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孩子“中性化” 易变同性恋?

  “现在校园里穿裙子的女生越来越少了。”近日,记者采访一些老师和家长发现,目前“中性化的孩子越来越多”,常常让他们感到不知所措。“每到周末,女儿换下规矩的校服,总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既酷又帅。”“儿子竟然喜欢各种小饰品,是不是有心理问题?”在10月14日于中山大学举办的“性别系列讲座”中专家表示:“中性化”是一种社会趋势,家长不必过于担忧,但为了预防过度的中性化,应该从小注意性别教育。

  现象直击:

  少儿“中性化”惹师长担心 女孩像“超人”

  今年读小学五年级的珍珍被班级同学誉为“超人类”。因为玲玲不但每次考试必得第一名,而且常常把第二名的同学落下很多分,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篮球、排球活动也总是少不了她的身影……总之,同学们觉得珍珍的能力特别强。除了成绩好之外,珍珍的“假小子”打扮也使得她更加引人注目。上学以来,珍珍从没留过长发,而且穿衣打扮也不讲究,球鞋、T恤衫和运动裤是珍珍的典型行头。

  在班里,珍珍是班长,关心同学也是没得说,非常热情大方。班主任史老师十分欣赏珍珍,但她也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疑惑:“现在学校里出类拔萃的多是女孩子,而且很多出色的女生都有类似的‘中性化’倾向,不知道对孩子们今后的发展会不会有不好的影响。”

  男孩爱时装

  在白云区某小学读三年级的男孩子林正文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一向斯斯文文,聪明又有礼貌。然而正文的妈妈却有点担心儿子:儿子放学后最喜欢看的书竟然是妈妈的时尚杂志!儿子对于杂志里的各种化妆品、时装都很有兴趣,每天上学也要在自己的柜子里好好挑挑衣服,搭配着穿。每天早上上学前,正文总要在镜子前反复照几次才能走出家门,“这不是女孩子喜欢做的事吗?”正文妈妈对记者说:“儿子会不会是有什么心理问题啊?”

  记者采访发现,现在“中性化”的孩子越来越多。留长发、扎蝴蝶结、穿长裙的淑女形象被评价为“老土”。很多女孩子性格直爽开朗,喜欢宽大的运动装、牛仔裤,甚至钟情拳脚功夫,假期常常相约去学跆拳道。而一些男孩子却性格细腻敏感,被女生欺负得只能掉眼泪也并非罕见。家长们对此感到万分困惑,于是开始求助老师、心理学专家,甚至怀疑孩子是否是同性恋。然而在孩子们看来,“这有什么不好呢?”

  专家解析

  适度“中性化”是两性发展趋势

  “孩子的‘中性化’现象并非偶然,它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心理根源。”资深心理咨询师梁红认为,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潮流、家庭中父母一方角色缺失、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期待和成熟社会男女两性角色的发展趋势等。孩子表现出适度的“中性特征”并无大碍,家长和老师不必过于忧虑。

  孩子追潮流不必过虑

  专家认为,潮流和时尚常常让正在成长中的孩子难以抗拒。“对孩子们来说,追赶潮流是‘合群’的需要。”孩子喜欢看电视,喜欢追星,当下不少明星也是这样的“中性化”,因此女孩子普遍认为中性化很有型,男孩子就流行扮成“花样美男”,于是校园里这样的孩子就出现了。“有些孩子喜欢中性着装其实只是单纯追逐流行,外表中性与内心中性是两回事。”专家建议家长,对喜欢穿中性服装的孩子不需要紧张,也不要对之责骂,以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在改变观念的同时对孩子稍加引导即可。

  独生子女承担“双重角色”是诱因

  统计表明,目前独生子女群体的“中性化”现象要普遍重于非独生子女。专家认为,这是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承担的“双重角色”决定的。“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对儿女的性别角色期待不会混乱。然而在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就期望子女既具有男性的果决、独立、坚强,又具备女性的体贴、温柔、细腻,也许家长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孩子会对自己有这样的要求和期待。这种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出了‘中性’孩子。”

