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引导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灵引导

过分任性需要及时心理引导

举报/反馈
2010-08-04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常听到家长这样抱怨:“我女儿还不到3岁,就爱扔东西,打人,你越是不让她动的东西她偏要动,真是气死人!”“我儿子刚满2岁,特别任性,到商店要这要那的,不给买就躺在地上撒泼、打滚,真拿他没办法!”……上述令父母们感到气恼的儿童任性行为,在儿童心理病理学中被称为“儿童行为失调综合症”,常发生在1~4岁儿童身上,是一种儿童心理偏异的行为。

  主要原因是后天教育不良和家长过于溺爱。尽管儿童的过度任性行为也隐含着积极的因素,如渴望接触社会、希望引起大人注意等,但这种行为毕竟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是阻碍儿童人格完善的主要障碍,应采取各种措施加以矫治。矫治应从小抓起,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及早进行正面行为教育。当儿童能够理解“不”的含义时,家长就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反复用言语或表情明确地表示“对”或“不对”,使孩子逐渐对客观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标准。对孩子正确的言语、行为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不正确的言语和行为不姑息、不迁就,抑制孩子任性的“苗头”。

  2.在阻止孩子破坏性行为的同时,也要满足其好奇心。有的孩子的好奇心很强,撕报纸、扔东西表面上看起来是破坏性行为,实际是孩子的好奇心所驱使,属儿童探索行为。就拿孩子爱撕东西来说,不该撕坏的书给孩子阅读前一定要反复叮嘱孩子,书是看的,不能撕坏,书里面有好多动听的故事,撕坏就不能讲故事了等等。一旦孩子撕坏了有用的书或报纸,可以与孩子一起把撕坏的书或报纸粘好,并告诉孩子,妈妈不喜欢撕书的孩子,妈妈很生气等。让孩子懂得他的这种行为是令人讨厌的。随后,可拿起没用的废纸交给孩子随意撕,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让孩子懂得了要爱护书籍的道理。

  3.合理运用正性和负性的行为强化技术。行为治疗是对个体行为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矫正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正性强化(奖励积极行为)和负性强化(惩罚不良行为)是两种最常用的行为治疗手段,对矫治儿童任性行为非常有效。比如,当儿童在一起玩时出现抢玩具的行为时,可让抢玩具的儿童暂停游戏,坐在一边看其他小朋友玩,直到他向家长表示不再抢玩具了,再让他继续和大家一起玩。若任性行为较严重,可采取关禁闭的方式。必须让孩子明白,他是因任性、不听话而被隔离的。禁闭时间宜在5~20分钟内。 注意:此法不宜经常采用,更不要当着外人的面关孩子的禁闭,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年幼或偶有任性行为的儿童,也不宜用关禁闭的方法。

  4.在处罚任性行为的同时,家长应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例如,对孩子解除禁闭后,令孩子去洗脸,洗手,孩子若能遵嘱执行,应对这一行为及时作出鼓励表扬。

(实习编辑:李丽欣)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