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灵鸡汤

家人患精神病,家属更要积极面对生活

举报/反馈
2010-08-03 10:00:0039健康网社区

  编者按:这是一位病人家属在家人康复出院后写的文章。他在妹妹患上精神分裂症之后,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并尽快把妹妹送至广州白云心理医院进行就医。在他的尽心关爱和陪护下,妹妹在接受三个月的专业治疗后康复出院,情况良好。他希望自己的这些回忆和分享可以帮到其他的家属陪护去调整心态。在此我们非常感谢他的坦诚和用心,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目前很多人都对精神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对精神疾病患者抱着歧视的态度,包括不少病人家属在内,对如何帮助患病的家人就医和陪护都是不清楚的,也有不少病人家属在陪护的过程当中,因为不懂排解自己的精神压力而一定程度上导致自己也出现精神或心理上的问题,令人担忧。因此,希望这文章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

  天降厄运,妹妹患上精神病

  2007年6月,我在珠海求学,大学三年级,本来已经联系好珠海一家实习单位,心想这个暑假就安心做好这份工作,为08年毕业找工作奠定工作经验。

  然而,世事难料,突如期来的家庭厄运突然改变了我的行程安排,开始改变或者应该说进一步完善我的心理素质:妹妹突然入院了,在当地医院的一级病房看护。

  起初,我以为是出了什么意外,身体有什么问题,但是进一步了解情况后我才知道事情远比我想象的还要来得严重,是精神出了问题。

  妹妹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学习工作不尽人意,长期调整不好自己的心态,超年龄界限想象本不属于其年龄阶段应该想象的问题、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

  妹妹精神崩溃了,在一次三角恋爱作为导火线的事件出现之后,开始疑神疑鬼、胡言乱语、情绪波动巨大。

  作为家中长子,又是家族中唯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清楚自己此时此刻必须要镇定、要冷静对待,不能感情用事,要理智及妥善地处理好这件事情。首先,我通过网络及图书资源了解了妹妹的症状特征,初步可以肯定妹妹是得了精神分裂症,必须尽快到专门的精神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由于家族中没有既往病史,而且是第一次发病,发病时间不长(一个星期左右),马上住院治疗的效果会很明显,且康复的机会很大。

  积极陪护,更了解精神病患者的世界

  从各方信息得知,广州白云心理医院技术一流、环境优美、管理系统规范、病人多以青少年为主,而且病情相对较轻,非常适合妹妹的康复治疗。在充分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之后(父母一直不愿意相信及接受自己的女儿得了精神病),我便与父母携同妹妹一道前往。

  在进入有保安守护的玻璃安全门之后,我就想象,这里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但后来的事实告诉我,这里的世界远比我想象中的印象要来得更加深切与刻骨铭心:

  所有住院人员,包括患者及陪护家属,都要暂时交出可能对身体安全构成威胁的东西,例如皮带、鞋带、玻璃杯、小刀等,后来我才清楚并理解这种做法,原来患者一度患病的情况下极有可能会在发病的时候对他人或者自己构成人身安全问题甚至生命危险,再者,如果长时间患病,患者康复效果未能在短时间见效,患者极有可能轻生,了结自己的生命以求得到心灵上的解脱。

  医院运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絮。按时打针、吃饭、检查、吃药、工娱、睡觉,所有患者按照医院的规律慢慢康复自己的病情。当时医院已有将近200个各种类型的患者,父母在医院陪护不到三天就被医生劝说回家了,一是会增加妹妹的依赖心理,二是会重复影响妹妹的正常康复,因为父母也是第一次进入这种空间,除了要面对自己女儿的病情之外,还要同时面对身边各种类型的患者具体症状表现,心灵上同时承受两种精神压力,或多或少会无形中带给妹妹不必要的情感波动。

  而我,在医院当陪护将近两个月。

  第一,我坚强我自信。利用自己仅有的少量心理知识在空闲时间里尽量做好妹妹的心理指导。尽管在打完刺五加注射液、做过脑功能之后她的情绪会好转很多,但往往是今天认真听过我的指导之后,明天就基本忘记了,然而我不放弃,像《越狱》中的男主角一样:保持信念。果然,随着时间的推进,慢慢地,妹妹开始主动接受我的观点,认识到自己的不正常行为举动,承认自己的病情,乐意接受治疗,并向往美好的未来生活,期望又能像正常人一样过日子,重新回归社会。

