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心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网络心理

中小学生触网之悲与喜

举报/反馈
2009-11-25 06:49:0039健康网社区

  当网络来到我们身边并融入我们的生活时,孩子们首当其冲大步迈进了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在把丰富的知识和信息奉献给他们的同时,也把“垃圾”和“黄毒”塞到了他们手中。

  对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的中小学生来说,网络既是一扇通往神奇世界的大门,也是一个无限巨大的“垃圾场”。保护孩子,已刻不容缓——

  虚拟“网恋”无真实

  中学生上网人数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中学生“网恋”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中学生“网恋”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日益成为家长、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一名17岁的高中男生,日前就被一位远在乌鲁木齐市的28岁的酒店女服务员“网”住了。

  2001年3月6日凌晨2时许,库尔勒市公安局天山派出所两位民警在对辖区旅店进行检查时,在天山东路某旅店内查获一对无有效证件同住一房的男女。经查,男子名叫阿华(化名),17岁,系库尔勒市某中学学生;女子名叫晓月(化名),28岁,乌鲁木齐市某大酒店员工。据了解,阿华和晓月是去年12月在网上相识并相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感情不断升温,很快发展到每天都要通一次电话的地步。

  自两人网上相恋以来,晓月每月给阿华打电话的费用都在千元以上,17岁的阿华曾背着父母先后两次到乌鲁木齐与晓月见面,两个人的感情已到了难舍难分的地步。晓月这次是趁节日休假专程来库尔勒市与阿华见面的。阿华是班里的尖子学生,自从陷入“网恋”以后,学习成绩大幅下降。据阿华讲,他认识的许多同学都经常出入“网吧”,也都在网上谈情说爱,其中不乏旷课、逃学进“网吧”者。在查明情况后,民警对两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

  此事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在对阿华的做法不理解和惋惜的同时,纷纷对青少年因迷恋上网而引发的种种负面影响表示出极大的关注和担忧。一位教师说,互联网是一种新兴的、先进的高科技产物,但我们必须正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净化互联网空间,还青少年一片净土。

  记者采访了一些中学生,通过与他们交谈,记者发现,由“网恋”引发的中学生早恋问题已成为一个困扰中学生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一位中学生说,在他认识的30多位经常上网的同学中,几乎每人在网上都有“情人”。据这位中学生说,现在上网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时髦,而网上恋爱则是前卫的一种表现。不光是男生,不少女生也在网上找“情人”。

  有关专家指出,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上谈恋爱更是无真实性可言,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关键时期,整日与网上恋人聊天,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使自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从而影响自己的前程。有关专家特别提醒中学生应警惕与网上“情人”见面,谨防被骗或遭到意外伤害。这位专家还说,中学生“网恋”不仅“网”不到爱情,而且有可能给自己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使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和宝贵的时光随“网”流去。

  “网络游戏”迷人眼

  2001年2月26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收到这样一封举报信,一个孩子的家长在信中说:“乌鲁木齐市新民路口和红山路口交界处的两家‘网吧’昼夜不停地经营游戏,出入的全都是大、中、小学生。我的孩子于2月18日中午12时进入‘网友之家’,晚上又换到紧挨的第二家‘网络实践中心’,一直逗留了5天5夜。23日我带着孩子去找这两家‘网吧’,老板承认了这一事实。我质问老板,你知不知道他是学生,他连着几昼夜在你这里,你竟不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为什么不上学,你是不是天天都在赚这样的钱?老板只是付之一笑,不置可否。”

  此事经媒体披露后,立即在群众中产生强烈反响。乌鲁木齐市一位姓李的市民说:“这种老板太缺德,如此赚钱会害了孩子的一生。有关部门应该对‘网吧’严管,出现这种情况,管理部门应承担失职责任。”也有人说,错在孩子的父母,一是不应给孩子那么多钱;二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进行得不够。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不少孩子都有为了玩“网络游戏”泡在“网吧”里不回家过夜的经历。一位中学生对记者说:“实在是被‘网络游戏’迷住了,一天三顿不吃饭也不知道饿,有一次等我从游戏里回过神来,发现已经凌晨4点多了,于是干脆不回家,接着玩到天亮。”

