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热门话题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婚恋热门话题

隔代寄养不必全盘否定

举报/反馈
2010-06-23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生儿育女,将子女托付给父母教养的“隔代寄养”现象渐趋多见。倍感轻松与放心之余,令很多年轻父母们始料不及的是,孩子逐渐显现出诸多不良性格特征。

  教育和心理界学者就此提出,隔代寄养虽有优越性,却也凸显弊端,年轻父母们应“寄养”有度,尽可能多地承担教养重任,才可促进孩子塑造完整、健康的人格。

  儿子的漠然令母亲落泪

  刚和3岁的儿子田田分开不到一周,肖华在视频里叫田田,儿子竟一脸漠然地瞥了她一眼,就直喊奶奶。睹此情景,肖华潸然泪下。

  肖华与丈夫都是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独生子女,自小身边事项都由父母打理。田田出生后,喂奶、洗澡、洗衣等事情也都落在四位老人身上。

  一岁后,田田就随奶奶回到山西太原,每个月只能见妈妈一次。起初,田田还要肖华抱,后来再见,田田总抱紧奶奶,半年后,田田见肖华就用手抓、用脚踢,无论怎样也不叫妈妈。直至两岁半,田田欢蹦乱跳,却动辄骂人、打人,和小朋友玩耍时总要抢东西。

  “长此以往,孩子性格是否会有缺陷?心理素质会否较差?”电话里,谈及儿子骄横、霸道、任性等不良表现,肖华深感担忧。

  隔代寄养正成为当今年轻父母的主要育儿方式。广东家教研究专家彭顺生副教授说,目前广州抚幼家庭中五成以上存在隔代教育难题。

  因种种原因将孩子送至父母处寄养的年轻爸妈们,虽为经验丰富的父母远胜保姆感到欣慰,却为孩子身上逐渐凸显的种种问题忧心忡忡。与此同时,本该轻松享受天伦之乐的祖辈们,则不但再度挑起育人重担,还要为因此出现的种种问题懊恼不已。

  专程从湖南老家到广州给儿子带孩子的郭大妈,提起孙女岑岑愁容满面。“都快3岁了,可话怎么这么少呢?她太内向,不合群。本来是要送幼儿园,这孩子死活不愿意去,看到不认识的幼儿园阿姨和小朋友,就哭啊喊啊。”

  单亲孩子和留守儿童也是“高危人群”

  记者采访发现,隔代寄养并非只是“80后”所采取的教养方式,近年来,大量离婚家庭和留守儿童的出现,使单亲孩子和留守儿童也成为隔代寄养方式下问题多发的“高危人群”。

  在单亲孩子身上,由于长期欠缺来自父亲或母亲的爱,被祖父母格外呵护,敏感、自我意识强、自理能力差等隔代寄养特征尤为突出。

  16岁的小伟身材挺拔,自4个月父母离异起由奶奶抚养。唯恐孙子受半点委屈的奶奶对小伟照顾细微,小伟至今仍不会自己洗袜子,餐餐坐等奶奶将饭菜碗筷端至面前。

  “奶奶一训我,我就觉得她也嫌我麻烦,不想留我了。”小伟对记者说,他知道奶奶疼自己,却总控制不住地敏感、小心眼。

  与有些城里孩子在隔代寄养下形成的骄纵相反,在那些成长在乡村中的留守儿童眼神里,总流露出些许自卑与胆怯。

  在吕梁市临县14岁的小峰心中,最亲近的人是从小照看他的爷爷奶奶,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更像匆匆来去的过客。他很懂事,每逢寒暑假就随父母进城帮忙。然而,自小不被父母保护,时常被村里孩子欺负的小峰,总显得有些战战兢兢。

  隔代寄养弊端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无论城市、农村,还是单亲家庭的隔代寄养,都难免在幼小心灵上留下烙印。”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博士辛志勇说,早期的亲子教育对人格养成至关重要,隔代寄养的明显弊端若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就可能造成成年后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彭顺生分析说,大量调研案例表明,隔代寄养有两大特点。一是“重养轻教”。祖辈们教育观念陈旧,认为衣食住行就是养育孩子的全部,很少关注孩子早期智力开发、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二是“施教不当”。俗话说“隔代亲”,老人们更溺爱孩子,容易养成孩子任性、蛮横、自私等不良性格,使孩子成为家中“小霸王”的同时,可能也会使其形成孤僻、不合群、胆小怕事等人格特征。

  辛志勇分析说,年轻父母们通常认为上学前的几年内,孩子尚年幼无知,在祖辈处并无大碍。然而恰恰相反,0到7岁是智力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早期经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年后的人格特征。

  除个性问题外,隔代寄养对孩子创新性、视野的束缚也不容忽视。彭顺生分析说,隔代寄养还可能扼杀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他说,老人养育观念相对传统或滞后,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易改变。对孩子“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探究举动,总习惯性地予以阻止。对外界新鲜事物,老人或因体力原因不鼓励孩子观察,或瞻前顾后地认为影响孩子身心,往往一味束缚孩子脚步和视野。

  隔代寄养要掌握好“分寸”

  辛志勇认为,事实上,受产假时间的限制,以往很多中国父母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采用了隔代寄养方式。与如今隔代寄养的区别在于,他们只以此为辅,教养子女的主要责任仍在他们肩上。从多数当代人健康、积极的举止看来,大可不必对隔代寄养全盘否定,窍门在于要掌握“分寸”。

  辛志勇说,“沟通”是化解隔代寄养种种问题的“金钥匙”。一方面,年轻爸妈们要多与父母沟通,尽可能形成统一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以免在教育孩子时“口径不一”,令孩子无所适从,感到困惑、恐慌,乃至焦虑。

  另一方面,年轻爸妈要善于与孩子沟通。如可通过写日记等方式记录自己对孩子的思念,在电话里如果孩子不说话,可以给他讲你最近的生活,尤其是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其与父母通话的兴趣。和孩子相处时,有意识地带给孩子惊喜,比如带孩子去做祖辈无法带孩子做的事情,如到游乐场等,让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感。

  对祖辈而言,辛志勇认为,不妨通过阅读当今育儿书籍、看电视节目等方式更新育儿知识和理念,以“与时俱进”的教养方式,尽可能避免隔代寄养弊端。同时,可多带孩子到外面玩,让孩子开阔视野,并帮助孩子发展与他人的关系。

(实习编辑:张曼)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