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塑造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性格塑造

当心:7个月宝宝的情绪自虐行为

举报/反馈
2010-06-16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自从女儿璐璐出生以来,如今已经过去了7个多月,关女士和丈夫从来都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不知什么原因,宝宝总是没完没了地哭,其实,她的身体并没有什么疾病。

  在长期疲劳的状态下,夫妻俩即使在双休日也休息不过来,因为白天照顾女儿同样身心疲惫。最近,关女士又发现了新问题,那就是女儿的脾气似乎变得特别急躁,一旦要吃要喝要睡,就突然大哭,就算你把饮食放在她嘴边,她还要哭上很长时间才能安静下来,有时吃完喝完还要哭一阵子。

  看上去,宝宝仿佛对自己的痛苦体验有着很强的记忆,反应很强烈,而妈妈的情绪也时常跟着宝宝变得糟糕。

  虐待情绪等于虐待大脑

  例1:7个月的璐璐并无身体不适,但是她的哭不分昼夜,家长很难安慰,除非自己哭得累了、困了,才会停止,不像有的宝宝,能自己躺在小床上安静地玩一会儿。

  例2:家里来了一个小伙伴,从小伙伴一进门开始,2岁的栋栋就不停地哭,小伙伴走到哪儿,他就跟着在哪儿哭,本来咳嗽就没好,现在他一哭,反而咳嗽得更厉害了。

  例3:21个月的飞飞是个很爱发脾气的宝宝,他一发脾气就用手抓脸,脸被抓得痕迹斑斑,妈妈很是心疼,虽然想了很多办法,但是总也不见效。

  例4:刚上幼儿园的小宝宝都要哭一阵子,但是娇娇比别人哭得声音更大、时间更长、更厉害,老师怎么劝她,她都得不到安抚,坐在小椅子上使劲地哭,一个月还没有适应,老师担心她嗓子哭坏了,就劝她退园了。

  除了具有一些自我保护的本能以外,小宝宝一般都还没有自觉、主动保护自己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一旦遇到不顺心的情景,有的宝宝就过度反应,强烈地发泄消极情绪。

  凡是虐待自己情绪的宝宝,都容易出现既依赖他人、又不容易接纳他人劝慰和帮助的倾向,同时还不善于自我调整情绪,结果就剩下纯粹的闹腾,长久下去,将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

  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在宝宝出生之后,前3年的情绪会影响大脑的变化,凡是善待自己情绪的宝宝,其脑厌质颞叶扁桃核区能够释放抑制不良情绪产生的生化物质,例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氢化可的松等,而虐待自己情绪的宝宝,这种大脑功能则要弱一些,长大以后更有可能产生心理和情感问题。

  善待情绪等于善待身心

  情绪是宝宝最早发展的心理活动,一般来说,父母都特别关注宝宝的早期智能开发,但是对宝宝的早期情绪问题,或者不重视,或者不知所措。要知道,人类发育成熟的情绪有3种状态:心境、激情和应激,而正向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好的心境对工作、学习、生活及生理健康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人精神振奋、提高效率,而坏心境则恰恰相反。

  激情是爆发强烈但持续时间短暂的状态,伴有明显的肢体反应,例如哭闹、红脸、瞪眼、跺脚、喘气、拍打等,激情会激起一种动力,但容易过分冲动。

  应激是对出乎意料的情境做出的判断和反应,适度应激有益于加强内脏、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活动,促进人体释放能量,但过度应激则会使人过多消耗能量,甚至引起疾病。

  由此可见,积极的情绪体验就如同沐浴温暖的阳光,总是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得舒舒服服;消极的情绪体验却如同阴霾笼罩,总是想不开,自己跟自己都过不去,相当于虐待自己。学会善待自己的情绪,才有利于身心健康。

  对于刚刚出生的宝宝来说,他们虽然具有一些先天特征和差异,但是在情绪培养上的方法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只有良好的养育方式和有意识的早期训练,才能提高宝宝善待自己情绪的能力。

(实习编辑:陈兴娣)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