  适度中性性格利于发展

  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心理学研究者戚元丽博士认为,“中性化”是成熟社会中男女两性角色发展的一个趋势。“随着体力劳动减少、女性生育机会减少而从事的社会化工作越来越多,如今男女两性的性格特征也在悄然变化。很多女性除了传统的女性性格特征外,还表现出独立、果敢、爱冒险、有竞争精神;而男性远离了战争等竞技性强活动,性格中也增添了很多平和、细腻。这些都会深刻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

  专家认为,适度的“中性化”并非有害无利。“兼有男性和女性特征优势的人比较独立、灵活,易被社会接纳,生存能力更强,更有利于人际交往。例如中性化的女性兼具男性的独立果敢,在求职、个人发展上更具有优势。因此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在发挥自己‘性别’优势的基础上,注意向异性学习,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项,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提醒:注意“性别教育”  预防“中性化”过度

  加强性别教育

  专家同时提醒家长:中性化并非没有“边界”,因为男女两性有其基本的社会角色内涵,即男性不可娇弱、不独立,女性不可过于强悍、失之温柔。一旦“中性化”发展过了界乃至酿成行为偏差,将不利于青少年成人后就业、择偶。因此为了预防孩子的“性别错位”,从幼儿时期开始家长和老师就要注意进行“性别教育”。

  “加强孩子的性别教育并不是将性别模式化,让女孩穿红戴绿,说话细声细语,走路碎步摇曳,也不是要男孩像梁山好汉武松一样,勇猛高大。而是要培养女孩细致、温柔,培养男孩勇敢、刚毅的性格。”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最为关键。家长要注意以下要点:

  承认、赞赏孩子性别

  性别认同是孩子自我认知的重要部分,只有孩子对自己的性别感到满意,才会对同性的性别特征抱有好感,并希望拥有这些性别特征。如果家长由于孩子的性别没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把孩子搞混来培养,就会让孩子厌恶自己本身的性别而发生性别错位。

  树立正确的性别榜样

  孩子的行为往往源于观察生活中得到的知识和启示,因此父母是孩子在性别角色中最重要的指导和榜样。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本身的性别行为,并且要帮助孩子选择身边的同性伙伴。

  他山之石

  世界各国怎样进行“低龄性别教育”?

  美国:男女有别从厕所开始

  美国的父母对低龄儿童的性别差异非常看重,年轻的妈妈们会精心地为孩子挑选男用品、女用品,有时因为颜色花样的缘故,她们还会不放心地向营业员询问,生怕搞错了。美国众多的托幼机构里,幼儿的厕所也是分男女的。幼儿到园的第一天,第一课便是认识厕所。幼儿上厕所时老师就会提醒他别走错了。在一个扎着小辫子女孩座厕姿势的图案和一个男孩座厕姿势的图案的标志下,幼儿们分门进出。厕所里的设施完全按正规男女厕所设计,只不过是小尺寸的而已。不仅如此,为了更便于幼儿识别,有的女厕所的墙、瓷砖还用粉红色,男厕所则用浅灰色。

  日本:日常中渗透性别教育

  日本幼师认为,抓住日常生活的时机,可以让幼儿适当地理解男女的不同,学会尊重对方的身体,获得充实感和安定感,对孩子健康性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日本的托儿所,孩子从1岁半开始就进行使用便器的训练。在如厕后清洁身体的时候,老师会悉心地教孩子们手纸的使用方法、擦屁股的方法、内衣的清洁等。比如,女孩子擦屁股必须从前往后擦,而决不能弄反了。

  新加坡:反复强化性别意识

  教男孩要有男子气,教女孩要细心,是一般新加坡父母心中约定俗成的育儿观。当孩子学说话时,妈妈们就会把性别告诉孩子。常见新加坡的年轻妈妈告诉怀抱的婴儿:“你是男孩不是女孩”,“你是女孩不是男孩”,而且经常重复。

(实习编辑:卢晓平)

