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理常识

童年,在游戏中度过

举报/反馈
2010-05-24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和我先生散步经过一片冬青灌木丛,他兴奋地对我说:“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玩打仗的游戏,我们折下冬青的枝条削好当自己的‘兵器’,分成两支队伍扭打成一团。当然,‘兵器’不能带回家让家长们发现,得藏起来,于是彼此会去偷对方那些又长又韧的‘好兵器’……”

  他所津津乐道的这些打打杀杀游戏我小时候可不屑玩,我们女孩子有自己的游戏——过家家。

  夏天中午,知了声声叫得欢快,温热空气中野草香味扑鼻,几个小女孩在小溪边树荫下搭建我们的“家”,粘土捏成小饼,缀上田埂边采来的紫色野浆果,树枝当筷子瓦片当餐刀,一顿想象中的美食就出炉了……

  不可思议的是,当时的我们对这样的过家家游戏乐此不疲,玩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关于游戏存在的原因及目的,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提出“复演说”,他认为儿童的发展复演了从动物到野蛮人再到部落成员的人类发展,儿童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

  “复演说”可以巧妙地解释男孩子和女孩子游戏类型的差异,男孩子喜欢玩对峙打仗游戏,复演了远古时代人类男性外出狩猎参与部落征战,女孩子喜欢玩过家家游戏,则复演了远古时代人类女性采集野果织补烹饪。

  “复演说”是古典游戏理论代表,现代游戏理论代表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有关游戏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具有宣泄作用,可以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游戏使儿童暂时摆脱现实的强制和约束,从被动接受消极体验转变为主动释放这种消极体验。

  记得我小时候玩过家家,经常和小伙伴假扮开生日Party吃生日蛋糕,刨根究底是在现实生活中总吃鸡蛋面过生日的我们特别希望能邀请许多小朋友一起过西式生日。通过过生日这一重复性游戏,我们体验着点蜡烛吹蜡烛吃奶油蛋糕拆生日礼物的快乐,弥补了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

  无论心理学家提出何种游戏理论,不可否认的是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游戏是儿童模拟社会活动迈出的第一步,幼小的我们多么渴望能像成人一样做家务活、从事各种职业,但是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无法达成,游戏则解决了这一矛盾满足我们的愿望。

  在游戏中,幼小的我们可以展开自由想象,可以初步体验人际关系,可以逐渐学会与他人沟通协调,可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知今天许多独自一人陪伴电视机、电脑游戏的小孩能否体会到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打闹的快乐?不知今天许多拥有整套芭比娃娃家居饰品的小孩能否体会到我小时候自己动手制作小水桶、小沙发的乐趣?若干年之后,留在他们童年回忆里的又是什么呢?

(实习编辑:陈兴娣)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