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引导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灵引导

引导孩子自愿去“分享”

举报/反馈
2010-08-11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孩子的社会化过程是不断学习分享、学会分享和乐于分享的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不自私,变大方了。慷慨的孩子很可爱,父母也会觉得很有“面子”。但“无私之苗”并不是一朝一夕长成的,它需要我们耐心等待,着意培养,更需要我们了解孩子为什么自私,以及如何让孩子自愿去分享。

  孩子的自私大多表现在对玩具、食物所有权的固守,这种固守既有可爱之处,也会让它贴上小气的“标签”。让我们来分享两个孩子自私的小故事,看看分享对孩子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小雪真小气

  2岁的小雪和贝贝在一起玩。小雪玩汽车,贝贝串珠子。贝贝看到小雪拿着汽车玩得很带劲,于是便丢下珠子,找到妈妈,说:“我也想玩汽车”。一旁的小雪妈妈听到后,就对小雪说:“把你的小汽车借给弟弟玩一会儿好吗?”小雪一下把汽车拦在怀里,撅起嘴巴,断然拒绝:“我的!不行!”

  心理剖析:天生的利己倾向

  2岁的孩子刚刚建立自我意识,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和物都十分在意,很难做到分享。他们往往对自己的东西很抠门,但乐意接受别人的给予。

  这种自我中心化的利己思想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他只在乎自己的想法,很难换位思考,更不懂得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因此,对2岁的孩子而言,他们尚不具备主动分享的能力。如果孩子被迫分享会令他们更加在意自己的物品,适得其反。对2岁及更小的孩子而言,自私不是错。

  海子的进步

  小美非常喜欢海子哥哥(4岁)的玩具图形屋。于是,她走到海子身边,说:“我能和你一起玩吗?”海子有些犹豫,并勉强地答应了小美的要求。但海子逐渐发现,和小美一起玩游戏比自己一个人玩有趣多了。于是,此后海子有什么好玩的都会邀请小美一起玩。

  心理剖析:逐渐学会分享

  与2岁的孩子相比,三四岁的孩子就大方多了。自我认识以及内心安全感的增强使他们逐渐走出自我的圈子,关注他人的想法并体会到分享的好处。他们开始明白,分享不代表失去,相反可以获得更多。

  因此,要求三四岁的孩子把物品分享给别人要比2岁的孩子容易一些。但这只是相对而言,三四岁的孩子因玩具、食物而发生争执的例子也很常见。

  自私不是错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与交往经历的增多,孩子会慢慢走出自我中心主义,逐渐学会分享。因此,当我们在担心孩子会不会成为小气鬼时,不妨先考虑一下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天生有利己倾向,利他思想与行为的建立是一个逐渐发展和养成的过程,需要父母耐心等待。当然,不失时机的引导依然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在孩子学习分享的道路上,父母能做些什么呢?

  再耐心一点

  家长必须明白,无论孩子是不是独生子女,无论你对孩子实施了多么高明的教育,孩子都会经历一个从自我中心化到去自我中心化的发展阶段。从自私到无私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成熟,逐渐从只能关注自己到能够自我满足并有能力去关注别人。因此,不要轻易地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当孩子不具备分享的能力时,我们需要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拒绝也可以

  勒令孩子让出自己心爱的东西,或干脆替孩子做主分割属于孩子的“财产”,对孩子无疑是一种伤害。只有当分享出于自愿时,才会感到快乐,而不是来自父母或外界的压力。“自私”也可能因此而变本加厉。当孩子面对分享任务时,拒绝或接受都是应该被允许的。家长应当尊重孩子的这种选择。

  每个人都有

  如果有一个适合分享和鼓励分享的环境,孩子的行为会更倾向于分享合作。孩子的无私往往建立在自我满足的基础上,让一个两三岁的孩子让出自己手中唯一的东西是很难的事情。但如果相同的东西有很多时,他也许就会考虑分给别人一些。在孩子共同游戏时,同类的物品应准备得充分一些,并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懂得,分享并不意味着失去,而能获得很多的快乐。

  接受孩子的分享行为

  溺爱是孩子不良品行的来源之一,也是独生子女养育中遇到的最大障碍。缺少兄弟姐妹,现在的孩子比过去更难学习分享。不少父母主动地将好吃好穿好玩的全部让给孩子,以此来表达对孩子的重视和爱。不料,这样的行为却养出了一个个独食独占的小霸王。因此,当孩子偶然表现出分享行为时,成人就不应该再矜持着“大爱”情结,做出不必要的推辞,说出类似“宝宝自己吃”“我们不要”等话语。这样做只能强化孩子的独享意识。

  做慷慨的爸爸妈妈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父母一边在教育孩子要大方,而自己却又表现得很自私,那自然也不会养育出一个大方的孩子。如果父母行为慷慨,对邻居热情,对弱小的人会报以关怀,对遇到困难的人总是不吝啬帮助,这对孩子而言是无形的教育财富。即使没有刻意去教孩子如何无私,孩子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个慷慨的人。孩子的社会化过程是不断学习分享、学会分享和乐于分享的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不自私,变大方了。慷慨的孩子很可爱,父母也会觉得很有“面子”。但“无私之苗”并不是一朝一夕长成的,它需要我们耐心等待,着意培养,更需要我们了解孩子为什么自私,以及如何让孩子自愿去分享。

(实习编辑:李丽欣)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