
   
  陈璟(咨询)
   
  中国人往往喜欢亡羊补牢,比如今年以来富士康频频出事,于是现在招工就要人家做70道心理测试题了。应该说,方向是正确的,心理问题的确必须引起重视了。然而测试题是否管用?却让人不敢乐观。
   
  《武林外传》中,李大嘴装疯卖傻想请假回家,结果被燕捕头当作了犯罪嫌疑人,戴上了枷锁。为了证明清白,李大嘴必须做一张心理测试卷子,共15题。结果同事们帮他偷到了标准答案,哪知该试卷答对越多说明心理越有问题,全答对,就是“超级变态杀人魔王”了……
   
  其实生活中,心理测试也常常会遇到类似问题。往往被测人不容易说真话,出于各种考虑,他们会有意无意去猜“标准答案”。偏偏许多测试题设计得很弱智,一眼就能看出选哪个好、哪个不好。于是测试结果很乐观,大多数人很正常嘛!实际上完全不是那回事。
   
  另有一种情况,心理测试题设计得很诡异,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大家都不知道喜欢吃方便面还是阳春面,有什么分别?喜欢打篮球还是踢足球,哪个更好?还有些测试题出得太小众,被测者没有吃过哈根达斯,也不知道威士忌什么味道,便根本无从回答。
   
  心理测试最大的问题在于“最终解释”,很少有人详细解释为什么会这样给某一种选择打分?即便解释了,有时候被测者依然会觉得“不服”。我明明性格很外向,怎么测出来是“过于内向”?大家无法得知这些测试题的答案是不是经过足够样本分析得出的,也不知道某些看上去很洋气的测试题是否适用于中国人?要知道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的心理状态相差甚远。缺少原创性,盲目拿洋测试题来测试“土著”国人,结果多半不会准确。
   
  心理测试,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有时候总让人感觉游戏的成分多过科学,因此不少人被测时就像在玩捉迷藏,只想测出一个自己想要的结果。这种情况下,心理测试只能作为较次要的参考因素,不应该以此来决定招聘之类的重大事项。
   
  高深莫测的出题人
   
  苌汪(文员)
   
  我参加过某公司的面试,其中确有心理测评阶段,测试方式为笔试。所谓的“心理测试题”,如果在平时娱乐活动中遇到,多数人会一笑了之。在应聘这种严肃情况下,估计还真没几人笑得出来。或许,只有被真正测试过(区别于娱乐性质),你才知道,某些心理测题表面披着“科学”的外衣,实际上荒诞不经!
   
  我清楚记得,那次应聘中的大部分心理测试题,以及我事后的感受:
   
  ■你喜欢吃哪种水果?选“草莓”得分最低,选“橘子”得分最高,中间是苹果、西瓜什么的——从健康的角度看,苹果适合绝大部分人,而橘子吃多了明显上火。
   
  ■你平时休闲最常去的地方?选“郊外”得分最低,选“卡拉OK厅”得分最高——智商正常的人,都会怀疑是不是颠倒了?
   
  ■你最欣赏的他人类型?选“才华横溢者”得分最低,选“性格豪放者”得分最高——某些不走正道的人,性格也相当豪放哦。
   
  ■夏天你选择什么方式解暑?选择“游泳”得分低,选“开空调”得分最高——培养职业病患者?
   
  ■哪个是你随身必带的物品?选择“打火机”得分低,选“手机”得分最高——如果不欢迎吸烟者,明文规定岂不更简单?
   
  ■你喜欢的出行方式?选择“火车”得分最低,选“步行”得分最高——从上海到北京出差,我必须步行去吗?
   
  ■你希望拥有哪个位置的别墅?选择“湖边”得分最低,选“市中心”得分最高——就说公司不希望员工上班迟到好了呗!
   
  ■你更愿意在哪个城市生活?选择“丽江”得零分,选“上海”或“北京”得分较高——到底指的是“工作”还是“生活”?
   
  ■假设下列动物你都讨厌,但你可以容忍谁?选择“蛇”得零分,选“苍蝇”得高分——蛇还可以关在笼子里,苍蝇行么?
   
