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闻快报(废弃)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闻快报(废弃)

能力不足的人更有自信

举报/反馈
2010-04-29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效率最低的员工普遍地会被提升为管理人员”,你赞同这个结论吗?! 理由是:能力不足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而高水平的人却往往会低估自己的水平。 英国哲学家Bertrand Russell曾经写过"世界的问题在于愚蠢的人过于自信而聪明的人满腹疑惑"。无独有偶或者事出有因,他的观点在查尔斯达尔文的主张中也有所体现,达尔文在一百年多前就已经指出"无知比知识更频繁地引起人们的信心"。

  原文:《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 by Alan Bellows

  人们在描述自己的时候,多半都会说自己在某些方面超群,比如:领导、社交技能、写作表达或者任何他们感兴趣的技能。这种身为普通人却相信自己超出一般的倾向叫作"超凡效应",其含义从字面即可理解。从定义的角度来说,在统计上说不通:大部分人都超出一般水平——这根本不可能,乃至荒唐。很明显,许多说自己超出一般水平的人其实并没有达到那些领域的一般水平,而且他们竟然不知道自己高估了自己。

  Justin Kruger和David Dunning在开始调查研究前做出如下预测:

  1-相对客观标准而言,与那些能力更强的同伴相比,低于中等水平的个体会夸张地高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2-低于中等水平的个体得忍受自己元认知技能的缺乏,因为不论看自己还是其他人的时候,他们都不如那些能力更强的同伴更能判断其他人的胜任水平。

  3-人们通过社会参照信息来洞察真正的绩效水平,在这一方面低于中等水平的个体不如那些能力更强的同伴,特别是因为不能认可他人的能力,这些人不能使用他人的选择和表现等信息来形成对自身能力的准确印象。 4-低于中等水平的人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缺点。但很有意思,这个转变的前提是增强他们自身的能力,从而为他们提供必需的元认知能力来意识到他们表现很差。

  在各项研究中,两位研究者测量了实验人员在一些特定领域的表现,比如:知识、智慧或者兴趣存在的领域,特别是幽默、逻辑推理和英文语法。然后让这些实验人员来猜测自己的成绩,之后将他们的自我评估和实际结果相比较。

  结果,研究证明了最初的预测非常精确。成绩最差的那四分之一实验人员都很夸张地高估了他们自己的表现和能力,并且分析证明这种偏差出于元认知技能的不足(区分正误的能力)。那些低于中等水平的人们有时也会觉察到他们的能力不能胜任任务,但这种觉察通常不能预见他们缺点的实际数量。像研究预测的那样,使用"提问"的方式来训练这些实验人员,可提高他们的元认知技能,使他们更好地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有限。

  同样很有趣的一点是,表现最好的人跟同伴相比倾向于低估自己的成绩。研究者发现这些实验人员踏入了"错误一致效应"的圈套,这个现象指的是当一个人找不到反面证据的时候,通常假定其同伴表现得至少跟自己一样好。

  以上两种情况中,他们的结论准确吗?如果问他们,则会得到自信而肯定答案。但以上的研究迫使我们思考这些家伙们是否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在第一项研究中,要求实验人员给一系列玩笑的好笑程度打分,用他们反应的正确性来衡量他们的幽默元认知能力。测验的答案由专家级喜剧演员团提供,用来为实验人员的反应分类。要求喜剧演员从1分到11分为玩笑的幽默程度打分,去除最高分和最低分——希望这些评分没有葬送在研究者手中。

  英国哲学家Bertrand Russell曾经写过"世界的问题在于愚蠢的人过于自信而聪明的人满腹疑惑"。不论人们把"愚蠢"解释为"笨"(缺乏智慧)还是 "无知"(缺少知识),这句话都是千真万确的。无独有偶或者事出有因,他的观点在查尔斯达尔文的主张中也有所体现,达尔文在一百年多前就已经指出"无知比知识更频繁地引起人们的信心"。

  互联网博大的胸怀可以真正容纳你全部不切实际的信心。网上的人们经常用某领域权威的口吻说话,尽管他们的结论是有缺陷的。这些人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无知。哎!

  当然,这项"不能正确评估自己水平"的研究支持下面的观点:当一个人意识不到他或她自己的表现很差的时候,他们的自我评价是不包括负面信息的。结果人为地夸大了自己的技能,这通常会被"自我"(弗洛伊德的ego概念)所缓和。同样的效应会造成低于中等水平的人们在意识不到他人能力不足的时候而彼此祝贺,或者说白了就是互相真诚地吹捧。

  这些结论有一个可能的推论就是Scott Adams’ Dilbert原则,它告诉我们效率最低的员工普遍地会被提升为管理人员。也许做出提升决定的人们本身就是不胜任的,因而意识不到他们奖励了那些不胜任的人。

  很明显,并非所有的信心都是不切实际的;有时候它是能力强和自我评价准确的结果。但好像大多数情况,自信是一定程度的无知而导致的夸大结果。很多人犯的错误都是这种类型,也许最好的补救方式就是不断学习,争取获得和吸收建设性的意见,这样就能时刻准备着承认自己也许在某方面犯了错误。

  当然,研究者们也可能正在下错误的结论……可能大部分人们的确处于一般水平之上。 :)

  名词解释:

  元认知

  在06-4-5,faithyb 写道:

  “,1]

  );

  //–> "无知"(缺少知识),这句话都是千真万确的。无独有偶或者事出有因,他的观点在查尔斯达尔文的主张中也有所体现,达尔文在一百年多前就已经指出"无知比知识更频繁地引起人们的信心"。

  互联网博大的胸怀可以真正容纳你全部不切实际的信心。网上的人们经常用某领域权威的口吻说话,尽管他们的结论是有缺陷的。这些人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无知。哎!

  当然,这项"不能正确评估自己水平"的研究支持下面的观点:当一个人意识不到他或她自己的表现很差的时候,他们的自我评价是不包括负面信息的。结果人为地夸大了自己的技能,这通常会被"自我"(弗洛伊德的ego概念)所缓和。同样的效应会造成低于中等水平的人们在意识不到他人能力不足的时候而彼此祝贺,或者说白了就是互相真诚地吹捧。

  这些结论有一个可能的推论就是Scott Adams’ Dilbert原则,它告诉我们效率最低的员工普遍地会被提升为管理人员。也许做出提升决定的人们本身就是不胜任的,因而意识不到他们奖励了那些不胜任的人。

  很明显,并非所有的信心都是不切实际的;有时候它是能力强和自我评价准确的结果。但好像大多数情况,自信是一定程度的无知而导致的夸大结果。很多人犯的错误都是这种类型,也许最好的补救方式就是不断学习,争取获得和吸收建设性的意见,这样就能时刻准备着承认自己也许在某方面犯了错误。

  当然,研究者们也可能正在下错误的结论……可能大部分人们的确处于一般水平之上。 :)

  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Flavell,1985),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实习编辑:张曼)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