2010-03-15 00:00:00浏览7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抑郁症最忌讳的颜色是什么
通常没有抑郁症最忌讳的颜色的说法。抑郁症患者一般不建议使用红色、黑色、灰色等颜色,因为这些颜色可能会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和焦虑症状。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等症状。患者通常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和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对生活失去信心。 由于患者情绪低落,可能会出现悲观绝望、自我评价极低的症状,如果此时接触红色的物品或居住在红色的房间中,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负面情绪加重,不利于病情的恢复。而黑色的物品则可能会让人感到压抑和沮丧,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灰色的物品则可能会让人感到消极和沮丧,也会对患者的情绪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建议抑郁症患者避免使用这些颜色的物品和装饰品。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抑郁症患者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同时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增强抵抗力。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脸上有斑最忌讳吃什么
通常没有脸上有斑最忌讳吃什么的说法。脸上有斑一般要避免吃辛辣食物、油腻食物、感光食物、易过敏的食物、激素类药物等。1、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食物包括辣椒、葱、蒜、韭菜、生姜、胡椒等,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辣椒素,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导致脸上的色素沉淀,从而加重斑的症状。2、油腻食物油腻食物主要包括炸鸡、炸串、肥肉等,这类食物的脂肪含量比较高,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食用,可能会导致皮肤的油脂分泌增多,从而使斑点的颜色加深,甚至还会出现长痘的情况。3、感光食物感光食物主要是指芹菜、柠檬、无花果、芒果等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感光物质,如柠檬中的香豆素、菠菜中的维生素C等,会增加皮肤的光敏感性,容易导致色素沉着,从而加重斑的症状。4、易过敏的食物易过敏的食物主要包括海鲜、芒果、菠萝等,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食用,可能会导致皮肤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还可能会导致斑点的颜色加深,甚至还会出现皮肤长红疹的情况。5、激素类药物如果患者在脸上长斑后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氢化可的松乳膏、醋酸泼尼松片等,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出现紊乱,从而导致斑点的颜色加深,甚至还会出现皮肤萎缩的情况。建议患者日常外出的时候可以选择涂抹防晒霜或者打遮阳伞等方式防晒,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避免色斑的加重。若出现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
郑湘宏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痰湿体质最忌讳吃什么
痰湿体质忌讳吃酸性和甜性东西、不适宜吃寒凉的东西、少吃腻滞、生涩的东西等。痰湿体质是指当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易引起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水湿停聚,聚湿成痰而成痰湿内蕴表现,常表现为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胸闷、痰多、容易困倦、身重不爽、喜食肥甘醇酒、舌体胖大、舌苔白腻,多因寒湿侵袭、饮食不节,先天禀赋、年老久病、缺乏运动而发病。 1、酸性和甜性东西 痰湿体质的人应该避免酸性和甜东西。中医认为“酸甘化阴”,阴就是津液,痰湿体质本来就是津液多,再吃酸性东西如醋、山楂,痰湿会更加严重。痰湿体质的人还要避免喝含糖量高的饮料,甜会生湿,水果也不宜多食,更忌李子与石榴。 2、不适宜吃寒凉的东西 痰湿体质不适宜吃寒凉的东西,比如冰西瓜、苦瓜等。痰湿体质人群大多脾胃有问题,西瓜、苦瓜等性寒,多吃容易进一步损伤脾胃,导致病情加重,增加痰湿或者发胖等。 3、少吃腻滞、生涩的东西 少吃腻滞的东西,比如肥肉、年糕、糯米。少吃生涩的东西,比如生鱼片。痰湿体质人群,大多脾胃运化能力弱,胃口好,但无法消化,腻滞、生涩的食物多吃不利于脾胃运化,堆积在体内。 除饮食外,痰湿体质者平时需加强运动,坚持体育锻炼,比如散步、慢跑、球类、游泳、舞蹈等。保持心情舒畅,使气、血、津液运行畅通,有利于痰湿废物的排除。
刘棣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癌症患者最忌讳的蔬菜有哪些