  ■你最喜欢的颜色是?选择“紫”或“黑”得分低,选择“红”或“黄”得分高——公司产品可以只有红色和黄色吗?
   
  好的心理测试,照理说应该引导公司成员去追求更多的工作满足感,以拥有较出色的工作表现,最终提高生产力。如果职场上的心理测评,仅仅是为了展示某一小部分人的爱好,那么,我想被测评的人,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对质一句:请问,有什么题目可以测出,出题人的思维符合职场发展正确方向呢?
   
  心理测评难打“假”
   
  金桂(职员)
   
  这两年,有些企业招人先测评,让求职人员一个一个过筛子,一是为了看看招聘对象中有没有偏执的“一根筋”,招进来会不会给单位找麻烦;二是为了以岗取人,让应聘人员和岗位更匹配。还有些单位连考察干部也要花钱请专业机构测评,看看选中的干部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还是言过其实的马谡?
   
  实事求是地说,人才心理测评确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专业人士所出的题目都有相应的理论做依托。但是,测评是测试者和被测者两方面的配合与互动,对方搀假,真的假的一起说,测评师再有本事也爱莫能助。
   
  对测评两眼一抹黑的老实人,在限定的时间内,不管是和测评师对话,还是答题,来不及过多地粉饰自己的答案,怎么想的怎么说,实实在在的答案,就是他的真实心理。这种测评,应该说基本真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一些“训练有素”的人,就另当别论。
   
  我的一个亲戚就参加过这样一个测评。某人才测评中心给他们公司7个中层干部测评,结果出来之后,7个人中,心眼最小、胆子最小、最怵头人际关系的他,成绩居然是A,其他人都是B。更可笑的是,测评师对他这个“两小一怵”,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平易近人,有魄力,善于沟通,有统领全局的眼光和意识,建议委以重任——”一个奇才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在测评师笔下诞生了。当然,他们单位最后没有采纳测评师的建议,他也没能统领全局,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
   
  但有一点我搞不明白,心理测评的结果为什么会失真?还是他自己道出缘由:“知道玩麻将牌的诀窍不?学会记牌,赢的机会就多。心理测评也是这个路子。现在这方面的书不少,各个阶层的人应该用什么样的心理处理问题,例子有的是,只要平时多关注,善于融会贯通地对号入座,什么样的心理测试都不在话下。”我的天,这不成纸上谈兵了?他的话虽然有点吹牛,但折射了心理测评的可信度并不是百分之百。从此,我对人才心理测评之类的东西,只做参考,不再迷信。
   
  心理测评是敲门砖
   
  陆燕萍(HR)
   
  心理测评已成为沪上很多企业用来招聘员工的方式之一。记得我去上家公司面试,一进门,前台就让我做一套考卷,都是心理测试题。对此,我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很认真地做完——如果不是为了得到这个职位,我一定拒绝做这样的题目。
   
  后来,我成功入职人力资源部,有机会看到自己做的那套考卷,发现并无任何分数。后来和主管混熟了,才知道这不过是台资企业用来招聘员工的一种方式——如果面试者连这套考卷也不愿意做,那至少可以说明三点:
   
  ■对应聘职位不够重视  面试者风尘仆仆赶来面试,有的人可能要换好几辆车,在路上耽搁的时间都要二三个小时,结果一进门,先让做这样的心理测试题,不少人确实有些排斥。但主考官看的就是你会不会将这套考卷做完——很多人往往功亏一篑败于此。后来,我碰到过很多较为高端的人才前来面试,一看要做题目,掉头就走了。
   
  ■团队协作能力较弱  如果一个面试者连这套考卷也不能认真去做,我们可以理解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你也不可能认真去做,同事间需相互配合完成的工作你也不可能去认真配合”。
   
  ■难以融入企业文化  来应聘当然要遵守企业的游戏规则,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套简单的心理测试题你都不愿意做,我们则会认为你很难融入企业文化,公司的规章制度也不会很认真遵守和执行。
   
  心理测试题能否测出求职者与应聘岗位是否匹配?我个人持否定观点。人是最难理解的动物,区区几十道心理测试题,就可以判断出与应聘岗位是否匹配,确实有些滑稽可笑!

(实习编辑:王亚娥)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