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情感驿站

一顶绿帽引发了一场官司

举报/反馈
2010-05-23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气愤之下,他把前妻和已经上大学的儿子告上法庭,要求确认与儿子不存在血缘关系。令他吃惊的是,亲子鉴定结果却表明两人是生物学父子。

  但他怀疑有人在鉴定上做了手脚,为了说明儿子不是自己所生,他四处证明自己“性无能”,要求法庭再审,并不停上访,闹得众叛亲离、四面楚歌……

  儿子已上大学,再婚父亲忽然怀疑儿子的来历

  张子莫是湖北某学院的学生,多才多艺的他身高1.78米,长得阳光帅气,一入大学校门就被选为学生会干部,在同学当中很有号召力。

  2004年5月的一天,张子莫忽然接到母亲王玲的电话,说与母亲已离婚多年的父亲要求与他做亲子鉴定。

  听到这个消息,张子莫如遭雷击,脑袋里“嗡嗡”作响。对于父亲,他有太多的怨气:从小,父亲就很少给他父爱;父母离婚后,父亲对他关心更少了。母亲为了他没有再婚,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

  即使这样,他认为父母之间的事是上一辈的私事,与他没有关系,仍然像敬重母亲一样敬重父亲,没想到,父亲竟然要做亲子鉴定,这是侮辱母亲的清白,更是毁坏儿子的声誉,天下竟有这么糊涂的父亲!

  愤怒之下,张子莫一口回绝了:“他不想认我这个儿子,我还不想认他那个父亲呢,我拒绝鉴定!”

  母亲还想说什么,张子莫“啪”的一声挂断了电话,泪水顺着他的面颊流了下来……

  张子莫的父亲名叫张玉松,是湖北省荆门市一家公司的内退员工,今年49岁。张玉松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荆门大学的教授,1.8米身高的张玉松长得一表人才,27岁那年,经人介绍,他认识了荆门市一名幼儿园老师王玲。两人一见钟情,不久就结了婚。

  1985年8月12日,张子莫出生了,全家人开心不已。然而,张玉松一次外出应酬后,夫妻间和睦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天,邻桌有一名妇女说王玲当幼师之前是花鼓剧团的演员,曾与别人谈过恋爱,有过暧昧关系。

  有这件事闷在心里,张玉松看王玲处处别扭,但又不好说出来。

  王玲是幼儿园老师,荆门市某行政单位干部郑林的孩子就在她的班上,因为这个原因,郑林经常来张玉松家串门,与张玉松称兄道弟。没想到,有人告诉张玉松,说郑林与王玲一直有染,张玉松气得头都大了。

  他认为妻子婚前有什么不检点,都可以原谅,婚后还这样,就是对他不尊重。可除了传言,他没有什么证据,只好闷在心里发火。

  1989年初,几个同事在一起聚餐。有个同事和张玉松开玩笑,说王玲那么漂亮,要把家守好,防止别人乘虚而入。同事本来是想恭维他老婆长得漂亮,孰料,张玉松却从这句话里听出了弦外之音:大家都知道了王玲有婚外情。他感到颜面顿失,对传言越加笃信不疑。

  从此,他与王玲分床而居,一连几个月不与她说一句话。他还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叱骂王玲有作风问题。王玲总是向他解释,不要听信别人谣言,可他根本不给王玲辩白的机会,王玲因此彻底冷了心。

  1998年7月,王玲与张玉松协议离婚。儿子张子莫判给王玲抚养,张玉松同意每月付抚养费150元,直到儿子18岁止。

  张玉松与王玲离婚后,双方过了一段平平静静的日子。几年后,张玉松再婚了。这份平静也从此消失。2003年,张玉松与有离婚史的刘梅结了婚。刘梅时年30多岁,此前跟前夫生过一个孩子。她很想跟张玉松再生个孩子,可奇怪的是总不能怀孕。

  两人来到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问题出在张玉松身上,医生说他的生育能力比较弱,需要治疗才能达到正常生育的能力。

  得知检验结果,张玉松怀疑是医院检查有误,因为儿子张子莫已经18岁了!于是,他和刘梅又来到荆州市中心医院检查,结果还是“生育能力受限”。他俩不死心,又前往武汉市仁爱医院、北京大学附属某医院检查,结果依然如此。

  张玉松终于相信自己确实没有生育能力了。那么,张子莫是谁的孩子?这个疑团终日盘旋在他的脑海。回想起离婚前对妻子的怀疑,张玉松固执地认为张子莫一定不是自己的亲生子。他愤怒不已,气冲冲地找到王玲,质问她到底是跟哪个男人生下了儿子张子莫。

  王玲坚决否认,愤怒地说:“你现在生育能力受限,不能代表你18年前就不能生孩子!你侮辱我不要紧,你敢侮辱儿子,我跟你拼命!”

