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催眠

催眠与心理治疗的渊源

举报/反馈
2009-12-31 01:42:0039健康网社区

  眠术,在很多影视作品中被赋予了神秘的异教色彩。现实中,由催眠术改良的催眠疗法是目前临床心理学领域普遍采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催眠术与心理治疗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呢?下面就由专家为您揭开这个谜底。

  催眠疗法与催眠术

  催眠疗法源于古老的催眠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被宗教、神职人员所利用,受到社会的误解与非议。

  近年来,医学心理学以科学的态度,重新评价催眠术并运用于临床治疗。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证明,将催眠术与心理治疗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治疗如失眠症、抑郁症、社交恐怖等症,改善情绪和睡眠,戒烟酒及控制口吃、儿童多动、厌食偏食等行为,而且在治疗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征等方面也有很好效果。

  催眠疗法的原理

  心理专家表示,催眠术与心理治疗的联系是这样开始的:沉重的生活让人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人压抑的潜意识通过“生病”的方式逃避。而催眠术就是为了激发出人的这种潜意识。

  在催眠过程中,催眠师会对患者进行积极开导,暗示他有能力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往往通过几次催眠,能够使患者的身心得到充分放松,从而消除心理问题。

  所谓“暗示”,就是催眠产生神奇作用的原理所在。在正常情况下,大脑皮层会对所接受的信息、既往的记忆、经验情感进行汇总分析,然后做出恰当的反应。而在催眠状态下,被催眠者的整合功能会发生紊乱,外来的暗示、自我暗示、内心欲望均会被整合而成为被催眠者“真实”的体验,让自己信以为真。

  一般来说,催眠对那些暗示性较高的人效果较好,而那些有明显精神病态、对催眠有严重的恐惧、注意力难以集中和智力水平低下的人则不易进入催眠状态。

(实习编辑:闫莉莉)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