  一些学校的教师也向记者反映,凡是学校附近有“网吧”的,学校里逃课的学生就特别多,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课外,经常有学生不上体育、音乐和美术课,课外活动的时间基本上被学生用来在“网吧”玩游戏了。记者在库尔勒市的一家“网吧”里看到,十几名中学生正在为“成功”逃脱体育课而兴奋不已。他们一边玩游戏一边相互交流逃课的做法和经验。此时正是上课时间,而“网吧”老板对此却熟视无睹,根本没有阻止学生玩游戏的意思,反而主动热情地为学生们推荐最新的游戏。

  据一些老师介绍,不少学生由于痴迷“网络游戏”,导致上课不能集中精力专心听讲,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最后出现成绩下降,直到逃课、逃学,有的甚至厌学、辍学。还有的学生甚至因玩“网络游戏”,最后卷入暴力事件中。

  一位心理医生对记者说,由于“网络游戏”具有互动性,与单纯的游戏机相比,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也因此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具破坏力。玩得久了,是会上瘾的,加上青少年学生抵制诱惑的能力十分脆弱,因此,他们会时时刻刻记着“网络游戏”中的内容,一有时间就会迫不及待地往“网吧”里冲,一旦学生对“网络游戏”上瘾后,它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不利。

  网上“黄毒”害身心

  在库尔勒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生日前打电话给记者,讲述他上网时无意中进入了一家黄色网站,出于好奇浏览了该网站的大量色情内容后,精神遭受折磨而痛苦不堪的经历。这位中学生说,有一次上网时,他无意中点击了一个网站的链接,结果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个裸体女人的画面,当时他被吓得心脏怦怦直跳。但好奇心促使他进入了该网站,浏览了网上的大量色情内容。他在电话中说,当天晚上,他就难以入眠,一幅幅不堪入目的画面总在他眼前闪现,同时他的精神也变得恍惚起来。他说,浏览黄色网站的中学生不在少数,他也相信,那些同学同他一样遭受着痛苦不堪的精神折磨。

  记者非常同情这位中学生的不幸遭遇,作为“黄毒”的受害者,他讲出了自己受害的经过。由于他是在校学生,这位同学谢绝了记者面对面的采访,但他表示,他会想办法走出阴影,做一个好学生,这多少让记者感到一丝安慰。

  网上的黄色内容对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黄色毒品”。街头“网吧”易使学生“触黄”,而越来越多的家庭电脑上网也成为孩子容易“触黄”的载体。

  面对网上不健康的内容对学生的侵蚀,政府有责任加以规范,必须制定相关法规来监督迅速发展的“网吧”业务,切不可使“网吧”成为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城市“毒瘤”。家长和学校都有必要对孩子加强网络德育和法制教育,使他们自觉抵制网上的不健康内容。同时,有电脑的家庭和“网吧”业主还应随时关注孩子们的上网行踪,对一些有害的内容用相关软件或建立“防黄墙”将其滤掉。总之,给热衷于上网的学生筑起“防黄墙”已刻不容缓。

  上网成瘾也是病

  目前,在一些城市,一种新的疾病正引起医务工作者的关注,这就是“网络成瘾综合症”。该症状的具体表现为: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下降,情绪低落,孤独感、焦虑感增强,食欲不振,植物性神经紊乱,继而导致机体功能下降,抑郁症产生等。

  现在,医院里经常有这样一些患者前来就诊,症状是大白天里眼痛,而到了晚上却无法入睡,经临床检验患者机体无任何病变。这些患者绝大多数都是“网虫”。

  据医学专家介绍,“网络病”除了上述情形外,还有一些常见的病状: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行为不能自制,上网时间常常大大超出原计划;不上网和别人聊天时,手指常不自主地运动,似乎依然在敲击键盘;还有一些人每天都需要有固定时间在网上度过,否则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专家说,这些症状发展严重时,患者就会沉迷在虚幻的网络世界内,对现实生活毫无兴趣,人际关系淡漠。

  心理医生认为,“网络病”实际上是一种“瘾症”。人都有一种获得快乐和满足的心理欲望,当这种欲望达到失控的程度时,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网络病”和烟瘾甚至毒瘾一样,一旦成瘾,后果十分严重。长时间上网不但对眼睛造成极大伤害,还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一系列身体疾病。

  更可怕的是,“网络病”更是一种潜在的心理疾病,由于过分借助互联网寻求生活变化的补偿和平衡,已有不少人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在现实生活中行为错位。中小学生上网成瘾,尤其容易导致心理疾病。

  对于“网络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医生建议,首先应严格控制上网时间,一般每天上网应以1小时为限,做到有节制地上网学习、娱乐。

(实习编辑:张留敏)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