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理常识

心灵感应背后的心理学秘密

举报/反馈
2010-05-11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午饭时间, 我在办公室不经意地哼唱歌曲,突然有好友大惊小怪地说,唉,怪了,我也正在心里唱这句呢?我自己也纳闷,这首歌明明是一首老歌了,很久没有人唱了,我怎么突然就想起了这首歌?而且同事居然也和我想到一起了?

  最近连续几次出现这样的巧合。不是我突然唱出了别人的“心声”,就是别人莫明其妙地唱出了我的“心声”。难道人与人之间真的有心灵感应?

  人们常常有这种经验:有时正在谈论或者你刚刚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出现了。于是,我们就感叹: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如何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这类巧合现象呢?

  1、人们往往会轻易地忘掉一百次失败的预言,却津津乐道偶然的一次成功。

  有一句与“说曹操,曹操到”类似的俗话是“受伤的手指经常被人碰”。为什么一个人总有“受伤的手指经常被人碰”的想法呢?

  道理很简单。实际上只不过是我们对受伤的指头格外注意罢了。也就是说,我们对外界的感知是有选择的。由此我们可明白为什么会“说曹操,曹操到”了。因为事情就是这样:恰好符合这一经验的被我们记住了,而更多的不符合这一经验的却被我们忘记了。并非我们的预言多么准,只是由于我们所做的选择更有利证实这句话罢了。

  类似的事可以举出更多。有些人会相信预言性的梦。他也确实可以给别人举出一两个例子。但是,他忘记了预言性的梦还是不曾实现的居多这个事实。有时还会听到一些人议论:某某人算卦算得可准了等。其实这也基本上属于此类情况,即偶尔算准的留在了那些轻信的人们心中,而大量未算准的却被这些人遗忘了。

  事实上,在各种场合下,预言准的时候都是极少的。只不过人们往往会轻易地忘掉一百次失败的预言,却津津乐道偶然的一次成功罢了。应该说,相当数量的巧合事件都可由此得到解释。

  2、许多无法解释的神奇之事,是因为我们对事情发生的背景知识了解得不够多。

  另一种解释是弗洛伊德从潜意识观念出发给出的。来看一则弗洛伊德引用的发生在他朋友布列尔身上的事情。布列尔与太太在一家餐厅吃饭。在交谈中,他忽然停下刚才的话头,说了一句无关的话:“不知道饶医师在匹兹堡干得如何?”他太太惊讶地说:“几秒钟前我也正在想同样的事哪!”这似乎可作为一个非常典型的心灵感应的事例。但是,当他们偶然向门口处看时,看到一个与饶医师长得非常像的人路过。推想一下这个人应该刚从他们的桌前走过。只不过当时两人在专心谈话,意识中都没有注意到他,但他的存在搅起了两人潜意识中对共同朋友的想念。在此情况下,两人出现相同的想法便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然而,如果没有偶然地看到那个人的话,这将是一个根本无法做出常规解释的事。或者说,成为一个证实心灵感应的有力证据。

  再来看前言中提到的“我”偶然唱的一首老歌,周围的人恰巧也在心里唱这首歌,如果我们稍稍想一想,是不是刚刚楼下的音像店正在放这首歌,是不是谁的手机铃声刚刚响过这个旋律?

  由此我们亦可推知,许多似乎无法用常规解释的所谓神奇之事,可能就是因为我们对事情发生之前、之时或之后的背景知识了解得不够多(可惜的是,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背景知识我们将永远无法了解到)。或许,当我们对相应的背景知识有足够的了解时,我们就不用投向神秘论的怀抱了。

  3、人们似乎都更愿意相信:存在着超出于因果关系之外的奇特事物。

  在作出上述解释后,我们能否乐观地推断:这种合理的解释将转变那些相信特异现象者的态度呢?恐怕还远远不能。对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人来说,再有说服力的解释都无法一劳永逸地解除他们的所有怀疑。当他们内心中相信其有时,总会尽一切努力反驳信其无的说法。限于各种条件的局限,我们当然无法对任何巧合之事作出合理的解释。只要有一件不能作出解释,他们就会坚持认为:至少这件你无法解释的事情证明了特异现象是可能存在的。

  稍加分析,我们可注意到:人们似乎具有一种对特异现象的天生喜好,人们似乎都愿意相信这种不合常规、不合乎逻辑与情理的事情的存在。弗洛伊德作过如下评论:“人类一般具有轻信倾向以及对于奇迹的崇信。”对此,弗洛伊德解释:“虽然生命把我们置于它的严格规则的控制之下,但一开始人们就产生了一种抵抗,以反对思维规则的严酷性和单调性,反对实在性实验的要求。理性变成了敌人,它剥夺了我们如此之多享受的可能性。我们发现,我们也许会得到很多的乐趣,哪怕暂时摆脱理性的束缚,沉浸于无聊的诱惑之中。”

  换句话说,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生存于一个因果关系的大网中,受到必然性的制约时,理性告诉人们不得不接受这种处处受束缚、无时不处于枷锁中的命运时,情感却宁愿相信:存在着超出于因果关系之外的奇特事物。当理性大声喊出“是”的时候,情感的力量却在内心深处默语:“如果不是这样,多好。”或者我们可以引用王国维先生的话:人生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理性告诉我们的是可信的,但却因其不可爱而受到情感的排斥。而那些不可信的受到理性排斥的事物却受到了情感的热烈欢迎。如果这不是所有人的一种心态,那也可以说,相当比例的人内心中充满了这种理性与情感之争。在此情况下,就无怪乎人们会“听到风就是雨”,相信并传播一些理性所拒斥的奇谈怪论了。

(实习编辑:李丽欣)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