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FAQ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成长FAQ

鼓励孩子也需要窍门

举报/反馈
2010-06-28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过分的鼓励妨碍孩子内在责任感的形成

  过度的鼓励往往意味着过度的关注,而在幼儿园,老师要照管三四十个孩子,不会单单关注你的宝宝,因此,在家中受到如影随形的密集夸赞的孩子,在幼儿园往往会有这样天真地发问:“老师,我把上衣穿好了,你还没表扬我呢,你为什么不夸我是天使?”“老师,洗手前我帮彬彬卷了袖子,你为什么不夸我‘真了不起’?”表扬当然会强化好行为,但如果孩子是为了赢得夸赞而去刻意表现,好行为依旧缺乏内在动力,好行为依旧是脆弱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过多过滥的鼓励削弱了孩子的责任感的形成,他甚至会因此变成一个“小两面派”,大人看得见的时候是积极和无私的,大人看不见的时候就变成唯我、自私和惰性十足。

  过多物质激励,生成“凡事先讲条件”的秉性

  有的父母为强化宝宝的好行为,经常投其所好地用孩子喜欢的玩具、食物、童车等来“笼络”他。这种“鼓励”行为偶尔为之是可以的,也会为亲子关系创造一番惊喜。但如果形成了习惯,反而会削弱孩子从做事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可能让他养成做什么事情都会索要“奖品”,并讨价还价一番的毛病。比如宝宝尝试着用小肥皂洗袜子,原本可能是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游戏”,“很有趣”,你如果大惊小怪地为此奖励他一辆遥控汽车,也许宝宝下次会为了洗手帕再跟你要一辆玩具汽车,而自由自在地与肥皂、清水玩耍的乐趣,反而在此功利的目的下大大地减少了。

  所以,记得不要将物质奖励与宝宝的做事欲望挂起钩来,下一次,他再有“嘻(洗)刷刷”的欲望,对他说一声,“你真能干,能自己做事情了,真让妈妈高兴。再说,洗袜子本身也很有趣。”这就够了。

  鼓励

  也有窍门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鼓励要具体、真切和低调,不要使用不着边际的夸张口吻,鼓励应有度。具体到我们表扬孩子的行为上,我们不妨做到:

  偶尔表扬就可以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表扬带来的“喜悦度”,常常是跟表扬的频密度成反比的。因此,当宝宝的好行为逐渐巩固后,就不必经常表扬他了,免得表扬慢慢成为“鸡肋”。偶尔的表扬,足以让宝宝明白,父母仍在关注他,但,好行为是让他自己受益,不是为了父母的欢心。比如,孩子有5次或10次做得不错,只表扬他一次就可以,亲子双方都会觉得这样“更自然”。

  更多地使用“身体语言”

  宝宝越大,感觉得到父母的口头鼓励越容易,而亲密的“身体勉励”越难。也是,父母会觉得5岁以后的宝宝不再喜欢搂抱、亲吻这样的表扬和鼓励方式,“在公开场合,这令他们害羞”,不过,这并不等于孩子只期待口头表扬的方式。可使用更巧妙的身体语言来说明“你真棒!我为你刚才的行为骄傲!”父母可以使用更有默契感的手势和动作,如对孩子眨眨眼睛、竖起大拇指,这可以让孩子知道,你一点也没有漏看他的表现,这比当众赞扬他更令孩子欣喜。

(实习编辑:张曼)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