临床上并没有癌症患者最忌讳的蔬菜有哪些这种说法。一般情况下,建议癌症患者少吃蕨菜、洋葱、茄子、香椿、空心菜等类型的蔬菜。若出现不良反应,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1.蕨菜:蕨菜中含有原蕨苷等物质,被认为有一定的致癌风险。虽然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不是绝对不能吃,但应尽量少吃,以减少可能的不良影响。2.洋葱:洋葱属于辛辣刺激性蔬菜,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不适。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胃肠道功能可能较弱,食用洋葱可能会加重恶心、呕吐、胃痛等症状。3.茄子:茄子比较吸油,烹饪时往往会摄入较多的油脂。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过多的油脂摄入可能会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等风险,不利于身体恢复。4.香椿:香椿属于发物,对于一些癌症患者,尤其是在治疗期间或身体较为敏感的时候,可能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反应,应谨慎食用,控制食用量。5.空心菜:空心菜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吸附一些重金属物质。虽然正常情况下人体有一定的代谢能力,但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身体的代谢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应少吃空心菜以降低潜在风险。除上述常见情况外,蛋糕、鸡蛋等高糖或高蛋白等类型的食物,也不建议多吃。此外,癌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肝硬化最忌讳什么
一般没有肝硬化最忌讳什么的说法。肝硬化患者一般需要避免饮酒、避免吃高脂肪食物、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吃油炸油煎食物、避免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等。1、避免饮酒肝硬化通常是指肝组织弥漫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出现,可能与长期大量饮酒、胆汁淤积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乏力、腹泻等症状。如果在此期间饮酒,可能会加重对肝脏的损伤,不利于病情的恢复。2、避免吃高脂肪食物肝硬化通常是由于各种慢性肝病一直发展,最终以肝脏慢性炎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再生结节和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此类患者通常会出现肝功能减退的情况,而肝脏对于脂肪的消化能力减弱,如果在此期间吃高脂肪食物,如红烧肉、扣肉、卤肉等食物,可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从而导致病情加重。3、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肝硬化通常会导致肝功能减退,而肝脏对于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消化能力减弱,如果在此期间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条、火锅、麻辣烫等,可能会加重对肝脏的损伤,不利于病情的恢复。4、避免吃油炸油煎食物油炸油煎的食物通常比较油腻,而且不容易消化,此时吃油炸油煎的食物,如油条、烧饼、炸鸡等,可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5、避免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如果患者长期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可能会导致肝脏受到损伤,从而加重肝硬化的病情。因此,患者要避免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可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不适症状的缓解也有积极意义。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应前往正规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舒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低钾血症最忌讳吃什么
一般没有低钾血症患者最忌讳吃什么的这种说法,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高钠盐食物、高糖食物、高脂肪食物、碳酸饮料和咖啡因饮料、酒精类饮品等。1.高钠盐食物如腌制品、方便面、酱料等。这些食物中的高钠含量会促使体内钾离子排出,从而加重低钾血症的症状。高钠饮食会打破体内的钠钾平衡,使得钾离子的流失加剧。2.高糖食物例如糖果、蜜饯、蛋糕等。高糖食物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从而加速体内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造成血清钾浓度下降。这种细胞内的钾离子转移会使得血液中的钾离子水平进一步降低。3.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物、红肉、奶油等。高脂肪食物通常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蛋白质,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影响钾离子的代谢和排泄。在低钾血症的情况下,肾脏对于钾离子的排泄可能已经受到影响,因此应避免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4.碳酸饮料和咖啡因饮料如可乐、汽水、咖啡等。碳酸饮料中的磷酸盐会与钙结合,降低体内钙水平,进而可能促使体内钾4离子流失。咖啡因则具有利尿作用,可能增加尿液中钾离子的排出。5.酒精类饮品酒精会干扰身体对钾离子的吸收和利用,可能导致血钾水平进一步下降。此外,酒精还会增加尿液的排出,进一步增加钾离子的流失。因此,低钾血症患者应尽量避免饮酒。总之,低钾血症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饮食调理,并且要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如果出现严重的低钾血症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