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人格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九型人格

揭秘:孩子遇事退缩心理

举报/反馈
2010-06-13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有少数孩子,和父母亲人单独在一起时能有说有笑、情绪自然,没有异样的表现。但如果家里来了外人,就像换了个人似的,非要家人抱着、给对方留下一个后背,或干脆躲到没有生人的房间里不可。

  如果让他跟着爸爸妈妈到亲戚朋友家作客,是想也不要想的,即便去了也绝不进门;他们平时拒绝到任何陌生的地方去、不愿意结交小朋友,而喜欢独自在家里与玩具为伍;对上幼儿园和上小学表现出抵触情绪。

  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最好带孩子到大医院的心理科查一查,因为这种性格和行为上的失常,在精神医学上被称儿童退缩行为。

  孩子的退缩表现是儿童期较常见的心理障碍,是儿童严重的行为问题之一,它导致孩子在自身的社会化方面采取消极的态度,在社会交往场合因感到陌生、害怕而极力回避。

  通常,这类孩子多数在三四岁还有明显认生、胆小的迹象,这其实是退缩行为的“前兆”,但有些父母以为自己的宝贝老实、听话;也有的觉得这种状况等孩子大一点自然会好的。由于缺乏有效地引导,其中一些孩子在5-7岁阶段,退缩行为会逐渐加重。

  到上学以后,问题就明显地暴露出来,如果不及时纠正,它将会持久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自我定位以及性格的健康发展。那么,父母该怎样区分孩子是单纯的乖乖,还是有退缩的倾向呢?

  哪些行为与“退缩”有关

  5岁的亮亮白白净净、眉清目秀的,谁见了都说像个女孩;而他的性格也出奇的安静,平时喜欢一个人看卡通书、看动画片、玩玩具或听奶奶讲故事,很少出门和小朋友玩,也不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亮亮很乖,哪些事情不能做,对他说一遍准能记住,所以家里的人从不担心他会有什么冒险的举动。

  但和同龄的孩子比,温顺的亮亮孤僻、胆小、怕狗、怕猫、连小白兔也不敢摸一下;最让父母头疼的是不愿意上幼儿园,老师说他很少说话,和小朋友玩或被老师点名在大家面前说话显得很不自在,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奶奶心疼孙子,怕小朋友欺负他,索性隔三岔五把他留在家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甄中科认为,亮亮的表现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老实”、“听话”,因为老实、听话的孩子很多,但他们不排斥小朋友、不拒绝尝试新的活动、也不回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而亮亮的孤僻、沉默、胆怯、交往焦虑,则显示出其行为中明显的退缩倾向。

  他介绍,儿童的退缩行为表现为人际交往的退缩、对新鲜事物的退缩和日常生活活动的退缩。这三种表现在某些孩子身上会同时存在,也有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

  这些行为具体体现在:在家里比较安静,说话不多,但与家人交流还算自然,对客人则表现出惧怕或回避的态度;在幼儿园喜欢独处,或者怯怯地、很不情愿地跟在小朋友的后面参加集体游戏、从不主动回答问题。

  在极少的户外活动中,很难主动参与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中,面对陌生人打招呼,显得害羞、不知所措。这些孩子大多缺乏自信,他们虽然独处时感觉比较自在,但心中又常常感到压抑、孤独和焦虑。

  甄大夫说,儿童突然进入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或遇到意想不到的惊吓而显出害怕、退缩的样子是正常的,但随着他对新环境的逐渐适应,状况会有很大的改观。有退缩行为的儿童却总是与新环境格格不入、难以适应新生活;缺乏创造性。

  所以,应对他们及早干预,否则任其发展,有可能延续到成年,对其性格的形成、自身发展和生活都带来不利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自闭倾向。

  孩子退缩原因何在

  有的孩子天生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差,遇到陌生的人或陌生的场景、环境,内心不由自主地感到拘谨、不知所措,缺乏迅速调整自己心态的能力,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进入状态,表现出退缩。这些孩子在气质上大多属于黏液质和抑郁质,平时反应缓慢、少言寡语、怯懦孤僻、性格内向呆板,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

  家人的过度保护,是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的大敌。有的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害怕孩子被小朋友欺负,整天把孩子圈在家里,剥夺了他和小伙伴游戏和交往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就习惯了独处,对群体生活很不适应。

  而成人的过分溺爱和迁就,事事包办代替,也使孩子失去了尝试和锻炼的机会,等到需要他独立做一件事时,其结果百分百地注定要失败。这会导致孩子的自卑,自然也就不愿意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短处了。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超出了其本身的能力,使孩子可望而不可即;可家长的心就是这么“高”,对孩子时时指责、批评、惩罚,或用孩子害怕的语言吓唬他,使孩子失去安全感;也有的父母对孩子限制过多,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做,客观上为孩子创造了退缩的环境。

(实习编辑:陈兴娣)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