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招聘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富士康招聘

富士康的“维特效应”

举报/反馈
2010-08-17 08:54:0039健康网社区

  “维特效应”即自杀模仿现象,是菲利普斯的理论。所谓“维特效应”指的是两百年前德国大文豪歌德发表了一部小说,名叫《少年维特之烦恼》,该小说有着异常强烈的时代精神,它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时代的普遍启蒙意义。对于维特的精神和性格,诸位定将产生钦慕与爱怜;对于他的命运,诸位都不免一洒自己的同情泪。小说发表后,造成极大的轰动,不但使歌德名声在欧洲大噪,而且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为此,好几个国家将《少年维特之烦恼》列为禁书。

  菲利普斯研究兴趣之一就是追踪从那时开始一直到现代所出现的各种形式的“维特效应”。他发现对轰动性的自杀事件报道,在报道所涵盖的地区,紧接著自杀率就会有大幅度上升。因此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内心痛苦的人,看到别人自杀身亡消息後,就启发了自杀念头,效仿了自杀者。这里面贯穿著一个社会认同原理,内心痛苦的人看到其他内心痛苦的人采取了自杀的形式,他也就认同了这种消除痛苦的手段。

  菲利普斯是通过对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六八年之间美国自杀事件的统计得到“维特效应”证据的。他发现每次轰动性自杀新闻报道後的两个月内,自杀的平均人数比平时多了五十八个。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次对自杀事件的报道,都杀死了五十八个本来可以继续活下去的人。菲利普斯同时发现,自杀诱发自杀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对自杀事件广为宣传的地区。而且,这种宣传越是广泛,随後的自杀者就越多。

  例如,在媒体报道了玛丽莲梦露的自杀新闻之后,那一年全世界的自杀率是增长了10%;最近,深圳富士康的连续跳楼事件,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预警

  心理健康

  新生代打工者心理健康。采访中发现,80后、90后农民工自认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人,他们中许多人跟随打工的父母在城市长大,更习惯都市生活,注重个人发展和生活品质。如果说第一代农民工是单纯地追求工资收入,更愿意“落叶归根”的话,新生代农民工则更注重自身的权益和个体感受,融入城市的冲动更强,“打工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寻找个人发展的更好机会”。

  有社会学家认为,户籍、医疗、住房、社保的差异,使新生代农民工明白自己并不是“正宗的城市人”。虽然有梦想、很自信、更独立,且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其工作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新生代农民工经历着更加显著的城乡分裂,更大的收入不平等,以及更深刻的社会排斥。他们生活在城市社会的边缘,无法忍受的歧视与落差侵蚀着他们的心灵。

  “无人沟通、压力过大、需要伴侣、对未来恐慌。”有心理学专家分析认为,不排除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存在社会阅历浅、抗压能力差、心理脆弱等问题,更主要的是,密集型工作、劳动强度大,进一步增加了其挫折感和孤独感。同时,企业的程式化管理,缺乏人情味和心灵关怀的氛围,使这些年轻人人际交往途经匮乏,导致抑郁心理无处排解。

  职业压力

  调查显示,像机器一样超负荷、超强度、超时间的工作,只是职业压力的表现之一。

  职业压力还表现在:工资报酬不合理给员工造成的压力;管理模式落后、不科学造成的束缚压抑员工热情的压力;组织文化恶劣导致的与同事和上下级关系、部门关系冲突的人际关系压力;因工作过于繁忙导致无暇兼顾家庭而产生的压力;因结构和岗位调整而产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压力;因各种现场安全事故和隐患形成的安全压力等等。这些职业压力,如影随形地影响着人们在职场中的心理与行为。

  按照法国社会学“鼻祖”涂尔干在《自杀论》中的说法,个体的社会关系越孤立、越疏离,就越容易自杀。在许多劳动密集型大企业中,员工之间的冷漠关系成为常态。(#分页#)

  社会分析

  “维特效应”,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就像情绪上的“流感”。媒体对自杀新闻的大肆渲染对于一些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人具有强大的暗示、诱导性。比较典型的例子是,2003年4月1日,张国荣自杀事件发生后,媒体的报道连篇累牍、大肆渲染。结果从当天深夜到第二天凌晨9小时内,全香港有6名男女跳楼自杀,其中5人不治,当月香港共有131宗自杀身亡个案,较3月份增加32%。有几名死者留下遗书,清楚写明其自杀与张国荣轻生有关。

  在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100万人自杀未遂。自2000年以来,每年10万人中有22.2人自杀,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可以说,如果每一起自杀都要报道的话,恐怕整张报纸都装不完。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人自杀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当然跟中国社会转型期急剧变化,人们承受的精神和物质压力越来越大有直接的关系,自杀行为的增加,也不能全部怪罪于媒体。但是正如笔者前面所说的,媒体的自杀新闻与自杀行为的增加确实有不可回避的关联。仅仅出于敬畏生命的人道主义考虑,媒体也应该主动进行反思并警醒。

  社会可以关注自杀现象,但不应炒作自杀个案,或者把自杀“娱乐化”处理,而应该在报道中采访一些专家学者等,突出心理危机干预,从而启发公众对自杀背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讨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预防

  心理学家指出,和谐的人际关系可带来愉快的情绪,可以减少孤独感、恐惧感和心理上的痛苦,并能宣泄不快情绪,从而减少心理压力。工厂封闭的环境、等级森严的管理、冷漠的人际关系,无疑都将对年轻人的自信心和人格产生巨大的冲击。

  有关专家表示,员工的心理问题不但是他们个人的事情,还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绩效。据英国的研究显示,每年由于压力造成的健康问题,通过直接的医疗费用和间接的工作缺勤等形式造成的损失达GDP的10%。

  “一个人的情绪是非常微妙的,如果企业可以真正关心员工的心理健康,为他们解决心理烦恼,员工就会没有后顾之忧地为企业组织发挥自己的才能,甚至发挥出更大潜能。”专家们表示,企业应设立员工心理咨询机制并切实发挥作用,同时,可定期组织交流、娱乐活动,给员工过生日,并为员工制定“职业规划”等,让年轻员工们感受到“人情味”。

  “所有的企业都应该遵守法律、尽到社会责任、遵循企业伦理,不能成为谁都管不住的孤岛。”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希望,企业决策层应尽快意识到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不是把这个责任推给社会。

  新生代打工族易发

  员工“连环自杀”曾经发生在多家公司,类似事件也发生在外国企业中。2009年,欧洲第三大手机运营商--法国电信集团员工自杀成风,18个月23人自绝。有分析认为,这与该公司“大幅裁员、转岗和重组”有着直接关系,同时,法国电信不停地要求员工加快工作进度,严重影响了员工情绪。

  心理学家表示,自杀是一种“心理传染病”。当有一个人选择自杀时,其他有着类似境遇的人很可能效仿,心理学称之为“维特效应”。也有观点认为,“维特效应”只是导致自杀者选择自杀作为解决问题方式的原因,遇到的“问题”,才是导致自杀事件的根源。

(责任编辑:骆丽萍)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