  然而争吵并不能辨明是非,张玉松要求做亲子鉴定,以确认他与张子莫之间是否有血缘关系。

  王玲气得流下了眼泪:当年,就是因为张玉松当众侮辱她,她才与他离婚。没有想到事隔这么多年,他仍然不放过她,竟然拿儿子开刀旧事重提。如果她同意去做亲子鉴定,这不等于承认他对自己“出轨”的指责吗?因此,她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

  见前妻不愿做亲子鉴定,张玉松认定前妻心虚了,更加认为儿子根本不是自己亲生的。于是,他隔三差五就到王玲的工作单位和家里吵闹,要求王玲赔偿他对张子莫的抚养费和精神损失,以讨回他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

  一时间,同事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王玲在单位根本无法抬头做人,如果不去做亲子鉴定,她感到自己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万般无奈,她只好给儿子打电话商量,希望他跟张玉松去做鉴定。

  没想到,儿子一口拒绝了。儿子已成年,拒绝是儿子的权利,作为母亲,王玲也不能强迫儿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于是,她再次坚决拒绝张玉松的要求。

  “父子之战”开打,亲子鉴定结果也遭遇怀疑

  见协商不成,张玉松将王玲告上荆门市东宝区人民法院,要求确认他与儿子之间无血缘关系,赔偿经济和精神损失。

  接到法院的应诉通知,王玲气得晕了过去,她没有想到张玉松会来真的,这不仅侮辱了她,玷污了儿子,还给他自己硬戴了一顶“绿帽子”!

  张玉松的妹妹张玉莉是荆门市一家医院的医生,她对哥哥说:“我是一个医生,对遗传问题有点研究。侄儿的身高、长相跟你很接近,而且连一些鲜为人知的习惯和小动作都是一样的。

  不需要鉴定,我就知道他是你的儿子,你何必把屎盆子朝自己的头上扣?连累我们整个家族都蒙羞呢?”

  接着,妹妹耐心地跟他解释,“生育能力受限”只是指生育有很大难度,并非完全没有生育能力。你现在年纪大了,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而且症状或许比过去严重,所以迟迟不能与刘梅生育孩子是非常正常的。然而,张玉松根本听不进妹妹的劝告。没办法,王玲只好求助张玉莉来做儿子的工作。

  2004年5月上旬,张玉莉给侄子张子莫打了电话,希望他能够理解妈妈的难处,就当是为妈妈牺牲一回,给妈妈一个清白。姑姑这一席话,说得张子莫泪如雨下,他更加憎恨父亲,但为了母亲,他还是违心地答应与父亲进行亲子鉴定。

  当月,法院委托湖北省公安厅技术处对张玉松和张子莫进行亲子鉴定。取样的那天,张玉松及妻子刘梅、王玲和儿子张子莫一同来到公安厅技术处,在有关人员见证下抽取了血样。

  鉴定结果还没有出来,张玉松已经对儿子不是自己的深信不疑,开始找人计算王玲应该赔偿他多少钱。

  5月13日,鉴定结果出来了:张玉松是张子莫的生物学父亲。

  张玉松根本不相信这样的鉴定结果,认为检材被掉了包,要求重新鉴定,并说自己决不做顶缸爸爸,不能白为别人养儿子,王玲必须为她的“出轨行为”付出代价!

