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引导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灵引导

针对性培养宝宝的挫折商

举报/反馈
2010-04-04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对抗挫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在童年时期形成——挫折滋养自信?也能伤害自信?你知道吗,父母的态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场景小测试

  小区里有个儿童乐园,妈妈们都喜欢把宝宝带过来晒晒太阳,做做游戏。最近园子里新添了两个小秋千,立刻吸引了妈妈和宝宝们的注意,大家都围过来。现在请看看你的宝宝属于哪种类型呢?

  a. 宝宝抓住绳子,爬了几次,没爬上去,拽着绳子,哇哇大哭

  b. 宝宝牵着妈妈的手,在边上观望,有些兴奋又有些害怕

  c. 宝宝抓住绳子,爬了两次,没爬上去,生气地离开了

  d. 虽然其他的宝宝都在妈妈的帮助下爬上去玩得很开心,自家宝宝还是不肯上去玩

  选择

  a——请妈妈们关注a类型

  这样的宝宝胆子足够大,具有冒险精神,但是性子比较急,你需要让他明白,遇到挫折闹情绪是不管用的,当然你要花些小心思让他获得成功。

  a 助孩子一臂之力,但有所保留……

  陈美,31岁,儿子2岁

  “儿子最近特别闹,什么都要自己做,可又因为做不好而大发脾气。我们认为孩子会有这样一个阶段,他需要我们适当的帮助。比如,裤子提不上去,我们会把裤子的一边帮他提上去,另一边留给他来完成。我们希望孩子能通过努力从挫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错误做法:一帮到底

  宝宝从0岁开始就在周围环境中选择自我成长。如果成人为了照顾好孩子,或是怕孩子哭闹,就不让宝宝做任何事情,或是直接帮助宝宝达到目的,那就阻断了宝宝通过探索来获得自我发展的道路。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做一些事情失败的时候就会认为自己做不了,要求成人代劳,自己不会想办法解决,不会在失败后继续尝试。这样的宝宝会没有自信,退缩、无能,没有抗挫折的能力。

  正确做法:帮忙只帮一半

  真正理解宝宝的成人会克制住自己直接帮助宝宝的冲动,让宝宝有机会尝试其他的解决办法,直到宝宝发出求助信号时,才悄悄地不露声色地帮助宝宝。比如:悄悄把一张凳子挪到他脚下,以便他能爬上去够柜子上的玩具。把扣子塞进扣眼,以便他稍微动动手就能把扣子扣上。完成这一切之后,给宝宝一个拥抱:“哦,亲爱的,你爬上凳子拿到玩具啦!”“天哪,你居然把扣子扣上啦!”

  b——请妈妈们关注b类型

  这样的宝宝谨慎,有很强的观察和对环境的辨别能力,毫不冲动,但是不够主动。你应该让他知道,他的确能行,他每一步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查看解决方法

  b 唤醒孩子成功的愉悦感

  周游,35岁,女儿4岁

  “我们做了一个记事本,记录了女儿成长过程中成功的每一步,第一次会走,第一次会叫人,第一次自己吃饭……现在每天我们都跟女儿一起把当天她成功的小事记录下来。我们希望女儿知道她是有能力对付挫折的,她是成功的。”

  错误做法:空泛夸奖

  千万不要空泛地夸奖宝宝:“你真能干!”“你真了不起!”这会让宝宝感到压力,万一他做不到那就糟糕了,他对自己将会产生负面评价。而有些被夸坏的宝宝则受不得一丁点他认为不好的评价,感到挫败受伤。

  还有些父母为了不让宝宝有挫折的负面影响,试图保护宝宝,避免宝宝尝试有难度的事情:“你还小,做不了。”“这对你来说太难了!”这样做只能让宝宝产生更大的挫败感,认为自己无能为力,从而害怕挫折和失败。

  正确做法:具体表扬

  “我发现你比昨天滑得快了1分钟哦!”“你已经把两颗螺丝拧上啦!真不容易啊!”这样说的目的是让宝宝从实际成功中获得支持和愉悦,他知道自己付出努力获得了成功,当然他还能做得更好。父母有责任提醒和唤醒宝宝成功的愉悦感。

  成功体验是一种强大的动力,父母应该让宝宝经受挫折的洗礼,懂得努力的价值,不断提醒宝宝,他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能成功。当宝宝再次面对挫折时,就能从过往的成功中获得支持。

  c——请妈妈们关注c类型

  这样的宝宝不喜欢受到太大的外界压力,自我意识比较强,容易坚持也容易放弃。你需要的是耐心,等他恢复心力后再重新回来解决问题。

  查看解决方法

  c 允许孩子选择放弃

  朱晓青,28岁,儿子1岁半

  “前几天儿子在试图拉开提包的拉链,试了几次没成功,我帮他抓住一边,让他再试试,他却怎么也不肯了。昨天我发现他又自己去尝试,居然把拉链拉开了。”

  错误做法:逼迫宝宝

  我们要相信只要是对宝宝自我发展有利的事情,他一定会锲而不舍,一定会不断尝试。宝宝每天遇到的困难,每天受到的挫折要比我们成人多得多。有些家长担心宝宝畏惧困难,就想尽各种办法逼迫或诱使宝宝继续努力,这会让宝宝透支心力,疲惫的他除了大哭之外,可能就再也没办法了。

  正确做法:接纳放弃

  有些宝宝会发泄自己的情绪:“我永远也不要做这个了!”“这个破烂东西!它是坏的!”请家长保持冷静,宝宝只是发泄而已,你甚至可以搭腔,如果他需要安慰你就抱抱他,等他安静下来,你可以询问他:“刚才我发现你已经拉开一个小缝隙了哦,咱们要不要再把它拉开那么大个口子?”轻松活泼的语调往往能让宝宝愿意再次尝试,如果他仍然拒绝,没关系,那就等下次吧。

  不是任何一个困难都能被克服的,当我们的能力暂时无法解决它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勇气和选择,我们可以把精力放在那些适合自己的领域,而不是跟自己的短处较劲。

  d——请妈妈们关注d类型

  这样的宝宝具有独特的能力,在某些方面他显得比其他宝宝弱,但有些方面一定是很优秀的。请你不要催逼他完成那些特别困难的任务,你应该挖掘他独特的一面。

  查看解决方法

  d 不要人为制造挫折

  王岩,36岁,儿子5岁

  “我们从来不跟儿子比赛,也不让儿子参加幼儿园或者社会上的那些比赛,只要幼儿园搞什么比赛,我们就找借口不去。我们不希望孩子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比而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毕竟每个孩子的特长不一样。”

  错误做法:人为制造

  有些父母人为地给宝宝制造一些困难和挫折,如送宝宝去参加各种吃苦夏令营,让宝宝参加比赛,要求他获胜。当他失败时,不会帮助他消除不良影响,却认为是他承受不了挫折。这些人为制造的挫折,并不是宝宝发展某种能力所需要的,它会唤醒宝宝对自我能力不良的认知,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它不仅妨碍宝宝解决冲突,并且还让宝宝忽视自己已经具有的能力,产生强大的挫败感。而这个挫败感是没办法通过现有能力解决的,这个结果很糟糕。

  正确做法:顺其自然

  6岁之前的宝宝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发展规律,他们从环境中选择不同的事物,或是采用不同的方式发展着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并获得不同的能力。环境中自然而然就存在着与他能力相冲突的障碍,一旦他能克服障碍,就能获得所需的发展,这个发展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家长不要特意给孩子制造挫折,而是当宝宝的生活中出现困难的时候再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来源:瑞丽女性网)

(实习编辑:卢晓平)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