  第二,我主动寻找有关的资料去更加了解妹妹的病情,希望找到源头,协助医生做好妹妹的病情信息,渴望能像中医一样:对症下药。以求尽量帮助妹妹的病情康复。

  第三,我适当出去逛街、购物、看电影、聊电话、上网打打游戏,寻求多种压力舒缓途径,借以释放自己多重紧张的精神压力,以求自己心理压力平衡。

  第四,我更加注重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主动参与医护人员的谈话,主动与主治医生及心理医生谈话,主动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更多心理康复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种种因素,因为我知道,作为陪护,是除医护人员之外,与患者有最直接接触的人,如果自身心理素质不过关,会直接影响甚至阻碍患者病情的康复。

  终于,三个月过去,妹妹康复出院,全家欣喜。

  家属陪护如何主动去舒缓自己的精神压力

  我没有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竟然也会像汶川地震的灾民或者救助人员一样,脑海中时常会浮现出当时环境的一些画面:

  走廊里,问一个身边的女孩,你叫什么名字啊?她没有回答,一直望前走,大概过了将近10米才又折回来对我说,我叫XXX;

  篮球场里,一个穿着球衣的高个子男孩一直保持一个姿势看着球场,雷打不动,直到一个半小时的活动时间结束;

  花园里,一位阿姨患者聚集一大帮患者围绕一桌,开圆桌会议,大谈企业管理之道;

  医生办公室里,突然走进一个连门也不敲的患者,问,医生,我现在要干嘛?

  卡拉OK房里,一个中年男子,目中无人,一直双手紧握,数着手指,好像在计算一千几百万的生意;

  输液室里,我曾经参与捆绑因为发病而不肯吃饭、洗澡、睡觉的极端患者到床架上;

  过道里,一位靠窗边的中年男子会不理会身边有什么人存在,突然脱下自己所有的衣服;

  房间里,不定时会有人大声说话或者唱歌;

  桌球室里,一个面容俊朗的小伙子会因为输了一个球而跪在地面,大哭大闹直喊冤;

  至于妹妹,曾经当众骂我、打我、向我吐口水,甚至凌晨4点多叫醒我,让我唱歌给她听,一直唱到天亮……

  相信很多家属陪护出院后都会有与我同样的脑海印象,精神医院这个世界一下子给正常人们的信息太多,一下子去思考人生的问题也太多太复杂,或者,是我们平时不会主动去关注这方面的信息罢了。

  出院后,我认为,家属陪护已经存在了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创伤,首先应该得到自己的重视,主动通过多种途径适当去舒缓精神压力,力求让自己达到心理平衡。

  第一,认真工作。做好自己手头上的工作任务,热爱自己的工作,处理好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感受好集体团队的魅力及乐趣所在,快乐工作,对前途有信心并为之奋斗;

  第二,开心生活。多看看书看看电影、逛逛街买买东西,感受一下各种人生,知道世界是精彩的,有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去学习、去感悟、去创造,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拥有自己绚丽的人生;

  第三,安然入睡。人的一生有将近三份之一的时间睡觉,出院之后的一两个月里,每当躺下床,我的脑海中不时会有当时医院的一些情景浮现,当然有时候我也会忍不住主动去回想一些比较好笑的画面,但是入睡之后就会做梦,高峰时竟然可以一晚做5个梦!我就知道自己精神过分紧张了,不可以长期这样。于是,现在的我睡觉,幻想自己身处一大片绿野或者海洋或者数数数字,让自己放松,尽量不主动去回想当时的画面,慢慢安然入睡,以提高睡眠质量。我认为这样做并不是逃避或者拒绝面对事实,而是我知道时间会是一个很好的答案,因为随着时间的推进,有些画面我会慢慢淡化甚至忘记掉。

  作为曾经的家属陪护,在患者康复出院、结束陪护生活之后,我们应该怎样理性面对自己的记忆,怎样去淡化那段曾经刻骨铭心的画面呢?

  我认为答案只有一个:淡然接受,积极面对。继续乐观生活,开心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念与信心,让印象深刻的画面慢慢淡化。

(责任编辑:骆丽萍)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