  证据确凿的科学依据摆在面前,父亲还要否认自己,张子莫愤怒了!他认为父亲太无聊了,拒绝再次进行亲子鉴定。

  没过几天,张玉松夫妇赶到王玲家里闹事,高声诋毁王玲的人品。因为被张玉松闹得无法生活,王玲只好再做儿子的工作。为了伤心的母亲,张子莫同意再进行一次亲子鉴定。

  不过,他提出了条件:如果再次鉴定的结果仍然是父子关系,张玉松必须拿2万元供他上大学。当时,张玉松不同意,鉴定的事只好作罢。后来,刘梅愿意拿出私房钱来支持丈夫,张玉松又改变了主意。

  2004年8月12日,为了防止张玉松反悔,张子莫与张玉松在法官见证下,签订了一份协议。内容是:张子莫同意再次做亲子鉴定,鉴定机构由张玉松选定三家以上,张子莫临时抽签决定。

  如果鉴定的结论表明两人具有亲子关系,张玉松须当场付给张子莫上大学的费用2万元;如果鉴定结论表明不具有亲子关系,张玉松将通过法律手段主张自己的权利。同时还规定,去异地鉴定的差旅费、鉴定费由张玉松垫付。

  最后,双方确定在广东省公安厅做亲子鉴定。为了慎重起见,东宝区法院派了两名法官一同前往。第二天,张玉松、刘梅夫妇,王玲、张子莫母子,在两名法官陪同下,前往广东省公安厅技术处做鉴定。

  正当技术人员准备抽取血样时,张玉松又提出了新要求:抽取的血样他也要保存一份。他要送到北京再鉴定。这话的含意很明确:还没有鉴定,他已经不相信广东省公安厅的鉴定结果了。

  那鉴定还有什么意义?张子莫当即断然拒绝张玉松的这一要求:“你保存一份样本,谁知道你会做什么手脚?”双方僵持不下,当天的鉴定只好取消。

  第二天早上,张玉松夫妇扔下张子莫母子和两名法官,一走了之。

  2004年11月15日,法院开庭审理,认为,张玉松提供的精液化验数据是在张子莫出生近20年后所做试验的结果,不能真实地反映他20年前的生育能力;张玉松以此怀疑与张子莫的亲子关系证据不足;张子莫与张玉松已经做过亲子鉴定,结论为双方具有亲缘关系。法庭予以采信,依法驳回其诉讼请求。

  张玉松不服,上诉到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不料,中院同样驳回了他的上诉。

  败诉之后,张玉松并没有罢休。为了找到更有力的证据,他开始寻找郑林家。张玉松妻子刘梅找到郑林的弟弟,指着张子莫的相片说:“你看像不像你哥哥?”对刘梅这般无理取闹,郑林弟弟哭笑不得,应付着说:“如果是郑家的孩子,我们会负责!”

  然而,这句话经过刘梅转述后,张玉松便认定郑家承认了张子莫。

  诉讼上访不停,执著“追求”一顶绿帽子为哪般

  2005年4月,张玉松到设在北京的中天司法鉴定中心进行生育能力评定。4月12日,中天司法鉴定中心作出结论:张玉松因腮腺炎呈阳性、阴茎包皮长、生殖道感染等情况,致其生育能力受限。

  拿着这个结果,张玉松于2005年6月6日再次走进了东宝区法院。这一次,他把前妻王玲、儿子张子莫一同列为被告,要求法院确认自己与张子莫不具有父子关系,并追讨抚养费和精神损失费。

  2005年9月,法庭即将开庭。但是,负责此案的审判长、东宝区民事审判一庭庭长周伙明却心情沉重,认为一对20年的父子,不该闹成这样。于是,他找张玉松谈话,想劝他撤诉。

  周庭长推心置腹地说:“如此费尽心机想证明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你究竟是什么目的呢?儿子现在已经是大学生了,再证明儿子不是自己亲生,对你、对儿子有什么好处?”

  张玉松说,儿子确实不是他的,他长得像郑林,他不愿意做一个顶缸父亲。周庭长说,我看你与张子莫长得很像,都是近1.8米的个子,一看就是东北汉子,而且还有亲子鉴定。但是周庭长无法说服张玉松,他又找张子莫谈话。张子莫明确表示,他痛恨那个“精神偏执、无聊透顶的父亲”。

  2005年9月22日,荆门市东宝区法院经开庭审理,认为,张玉松出示的证据,仅能证明张玉松现在生育能力受限,但不能证明张玉松完全不能生育或者第一次结婚时不具备生育能力。

  张子莫已满20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不同意重新进行亲子鉴定理由充分,法院予以支持。结合湖北省公安厅的鉴定书,可以认定张玉松是张子莫的亲生父亲,法官依法驳回了张玉松的诉讼请求。

  张玉松不服判决,再次上诉,荆门市中院再次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

  2006年4月13日,张玉松再次来到北京,请中天司法鉴定中心对他的性功能进行鉴定。鉴定意见是:张玉松存在原发性勃起功能障碍(器质性)。他认为,既然是原发性的,那就说明他一直生育受限,足以与湖北省公安厅的亲子鉴定相抗衡。

  2006年6月6日,张玉松以“原亲子鉴定结论不应被采信,被告人不同意鉴定应视为妨碍举证,依法推定原告人的主张成立”为理由,向荆门市中院申请再审。

  荆门市中院却驳回了他的再审申请。至此,通过司法途径,张玉松已无法实现证实张子莫不是自己儿子的愿望。不久,他又找到了新途径:上访。 从此,张玉松、刘梅夫妇一起奔走于湖北省人大、全国人大等单位“喊冤”。刘梅穿着自制的喊冤服,到有关机关上访。因为她的行为干扰了机关工作,两次被有关部门带回了荆门。

  2006年8月18日,全国人大办公厅将张玉松的上访,批复给湖北省人大处理。但是,有关部门审查认定,该案的两审判决并无不妥。

  张玉松的母亲为儿子的行为伤透了心。她已经三年没有跟他说过一句话了。她对女儿说,我没有想到你哥会变成这个样子,这是我作为一个教授,教书育人一辈子的耻辱,以后任何时候,不要在我面前提起他的事。

  后来,因为张玉松不停地上访,有关部门需向他母亲调查。她对调查人员说:“我作为一个教授,教儿无方,给各级组织添了麻烦,对不起!”

  张玉松不愿意承认张子莫这个儿子,而张子莫也不愿意有这样一个父亲。虽然,亲子鉴定和法院判决都认定他是张玉松的亲生儿子,张子莫却四处打听,能否向法院起诉解除他与张玉松的父子关系。

  然而血缘关系在法律上是无法解除的,不管他对父亲有多么怨恨,他仍然是张玉松的儿子,这一点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2006年11月初,记者在采访该案时,张玉松的妻子刘梅说,在打官司初期,张玉松曾要求王玲赔偿他3万元抚养费,他就撤诉,但王玲拒绝了。

  现在,官司打了两起两落,仅律师费就花了6万余元,如果再加上鉴定及进京上访的费用,他们为此花了10万多元。而张玉松早已在单位办理了内退,经济拮据,目前靠刘梅的私房钱生活。

  官司打到这个地步,是他们也没有想到的。现在他们只有上访,寄希望于上访来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

  张玉松不断地上访,让有关部门很是头疼。有关部门只好回头做张子莫的工作,希望他再一次满足他父亲要求。张子莫招架不住了,同意与张玉松进行第三次亲子鉴定,但是他提出一个条件:为了让张玉松知道无理取闹的代价,他要张玉松先拿10万元打入他个人的账户,再进行亲子鉴定。

  他说,这10万元并不能买回他母亲的清白、他个人的声誉,这只是给张玉松一个警示。否则,一切免谈。

  张玉松根本拿不出这10万元钱,也不会停止上访。这场父子之间的战争,不知还要持续多长时间。

  记者在查阅该案资料时,发现该案审判长周伙明法官在“法官后语”中,有这样一段动情的话:

  本案中,父亲请求确认儿子不是亲生,儿子征询能否解除父子关系。

  可现状是,儿子大学在读亟需资助,母亲倾力抚养独木难支,父亲经济拮据却官司耗费不菲,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扼腕长叹!‘父养子小,子养父老’,亦是人伦天理,何况父亲已不再年轻,儿子成材在望,纵有千千心结,毕竟血浓于水,双方能否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亦是本法官的心愿。

  可惜的是,周伙明法官善良的心愿落空了!

  是什么原因让张玉松执著于打这场官司?是信任缺失,还是想要金钱?张玉松的内心,无人能懂,但是此案留给人们的思索却很多……

(实习编辑:陈兴娣)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